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代酷睿CPU來了!這次英特爾用上「終極版」10nm工藝,游戲性能「吊打」AMD
i9-12900K誓要從AMD手里奪回“地表最強CPU”的稱號。
終于!萬眾期待的英特爾第12代酷睿處理器如期而至。
在萬里之遙的美國英特爾ON技術創新峰會上,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和他的同事們一起揭開了這一代酷睿產品家族的神秘面紗,并且推出了六款全新的桌面級處理器。
那么廢話少說,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代具有“劃時代”的產品究竟有多強?
AMD有的7nm,英特爾也想有?
這次代號Alder Lake的12代酷睿是第一款采用Intel 7制程工藝(其實就是10nm Enhanced SuperFin工藝)的桌面處理器,同時也是第一款采用混合架構設計的x86桌面處理器。
圖片來自網絡
在設計上,12代酷睿使用了全新設計的Golden Cove CPU微架構,加之支持DDR5內存、PCIe 5.0標準,因此整體實力較上一代產品有巨大的飛躍。
單從芯片制程來說,這次的10nm工藝較上一代的14nm有很大提升,也比11代酷睿上“試驗版10nm工藝”要成熟得多。雖然實測數據要到下月才會公布,但從官方提供的數據來看,這一代的功耗問題似乎控制得非常不錯。
作為14nm時代的絕唱,11代酷睿性能和功耗上“雙雙拉跨”,因此成為酷睿家族中最短命的一代,甚至被人調侃稱“反向擠牙膏”,而今年距離英特爾第一款14nm產品——Core M已經過去了7年之久。
就憑“不擠牙膏”這一點,把12代酷睿稱為英特爾近十年來“最具革命性”的處理器產品,其實一點也不過分。
在微結構上,12代酷睿第一次推出了“大小核”的概念,一個是性能核(P核),另一個是能效核(E核)。
這種微架構就類似ARM處理器中的big.LITTLE架構,高性能大核心與低功耗小核心組合搭配,前者適合高負載應用,后者適合非重度應用,同時功耗更低,核心面積也小了,一舉多得。
但英特爾強調,E核是為了強化多核性能,單純來看它的性能也相當高,就如同Atom凌動家族處理器,對多線程進行性能優化,并減少對前臺任務的管理影響。
而P核的設計則更加傳統,更像是上一代酷睿產品的延續,適合高負載的游戲和生產力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P核支持超線程,而E核則不支持,比如說i9-12900K中雖然只有8個P核和8個E核,但支持線程總數是20個。
最后,兩種核心的并存,也改變了緩存體系,P核每個核心有自己獨立的1.25MB二級緩存(11代只有0.5MB),合計最多10MB。E核每四個核心一組,共享2MB二級緩存,合計最多4MB。
所有P核、E核共享三級緩存,最多容量30MB,對比11代的16MB幾乎翻了一番。
多項性能吊打AMD
因為大小核的設定,英特爾特別設計了Intel Thread Director(線程調度器),該設定可以與Windows 11進行深度結合,確保不同的負載在不同的條件下分配給最合適的核心。
例如進行視頻剪輯時,自然會選擇P核,但修改圖片時,視頻剪輯會轉入后臺交給E核繼續執行,P核則接手照片編輯的任務。
總得來說,這一套體系給12代酷睿帶來了多達47%的性能提升。
就目前12代酷睿桌面版首發六款型號來看,均為K/KF系列解鎖版,適合高端用戶、超頻玩家,也代表了12代酷睿的最強實力。
其中,i9-12900K/KF為旗艦型號,擁有8個P核+8個E核共16核心、24線程,集成14MB二級緩存、30MB三級緩存。其中P核基準頻率3.2GHz,睿頻最高5.1GHz;而E核基準頻率2.4GHz,睿頻最高3.9GHz。
有意思的是,發布會現場的一位工作人員嘗試超頻處理器,但直到發布會結束都沒有展示最終成品。
剩下的i7-12700K/KF以及i5-12600K/KF在核心數和頻率上依次遞減。
而在最重要的性能方面,官方稱在同樣的3.3GHz頻率下,P核對比11代酷睿IPC(每時鐘周期指令數)平均提升達19%,可以理解為:同頻性能提升幅度。
而E核雖然要落后11代酷睿10%,但又比10代酷睿高出1%。
換句話說,雖然名為“小核”,但其性能甚至已經超過了10代酷睿。
多核性能方面,241W峰值功耗的i9-12900K,對比250W峰值功耗的i9-11900K,在功耗降低的前提下,性能高出足足50%,這正是混合架構的最大威力。
而在對比競品上,10nm工藝的i9-12900K在面對7nm工藝銳龍9 5950X時絲毫不落下風,雖然部分游戲上確實落后,但絕大部分都明顯領先,最高幅度超過30%。
不過英特爾在內存方面比AMD要領先一代,這也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總得來說,12代酷睿在控制能耗的前提下已經實現了性能上的全面提升。
10nm工藝,真的香!
挑戰剛剛開始
在整場發布會上,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和他的同事們圍繞了云計算、AI甚至智能機器人領域進行了拓展討論。
而這一切的基礎,都必須源于12代酷睿和后續產品的支持。
隨著AMD、英偉達的崛起,11代酷睿的失敗以及14nm工藝的落后……這一切都像壓在英特爾身上的大山,逼迫這家老牌科技公司進行改變。
從目前來看,12代酷睿的確算得上一款“里程碑”式的產品。但至于是否能打動消費者,還需要等11月正式出貨后才能知曉。
值得一提的是,12代酷睿的價格并不便宜,6款處理器價格從264美元-589美元不等,比現有產品普遍漲價了10-50美元不等。
面對略顯昂貴的價格和以及即將到來的5nm工藝AMD Zen4處理器,英特爾要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