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IM2MakerOpr 4年前 (2021-09-23)

2021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西伏河杯”第二屆發現東大獨角獸數字經濟大賽頒獎儀式在鹽南高新區未來廣場成功舉行。

9月19日,2021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西伏河杯”第二屆發現東大獨角獸數字經濟大賽頒獎儀式在鹽南高新區未來廣場成功舉行。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鹽城市委書記曹路寶出席并分別致辭,東南大學副校長黃大衛、吳剛、鹽城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周斌為獲獎項目頒獎。馮建明、陸衛兵、殷國棟、金志軍、張志勝、趙會澤、耿新、袁健紅、邱衛東、程斌、郝勇生、姚志彪、芮振華、蔣衛祥、呂鴻江、胡漢輝、賈方、彭龍,鹽城市委常委、秘書長薛盛堂、鹽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湯如軍、三寶科技董事長沙敏及東南大學鹽城、北京、深圳、蘇州、南京、常州等校友會相關負責人及100多位校友企業家出席本次活動。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活動現場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此次高峰論壇由鹽城市人民政府和東南大學聯合主辦,鹽城市委書記曹路寶在會上表示,鹽城正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對創新第一動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渴求前所未有,鹽城的汽車、大數據、新能源、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也為前沿性、探索性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東大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百年名校,鹽城始終把加強與東大合作作為集聚創新資源、建設創新平臺、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東大鹽城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東大MBA中心鹽城實踐基地等項目相繼落地,一大批東大校友在鹽就業創業,鹽城的城市建設、交通規劃、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等方面,處處都有精彩的東大元素、重要的東大貢獻。鹽城與東大戰略合作備忘錄的簽訂,是雙方合作新的開端。我們將建立高效務實工作機制,加大政策集成支持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全力推動鹽城與東大在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政策鏈等領域實現更高質量、更高層次的深度融合,打造全省校地融合發展新典范。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鹽城市委書記曹路寶致辭

左惟書記感謝鹽城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對東南大學各項事業發展、東大校友經濟工作的關心支持。他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多年來,鹽城持續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全面提升創新發展水平,致力于打造創新創業熱土,先后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等“國家級名片”。東南大學與鹽城圍繞科研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在多個領域保持良好、密切合作。相信隨著東南大學校友經濟走進鹽城,未來還會有更多東大校友企業、獨角獸企業與鹽城結緣。期待雙方以此次簽約為契機,未來開展更加深入、廣泛交流合作,共謀校地協同創新、攜手實現共贏發展。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致辭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東南大學校友經濟走進鹽城,100多位企業家擬赴鹽投資意向額超過105億元,其中江蘇民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擬在鹽投資20億元,落地項目為雙碳基金設立及新能源項目,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將在鹽設立硅基智能華東數字人區域總部,投資額超3億元,大賽獲獎項目江蘇全息顯示技術產業研究院擬在鹽投資1億元,大力發展數字顯示研發,進一步構建提供商業全息裸眼3D顯示行業標準和產業共性技術的產業研究院。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鹽城市與東南大學簽訂《東南大學支持鹽城市人民政府建設西伏河(數字經濟)實驗室合作備忘錄》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為數字經濟優秀項目頒獎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105億!百家東大校友企業走進鹽城 校地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東大數字經濟項目簽約儀式

活動現場,鹽城市與東南大學簽訂《東南大學支持鹽城市人民政府建設西伏河(數字經濟)實驗室合作備忘錄》;為數字經濟優秀項目頒獎,發現東大獨角獸數字經濟大賽經過5個多月的項目征集、初賽、復賽、決賽、孵化等過程,從300多家東大全球校友企業中層層選拔,最終8個具有高成長價值項目榮獲“潛力之星”稱號;舉行了東大數字經濟項目簽約儀式,一批數字項目簽約落戶鹽城市;東南大學胡漢輝教授介紹大賽情況、耿新教授作數字經濟主題分享。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