阿童木機器人:用技術解放雙手,并聯機器人助力工廠效能釋放
國產機器人企業也能達到世界級的高度。
作為一名經典的動畫角色,“鐵臂阿童木”機器人曾給無數人留下了無私正義的形象。
在國內,同樣有一家名為“阿童木”的工業機器人公司,他們希望用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幫助不同行業的企業完成產業升級、提高生產效率。
在上周舉行的2021杭州云棲大會上,鎂客網有幸采訪到這家來自天津的企業。
在現場,華東大區銷售總監胡志凱向記者講述了“阿童木”成長為國內并聯機器人領域領導者的故事。
并聯機器人,助力工廠提速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工業機器人似乎都是靈活自由的機械臂,但事實上這種機器人只屬于“串聯機器人”這個細分領域。
由于機構簡單、精度不高加之速度慢的缺陷,因此串聯機器人主要被運用在重工業領域。
而在輕工業領域,就需要“并聯機器人”這種互補機型的加入。
作為目前工業機器人中速度最快的機型,并聯機器人在3C、食品、物流分揀等輕工業領域被廣泛運用。
一般來說,并聯機器人的速度可以達到人工速度的1.5倍到2倍,能夠實現對人工的完美替代。
在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下,消費結構開始升級轉型,3C、食品、物流行業需求猛增,加之人工成本水漲船高,并聯機器人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阿童木機器人正是在這一浪潮中實現了領跑行業的突破。
在本屆云棲大會上,阿童木機器人展示了全新一代D3系列機器人,并且帶來了15臺的陣列演示。
從現場的表現來看,用“又快又準”來形容真的一點都不過分。
胡志凱介紹道:除了這一款產品以外,阿童木機器人先后設計并投產了D2、D4、D5等全系列的并聯機器人,累計30余款,覆蓋了從基礎款到“二維抓取”、“抓取后擺放”等多種應用場景。
正是由于全領域的產品覆蓋,讓阿童木機器人收獲了眾多客戶,例如食品領域的康師傅、鐘薛高、雙匯集團、光明乳業;制藥行業的葵花制藥、齊魯制藥等等。
未來,阿童木機器人也正在拓展新的領域,例如一些新能源領域的鋰電池廠,他們在分揀正極材料時,依然采用人工的方式。在目前鋰電池廠普遍擴產的大背景下,能快速提高效能的并聯機器人就有了用武之地。
技術加持+市場拓展,兩者不可缺一
阿童木機器人的成功不是偶然,能在國內眾多工業機器人企業里脫穎而出,依靠的是自身的實力。
簡單概括為個方面:眼光獨特的市場嗅覺、加上獨立自主的技術積累,兩者缺一不可。
在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一直保持著增長的勢頭。截至2021年,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從2015年的3.3萬套增加到23萬套,增速在全球遙遙領先,且國內工業市場規模更大,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但與之對應的是,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不足30%,國產龍頭企業市占率不足3%,基本上被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發那科、庫卡、ABB、安川電機所壟斷,這一現象在并聯機器人領域尤為明顯。
在阿童木機器人成立的2013年,國內甚至沒有一家正式的并聯機器人廠商,因此并聯機器人雖然效率更高,但由于進口機器造價昂貴且后續維護成本過高,因此國內很多企業在并聯機器人產品上陷入了一個想用但用不起的困境。
阿童木機器人的出現填補了國內工業并聯機器人領域的市場空白,為下游企業提供了國產自主化機器人的市場選擇方案。
究其背景,阿童木機器人可謂有先天的優勢,其創業團隊源于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并師從國際并聯權威專家黃田老師。依托黃田老師在并聯行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阿童木機器人快速成長為國內并聯的領頭品牌。
從成本上來看,阿童木機器人單臺售價約為12萬~16萬元人民幣,價格約為ABB機器人的70%~80%,但性能基本上沒有差別,因此可以實現國外機器人的完美替代。
以目前雇傭一名工人每年5-6萬的成本來計算,一臺阿童木機器人就可以取代3-4名工人,同時工業回報周期遠遠低于國外機器人品牌,因此得到大量下游企業的青睞。
換個角度,從阿童木機器人自身產品來說,技術基礎成就了優秀的產品。
胡志凱向鎂客網表示,目前阿童木機器人的底層代碼、運行算法,包括機械機構都是自主研發,這樣即保證了產品的后續的研發、客戶的定制需求,也避免了受制于國外機器人公司的困境。
就國內部分廠商而言,他們是通過購買ABB公司的圖紙進行二次加工生產,但這樣就局限為ABB旗下的3種尺寸。
但阿童木的機器人可以覆蓋不同尺寸,并且能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改造,打造差異化競爭;同時,代碼的自主性可以讓保證定制并聯機器人的運行更加流暢、準確。
“并聯機器人的運行除了速度快以外,還要講究運行時的軌跡,即‘柔性’,如何少走直角、多走拋物線,就得依靠研發人員的技術加持。”胡志凱解釋道。
在強調自研的基礎上,阿童木機器人已實現自建半自動化工廠,企業規模超200人,其中技術人員就占比達60%。
當然,除了上述兩個重要原因以外,阿童木機器人在商業模式也不同于其他初創公司。他們更傾向于主動出擊,沒有局限于某個領域,而是根據自身產品的特色選擇適合的企業。
在阿童木主攻的制藥領域,部分制藥企業在招標要求中明確強調了指定阿童木機器人產品或同等級別產品作為工程標準,這為阿童木機器人在制藥行業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產機器人企業也能成為世界級
“我們在做到國內第一品牌之后,就要拉開跟第二名很大的差距。”采訪中,胡志凱自信地向鎂客網談及了公司未來的愿景。
雖然阿童木機器人已經在銷量上和口碑上做到了國內第一品牌,但并未拉開與第二梯隊品牌的距離,因此阿童木計劃在目前已有的布局上繼續開拓西南市場,同時計劃會向海外市場進軍。在產品規劃上,未來阿童木機器人也不再局限于并聯機器人。
胡志凱向鎂客網透露:“在并聯機器人業務徹底完善之后,阿童木機器人就會嘗試新的機型。”但就目前來說,盲目拓展新業務對于一家初創企業來說顯然并不理智。
隨著國內老齡化的嚴重以及行業自動化程度的提升,國產工業機器人來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作為并聯機器人的代表企業,阿童木機器人心懷成為一顆“世界級工業機器人企業”的夢想??恐灾鲃撔履芰驼_的商業運作模式,阿童木機器人手握核心的競爭力,這或許能給其他國產機器人廠商帶來一些啟示。
在融資方面,阿童木機器人在本月初獲得8000萬元的最新一輪融資。由國中創投、新松投資、天津泰達海河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基金等共同領投。據了解,本輪融資將用于新產品的開發以及在并聯領域的規?;瘽B透,進一步鞏固阿童木機器人并聯專家品牌的戰略定位。未來,公司還會繼續多輪融資計劃。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