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靴子再落地:虎斗合并被否,資本擴張迎來規范化管理
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顯示,依法禁止虎牙和斗魚合并,針對騰訊的反壟斷強監管正式落靴。 對此,騰訊回應稱,公...
7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顯示,依法禁止虎牙和斗魚合并,針對騰訊的反壟斷強監管正式落靴。
對此,騰訊回應稱,公司將認真遵守審查決定,積極配合監管要求,依法合規經營,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較此前阿里巴巴因“二選一”問題被罰不同,本次針對騰訊的監管措施,聚焦“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領域,是對互聯網公司的資本擴張實施更加規范化管理。
虎牙和斗魚合并被叫停是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第一起“禁止集中”案件,此案對于規范互聯網行業投資活動,警惕壟斷地位可能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監管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競爭法研究所研究員黃尹旭表示,此次監管動作表明反壟斷法執法正在深入數字娛樂領域,遏制了平臺壟斷、促進了開放多元,有利于數字娛樂市場健康發展。
虎斗合并終被否 打響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第一槍
2020年雙十一前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奠定了平臺經濟領域強監管時代來臨的基調。
緊接著,在去年12月底召開的2021年經濟工作的會議中,“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被明確點名。監管再次強調: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同時要依法規范發展,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多輪定調也標志著,我國平臺經濟反壟斷監管常態化階段的開啟。
2021年4月10日,經過四個月的調查后,阿里巴巴“二選一”案有了結果,阿里巴巴被罰182億元,此案成為國內互聯網反壟斷監管的第一個標志性事件。
時隔三個月,這次由騰訊作為大股東牽頭的“虎牙斗魚合并案”,在集中申報環節被否,被認為反壟斷監管之下“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領域的里程碑事件。因為合并事宜擱置,短短不到半年時間,虎牙和斗魚股價大幅縮水下跌。如果從2020年10月13日,虎牙和斗魚兩公告合并之日算起,此番禁令給騰訊帶來的直接損失已超過百億。
事關阿里、騰訊的兩大反壟斷監管典型案例,對于反壟斷監管的行業警示意義重大。
實際上,在虎牙和斗魚合并被否之前,關于企業投資并購行為中必須履行經營者集中申報程序的合規問題,監管部門已經進行了多輪持續匡正。
自2020年12月阿里、閱文、豐巢因“應報未報”問題被處罰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連續4次下發批量處罰,涉及20余家各類企業,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美團、滴滴等互聯網企業因對外投資頻繁,均多次“榜上有名”。但這類罰單均是對企業過往投資行為里集中申報程序違規的“歷史糾偏”,處罰上限50萬元,且罰單中均強調,相關行為不涉及實質的壟斷或實體上的違法。
此次虎牙和斗魚合并被禁,與上述處罰的差異在于:這不僅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首次被“禁止集中”,也是此輪監管中首次對正在進行中的投資行為下發行政禁令。
據北京市立方(廣州)律師事務所報告顯示,自2008年8月1日《反壟斷法》實施以來至2020年11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先后公示了3300件經營者集中審查案件,其中無條件獲批占比99%。
因此,此次針對騰訊的這一行政禁令,也被認為是近13年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資本擴張領域最嚴格的一次出手。
“反壟斷系列行動,主要是對互聯網企業的行為和領域劃界,使其‘知所為知所不為’,遏制無序擴張和損害競爭的行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孔祥俊曾接受采訪表示。
事前事后兩步走 精細化監管新舉措
從2016年開始,騰訊對虎牙和斗魚多輪投資,據統計整體投資金額超過22億美元。騰訊去年宣布讓虎牙和斗魚啟動合并,以整合在兩家公司的持股。目前我國游戲直播市場規模超過30億美元,根據行業統計數據,虎牙和斗魚合計市占率達80%。
實際上,經營者集中是行業龍頭競爭發展中的常見情景,出現經營者集中也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壟斷。而此次監管部門對經營者集中合并提前“叫停”,則是更前置的一種執法靈活思路,直接將風險苗頭掐滅。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前置性監管的思路不同于對阿里“二選一”不正當競爭的事后追溯性罰款,體現了更強的指引性;同時,及時叫停、盡早消除經營者集中可能帶來的市場優勢地位或限制、排除競爭不良影響,意在引導行業更健康發展。
該案件再度警示互聯網企業行業,反壟斷監管力度不會放松,在局部市場的可能優勢地位也將是監管重點。國家市場監管管理總局負責人曾公開強調,任何企業都要敬畏法律、遵守法律,互聯網平臺企業也不例外。
華東政法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林北征表示,最新的反壟斷監管中,鼓勵內容經濟企業同監管方定期溝通、密切合作,實現自身更高程度的合規要求,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提高市場之競爭性、有效性和秩序性,促進互聯網內容產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阿里和騰訊的兩起反壟斷監管標志性處罰中,“罰單”與“禁令”交替,事后處罰與事前警示并舉,不同案件采取不同的執法方式,也體現了監管的精準性,其背后是監管能力的提升和監管理念的成熟。
投資禁令第一單 敲山震虎利行業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競爭法研究所研究員黃尹旭表示,此次監管動作表明反壟斷法執法正在深入數字娛樂領域,遏制了平臺壟斷、促進了開放多元,有利于數字娛樂市場健康發展。
這些正是體現了我國反壟斷監管的初衷。相對比美國動輒提議“拆分”大型企業的反壟斷監管思路,我國監管方式不斷精準化、創新性背后,盡顯監管呵護、引導思路。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時建中曾分析,實現競爭與創新的互動,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并且保障消費者能夠分享競爭和創新帶來的紅利,這些是監管所要實現的目標。
此次針對騰訊的投資禁令,是對互聯網公司資本無序擴張動作的匡正,對其他企業具有極強的示范效應。目前針對另一家互聯網企業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的案件仍在調查中,調查結果可能很快公布。
阿里、騰訊目前都表態,積極接受監管,轉變發展思路。其中騰訊在今年4月份明確提出,將“社會價值創新”作為新戰略底座,是互聯網企業對可持續發展路徑的主動探索。
在強監管引導下,國內互聯網發展正重回正軌,這也是此輪反壟斷監管的初衷所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