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連發多篇關于新冠的學術論文,揭露最新研究成果
隨著北半球秋冬季的來臨,科學家們也在加緊對新冠病毒的研究。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數篇關于新冠的論文,引來諸多關注和討論,其中一篇揭開了有關新冠重癥發病的機理與潛在治療方案。
這篇論文來自德國的研究團隊,他們指出新冠病毒竟會讓人體免疫系統紊亂,在錯誤的時間啟動免疫抑制程序,反而無法在早期控制新冠的感染。
這群科學家們指出了一種叫做TGFβ的生化分子,該分子在人體中具有很多功能。當人體發生感染,但免疫系統已經控制住病情時,這種分子就會及時出現,給免疫系統“亮起紅燈”,讓它不要再產生太多免疫反應,免得產生更多的反應。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需要在合適的時機產生TGFβ分子。如果生產得太早,感染還沒結束呢,免疫系統就被抑制;但如果生產得太晚,持續活躍的免疫系統會造成額外的損傷。而新冠病毒的副作用就是會使TGFβ分子的分泌發送紊亂。
研究分析發現,在重癥患者感染新冠的第一周,他們體內就會產生大量TGFβ分子。相反,輕癥患者直到感染的三周后,才會產生這些分子。這些TGFβ分子的產生會讓人類的先天免疫系統受到重創。
原本,先天免疫系統可以作為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激活自然殺傷細胞,去清除那些感染新冠病毒的細胞,防止感染進一步擴大。然而在TGFβ分子面前,自然殺傷細胞失去了殺死受感染肺部細胞的能力。
該研究負責人之一Mario Witkowski表示:“我們從未在其它類型肺炎中觀察到這樣的現象,這是一個很大的意外。”而另一位作者Mir-Farzin Mashreghi教授表示:“自然殺傷細胞難以結合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因此也很難消滅它們,這一結果導致新冠病毒的不斷肆虐,最終造成患者的重癥。”
相應新聞稿指出,這項研究首次揭示自然殺傷細胞在早期控制新冠病毒上也有著重要作用,只要抑制TGFβ分子,就能保護人體的自然殺傷細胞,讓它們及時清理受感染的細胞,避免感染擴大化。
隨著北半球秋冬季的來臨,傳統的呼吸道疾病高爆發期又將到來。這些研究給預防和治療新冠等呼吸道疾病帶來的新的思路,在發現新冠重癥發病的機理之后,就可以找到預防新冠重癥的方法,讓新冠也變得不再可怕。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