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汽車機器人”,推全民無人駕駛出行平臺“蘿卜快跑”……百度自動駕駛大秀肌肉
李彥宏全程都以“無人駕駛”形容Apollo的技術與產品,這樣是否有點不夠嚴謹?
一年一度、百度“秀肌肉”的時間又到了。
一年之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帶來了新詞“5G云代駕”,并展示了首款原裝無人車。
一年之后的現在,李彥宏又提了一個“新概念”,也將它帶到了現場。
是什么呢?
首提“汽車機器人”概念:L5自動駕駛、懂交流、會學習
“我們認為,未來的汽車會變成‘汽車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形態會很像一輛汽車。汽車機器人具有這些特點,就是自動駕駛、智能助理、忠誠陪伴和自我學習。”在大會現場,李彥宏表示。
就在現場的一邊,我們也見到了“百度汽車機器人”的樣貌。
不同于傳統汽車的設計,百度汽車機器人在外觀上使用了自動鷗翼門、全玻璃車頂,還有許多的外部傳感器;
內部設計上,去掉了方向盤、踏板,并配有超大曲面屏、智能控制臺、變光玻璃、零重力座椅等等。
至于“汽車機器人”與傳統汽車的本質不同,李彥宏總結為9個字——能移動、懂交流、會學習。
具體來看,“能移動”指的是“具備L5級自動駕駛能力”,不僅不需要人類駕駛,還比人類駕駛更安全。這一功能實現的“底氣”,來源于百度Apollo過往多年的自動駕駛研發積累,以及去年亮相的“5G云代駕”能力等等。
“懂交流”,意味著汽車機器人具備語音、人臉識別等多模態交互能力,能夠分析用戶潛在需求,主動提供服務。
“會學習”,則是汽車機器人能夠做到自我學習和不斷升級,最終成為一個服務各種場景的智慧體。
就在百度世界大會阿那亞分會場,金晨和央視主持人王嘉寧也作為AI體驗官體驗了百度汽車機器人。
過程中,通過她們與百度汽車機器人互動,我們能夠看到全程都是無人化自動駕駛,在避讓行人、車輛搶道等方面都是應對自如。而就在即將下車前,系統甚至還主動提醒金晨下一個行程的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撒貝寧在現場提問李彥宏:如果汽車機器人具備了學習能力,能夠做到預測你下一步行動和需求,它會不會不受人的控制?
面對這個問題,李彥宏以武器為例,“人類發明了很多先進的武器,最后還是要靠人文精神、人類的自律、文明的發展,最后將它控制住,而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是這樣。”
他進一步強調,百度也花了很多精力,去保證基于人工智能研發的產品是服務人、幫助人的,而不是去傷害人和控制人的。
發布“蘿卜出行”,向大眾提供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既然說到了車,那就不得不提百度現下正推行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了。這也是當下許多車企選擇普及自動駕駛汽車產品的一種主流方向。
研究咨詢機構IHS Markit今年8月發布的《中國自動駕駛市場與未來出行市場展望》,到2030年,中國共享出行的總市場規模將達到2.25萬億。其中,Robotaxi在其中的占比將達到60%,規模為1.3萬億。
在當前,百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Apollo GO已經在北京、長沙、滄州和廣州這四個城市上線。
李彥宏也在現場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Apollo GO已經累計接待乘客超過40萬人次,測試里程超過1400多萬公里。僅僅在北京亦莊,Apollo GO每天完成訂單就超過1000單。
不過,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上,雖然還只能在4個城市的部分區域內提供服務,但是百度的目標是全民化。面向這個目標,百度也在今天的的大會上正式發布了全民無人駕駛出行平臺“蘿卜快跑”。
圖 | 蘿卜快跑App(原名:Apollo Go)
據介紹,百度此次推出的蘿卜快跑,結合了Apollo過去兩年的運營實踐,能向大眾提供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同時,李彥宏也在現場為“蘿卜快跑”立下了目標——未來3年,讓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覆蓋30個城市。
除了整車,百度還瞄上了出行“全要素”
可以見到,在大眾出行層面,百度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隊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而在消費級市場,李彥宏也表示,自動駕駛的應用在私家車層面也是越來越普及了。
比如百度于今年初聯合成立的集度汽車,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度這么多年的無人駕駛與智能駕艙技術第一時間推廣到市場中去。“在未來2-3年,大家可以看到集中了百度最新無人駕駛技術、智能駕艙技術的私家車上市。”
與此同時,“百度Apollo作為一個開放平臺,這些最炫、最酷、最先進的技術是對所有主機廠商開放的。”
不過,李彥宏也在現場特意提出一點:想要有更美好、更高效的出行,不僅要有聰明的車,還要有智慧的路。
這怎么說?
簡單講,就是用AI將道路也“武裝”起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智能交通管理,最終達到“車路協同”的效果。
本文開頭所提的紅綠燈就是其中一個“解決擁堵現象”的典型案例,它的名稱叫做“綠波帶”。
大會現場,百度也演示了AI智能信控系統在河北保定的成效。
據介紹,百度已經在保定84個祿口部署了AI智能信控系統,所形成的一條條“綠波帶”,將車輛行程時間平均縮短約20%。
有人不相信,為此還去進行實驗,最終做到了全程12個路口,一個紅燈都沒碰到。
至于背后的原理,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總經理李震宇也在現場作了一個簡單說明:
過往,人坐在車里面看紅綠燈;
現在,則是紅綠燈“觀察”車流,并基于車型、多長時間到路口、預估車流通過時間等數據,讓紅綠燈“讀懂”車流,并實現智能聯動,最終提升同行效率。
最后
看完百度智能出行部分的介紹,讓外界對于百度正在做的事情有了進一步理解。
回顧百度Apollo的發展,從最初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到后面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再到對智能交通管理的研究,一直到今年成立集度汽車,百度可以說是一個腳步一個坑。
曾經,百度身上的最大標簽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之后更是因為競價排名等事件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并因此漸漸趕不上“BAT”中其他兩家的腳步。
如今,百度逐步撕掉舊標簽,并貼上新標簽“AI”,更是在2017年第一個提出“All in AI”,開始全盤押注人工智能。
必須承認,在自動駕駛賽道上,百度已經進入了全國,甚至全球的引領者隊列。
只是有一點疑惑的是,李彥宏全程都在以“無人駕駛”形容當前的出租車服務Apollo Go,以及即將全國推行的“蘿卜快跑”服務,這樣是否有點不夠嚴謹?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