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貝索斯上天,國內中科院發布空間科學衛星成果

小波點 4年前 (2021-07-20)

根據中科院發布,3顆衛星均全部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國外貝索斯上天,國內中科院發布空間科學衛星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對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部署的3顆衛星最新重大科學成果進行了集中發布。

據悉,該專項一期于2011年正式立項實施,部署了悟空”“墨子號”“實踐十號”和“慧眼”科學衛星;專項二期于2018年正式立項啟動,除已發射的“太極一號”和“懷柔一號”衛星之外,還部署了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愛因斯坦探針和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等空間科學衛星計劃。

根據中科院發布,3顆衛星均全部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目前已完成全部預設實驗任務,實現了我國迄今為止最高精度的空間激光干涉測量,完成了國際首次微牛量級射頻離子和霍爾兩種類型電微推技術的全部性能驗證,并率先實現了我國兩種無拖曳控制技術的突破。

國外貝索斯上天,國內中科院發布空間科學衛星成果

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首次實現了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胚胎至囊胚的發育,揭示了影響太空環境下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的關鍵因素。研究人員還通過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顆粒流體實驗,獲取了顆粒分聚現象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關聯,對需要混合或分離的工業過程具有借鑒意義。

國外貝索斯上天,國內中科院發布空間科學衛星成果

我國首顆大型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首次清晰觀測到了黑洞雙星爆發過程的全景,揭示了黑洞雙星爆發標準圖像的產生機制。此外,“慧眼”完整探測到第24太陽活動周最大耀斑的高能輻射過程,為理解太陽高能輻射隨時間演化提供了新的觀測結果。

國外貝索斯上天,國內中科院發布空間科學衛星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表示,未來將繼續在有基礎有優勢的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方向上,加強對空間科學重大科學問題的前瞻部署,通過空間科學探索不斷拓展認知宇宙的新邊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