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馬云、馬化騰、李彥宏,還有張勇、雷軍、馬斯克……今天的互聯網大會上,大佬們都說了什么?
相比往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八卦趣聞”越來越少了。
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如期舉行。
猶記得往屆大會中,開幕前夕的互聯網大佬聚會總是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從這一場場聚會中,互聯網大佬間的派系等“一目了然”。
期間,諸如被玩出各種花樣的雷軍與周鴻祎合照,
雷軍與余承東的舉杯歡慶,
以及“偶遇”的馬云丁磊張朝陽張平安在河畔夜話金庸等等,依舊存留在記憶中。
然而在今年的大會現場,那些曾是話題焦點的諸多大佬都沒有出現,比如馬云、劉強東,還有馬化騰、李彥宏,相比往年更少了一絲“味道”。
不過他們之外,諸如雷軍、馬斯克等焦點人物并沒有缺席。
在致辭階段,雷軍表示共創共享科技生活,需要彌合數字鴻溝、打破數字壁壘,科技企業要讓數字產品更有溫情。
馬斯克則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出席活動,表示數據安全是智能聯網汽車成功與否的關鍵,需要行業與監管通力合作。同時,他也再次表明,特斯拉已經在中國建立了數據中心,以存儲中國業務產生的所有數據,確保所有個人身份信息都會安全地存儲在中國。
此外,高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亞諾·安蒙也做了大會致辭,談及5G未來時表示,5G將帶來超級移動世界,將海量數據與云端連接,讓體驗和終端受益于云端海量的內容,并賦能新商業模式。
而在致辭之后的在全體會議部分,通過英特爾CEO、阿里巴巴CEO張勇等嘉賓線上線下的觀點輸出,我們了解到了社會、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當下與未來。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四大“超能力”加快重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在演講中,基辛格提到當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數字化,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技術,“對于技術人員而言,現在是最好、最具重要意義的時代。”
而提到重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關鍵核心是四大“超能力”:
第一種是普適計算——是現有設備和新興終端的人類技術交互點;
第二種是普遍連接——所有人、所有事都連接在一起;
第三種是從云到邊緣的基礎設施——在云端為聯網計算數據創建一個平臺,可以無限擴容,并通過在智能邊緣無限延伸;
第四種是人工智能——智能無處不在,將無限數據轉化為可執行洞察力。
在基辛格看來,四種“超能力”的結合,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感知技術力量的方式,甚至改變我們與個人電腦、設備、家用器具以及汽車的交互方式。”
但在這之前,“超能力”的實現還需要依賴半導體。
“半導體是推動數字化發展的基礎性技術,而超能力也讓世界對計算的需求,以及尺寸與功率的反比值呈現幾何倍數增長。”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用不起”和“不共享”是中小企業數字化難點
演講開始,沈南鵬先是提到了北交所的成立。
他表示,北交所的成立,體現了中小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性,會為垂直領域領先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上市提供重要場所。
而面向中小企業,沈南鵬提到,仍有一批企業明知該數字化轉型,卻又遲遲不動,根源在于“數字化產品的‘用不起’和‘不共享’”:
一方面,高成本會制約數字化轉型意愿;另一方面,擔心數據流通和共享中,商業機密被泄露或失去數據控制權。
在他看來,解決這兩個問題,“數字普惠”思維是關鍵。
比如“用不起”的問題,可以通過SaaS模式來化解,付費門檻不高,且可以按實際使用支付,將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投入門檻,平等地享受數字化高效運維能力。
再比如“不共享”問題,關鍵是做好數據安全與數據流通間的平衡。在這里,基于各省市建立數據交易所、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前提下,沈南鵬也提出“隱私計算”等技術,表示可以做到數據的“可用不可見”,讓中小企業更安心參與數據的流通共享。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勇——提出ESG、共同富裕“兩大”戰略
張勇在演講中表示,平臺經濟的最大價值在于成就他人的同時自身也獲得健康成長,只有更普惠、更公平、更規范、更包容,讓更多的人和中小企業參與其中,平臺經濟才會真正和持續地發展好。
為此,在既有的內需、全球化、高科技三大戰略基礎上,張勇提出了圍繞社會責任的兩大戰略,分別是ESG和共同富裕。
其中,ESG戰略包括圍繞國家的雙碳目標制定碳中和路徑,既要確保自身成為一家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公司,同時也有機會與廣大客戶和伙伴搭建綠色和可持續的新商業生態。
另外諸如公司治理、用戶數據隱私和權利保障、數字安全治理等國家和社會深切關注的領域,也包含在阿里的ESG戰略內。
而針對“共同富裕”戰略,張勇表示,中國經濟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但一些地區存在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現象,數字化大有可為。
面向這一戰略,阿里巴巴已經啟動“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稱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圍繞科技創新、經濟發展、高質量就業、弱勢群體關愛和共同富裕發展基金五大方向,助力共同富裕。
此次演講中,張勇也透露了兩個具體行動方案:
首先,阿里巴巴將推出“技術普惠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廣大縣域的中職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未來希望能為欠發達地區培養超過20萬的數字化人才。
其次,阿里將派駐“鄉村振興技術官”到田間地頭去,通過送技術下鄉,希望為縣域提供技術保障、培訓與支持,為鄉村提供更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這是繼“鄉村振興特派員”之后,阿里巴巴面向鄉村推出的又一“派駐員制度”。
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用數字化思維重塑網絡安全
周鴻祎在演講中表示,網絡安全正處在一個變革、升級的重要關口,在新時代需要建立面向數字化、面向未來的安全新思維。
他指出,當前的網絡安全正面臨兩大挑戰。
其一是環境的改變。“數字化有三個特征,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其本質是軟件在重新定義我們這個世界的基礎。”
可以預見,整個社會的治理、政府的管理、企業的運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將架構在軟件、數據和網絡之上,世界的安全脆弱性前所未有,更容易遭受攻擊,攻擊的后果更為嚴重。
其二則是網絡威脅的不斷升級。
周鴻祎指出,未來數字化面臨的不再是過去簡單的安全問題,而是復雜的安全問題,云安全、大數據安全、物聯網安全、終端安全、供應鏈安全、網絡通信安全將是六大基礎安全問題。在這六大基礎安全問題之上,還有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能源互聯網、數字金融、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更加復雜的安全應用場景。
面對這些變化,周鴻祎在現場提出,要用數字化思維重塑網絡安全,構建新戰法、新框架和新能力,形成面向未來數字化的安全新體系。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柯瑞文——數字文明新時代需要關注這四點
柯瑞文認為,世界正進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人類社會正在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繼游牧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后,數字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形態,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以下幾點需要重點關注:
一是新時代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在數字文明時代,數據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需要對數據進行感知、采集、存儲、傳送和處理這些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比如5G、千兆光纖、云等;
二是新時代需要有數字文明特點的產品服務——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數字化促進個人生活更加個性化、多元化,家庭生活更加方便舒適、快捷安全,產業發展更加高級、高效、健康而可持續,社會治理更加高效而親民。;
三是新時代呈現和諧共生——更加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和綠色發展,比如“碳達峰、碳中和”,同時人與網絡空間也存在“和諧共生”訴求,共同追求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用戶信息安全;
四是新時代強調AICT(智能的信息通信技術)驅動——數字文明是一種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智能的信息通信技術,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態,核心是大數據的創新和應用,形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邏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