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如何評估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在這個問題上,Gartner總結出了4點。
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近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主要講述了如何評估大中華區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圖 | Gartner研究副總裁蔡惠芬
據Gartner研究副總裁蔡惠芬介紹,Gartner定義的“初創公司”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公司成立約10年
2、獨立公司、非依附大集團的子公司
3、年營業額低于或未達一億美金
相比全球其他地區,中國的消費者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采用意愿相當高,加上數量眾多,從而易產生更多的數據,這一點非常有益于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發展,造就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具有獨特優勢。
與此同時,Gartner還發現中國的初創公司在強調技術時,很難產出明顯的差異化。對此,蔡惠芬表示,購買服務的企業僅從技術部分上看,很難判斷一家初創公司的優劣,因此還需要調研產品對應用場景的理解能力及過去的成功案例。
Gartner指出,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高昂的運營成本或者說如何獲利的問題。
企業高度競爭、新的商業應用場景愈加細分、復雜型增加要求中國初創公司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完整服務,從而導致這些公司需投入大量的研發、產品定制開發來滿足定制化應用,甚至與很多第三方整合,從而加重了公司的運營成本。
Gartner建議: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應該把部分成熟的人工智能產品做成一個標準的應用開發建立平臺工具,通過低代碼或無代碼的友善開發者介面,讓客戶能夠自己來建立相關的應用,來增加銷售的速度與銷售量,策略性地做定制化項目來支持平臺上相關應用的擴充與開發工具能力,進而改善因高度定制服務導致的研發與產品團隊資源過度支出并增加銷售速度。
根據Gartner的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度曲線,從細分領域看,Gartner認為計算機視覺、決策智能、深度學習或邊緣人工智能計算、深層人工智能等這些是可以考慮優先投入的技術,因為它們的技術成熟時間相對較快。
最后,對于如何評估一家初創公司,蔡惠芬總結了四點:
1、與業務相匹配的技術,即如何善用技術做出有創新、有影響力的應用。
2、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來自不同背景的團隊,即團隊不僅在技術上很強,同時需要了解業務,還有包含在國際市場或行銷方面的能力。
3、明確的業務模式,對于初創公司而言,最壞的事情就是業務模式不斷變化。
4、有一定比例的中長期研發預算。一般來講,大公司大概15%-20%的研發投入是正常的,初創公司這個比例甚至更高、可以達到20%-30%、甚至更高。唯有足夠的研發預算才能確保公司有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