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愛立信,在中國還有機會嗎?
在任何一個市場當中,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都是最為重要的前提。
近日,中國的5G建設項目再次進行招標,除了華為、中興、諾基亞等企業外,瑞典通信巨頭愛立信也在這次測試名單中。
但就在此前,瑞典政府濫用國家權力,將華為排除在本國5G網絡建設之外。
作為目前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家5G設備商,華為與愛立信正在全球各個地區針鋒相對。因此這一次測試只是給愛立信參與的機會,并不代表會被“錄用”。
換句話而言,剛靠著歐美市場有所起勢的愛立信,如今可能丟掉自己最大的市場。
瑞典將華為排除在外,愛立信背鍋
時間回到去年10月,瑞典郵政電信管理局(PTS)將進行5G頻譜的拍賣,然而PTS對所有參與頻譜拍賣的電信運營商提出一個非常明確的條件:不得在5G網絡建設中使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而且正在使用的華為或中興設備,也必須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更換。
而官方給出的理由也十分荒唐:為了國家安全考慮。
諷刺的是,瑞典在2020年1月1日實施的《電子通信法》中,曾明確表示并沒有對5G生產商或國家做出任何歧視性限制。
禁止這兩家中企的原因路人皆知,一方面瑞典政府及其背后的財團為了討好與美國的關系,另一方面想在5G網絡建設中保護本國企業愛立信。
華為公司顯然對這種不公平的禁令十分不滿,在對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進行上訴之后,法院宣布華為有權申訴,決定頒布臨時暫緩執行政府禁令。這直接導致了瑞典5G頻譜拍賣被推遲。
但瑞典方面只是暫停了拍賣,隨后很快與參與者保持聯系并迅速恢復了拍賣,最終依舊沒改立場,在今年1月19日,PTS在帶有附加條款的情況下完成了這次5G頻譜拍賣。
瑞典的這一做法,很顯然對全球的5G頻譜拍賣起到一個極其惡劣的示范引領作用。
令人驚訝的是,愛立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毅康(Borje Ekholm)卻在5G禁令事件中一直力挺華為,在與瑞典商務部長Anna Hallberg的對話里,他表示若瑞典政府保持對華為和中興的禁令,愛立信將離開瑞典。
事實上,愛立信方面并沒有從禁令中收益,反倒讓本國5G建設陷入到停滯中。
據英國智庫牛津經濟研究院一份經濟研究報告指出,禁用華為與中興設備和技術將使得瑞典多支付33億至350億瑞典克朗(約合26億至270億元人民幣)的額外成本,而這些運營商也可能將訂單讓給競爭對手諾基亞。
這對愛立信而言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更重要的是,愛立信可能會丟掉深耕多年的中國市場。
放不下的中國市場
在5G市場,華為、中興、諾基亞與愛立信四家設備供應商,基本上瓜分了全球近7成的市場份額,其中華為持續領先全球電信設備市場。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剛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整體電信基礎設施市場報告,華為將份額增至31%,而愛立信和他的北歐兄弟諾基亞僅有15%的份額。
當一家中國企業搶占了5G市場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之后,自然會引起美國方面的強烈打壓,這也讓過去一年里華為的海外5G市場逐漸萎縮。
很顯然,愛立信不會像瑞典政府一樣算“糊涂賬”。
據雙方財報統計,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收入,接近華為在瑞典市場收入的50倍。除了自家人華為與中興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在公布的設備采購計劃中,都給了愛立信不少訂單。
比如在中國移動的5G二期無線設備招標中,價值371億元的5G基站采購清單中,愛立信拿到了11%。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共建共享因而共同采購的5G基站設備中,愛立信的份額也接近20%。
根據2020年的財報,由于持續遭受美國的無端打壓,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增速僅有0.2%,遠遠低于公司整體水平,而國內主要對手中興則完成了11%的增速。
在華為丟掉主要海外市場之后,諾基亞和愛立信就坐收漁人之利,成為了中美5G之爭的大贏家,在2020年初,華為全球5G訂單數以及全球專利數依舊還保持著全球第一,但時至今日,愛立信和諾基亞兩兄弟已經在5G行業的各個方面都拿下了“全球第一”的頭銜。
最新的數據,愛立信拿下全球136個5G訂單,不少迫于美國壓力而放棄華為的國家和訂單,都逐漸流向了愛立信,而諾基亞則在5G標準必要專利方面拿到了全球第一。
在爭奪訂單的時候,愛立信成為了最大的贏家,這時我們卻看不到愛立信對其對手“惺惺相惜”。
按區域板塊來看,愛立信2020年的業務收入在東亞地區增長最為迅猛,得益于該區域的中國、韓國和日本率先啟動5G大規模建設,收入增幅高達26%;其次是北美地區增長5%。
由此可知,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啟動5G網絡大規模建設的中國市場,對于愛立信在2020年的業績表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此時放棄了中國市場,那么對于愛立信下一年的5G競爭將是嚴重的打擊。
與華為爭霸,愛立信開始搶占歐洲市場
根據行業咨詢機構Omdia對2020年第四季度5G基站市場份額的統計來看,刨除中國市場,則愛立信的市場份額高達38.6%,而華為僅剩下12%,甚至比三星還低。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歐洲市場正逐漸取代中國市場成為下一個競爭區域。
早在上一次金融危機引起全球經濟衰退的2009年,愛立信與諾基亞的日子便“十分艱難”,北歐運營商TeliaSonera在全球首家商用了基于華為無線設備的4G網絡,這也成為華為挺進北歐市場的里程碑。
此后,華為憑借優質低價的運營商設備成功打入歐洲市場,并與多國建立合作關系。
然而10年之后,當華為陷入危機時,瑞典的5G網絡則反過來選擇了愛立信和諾基亞的無線設備,這似乎是一次輪回,也是這幾家公司新的碰撞。
進入2021年后,歐洲5G建設將走上快車道,各國將迎來新一輪的5G設備供應商選秀,這意味著新一批5G合同的爭搶將激烈展開。但是,美國對于華為的禁令在拜登政府上臺之后并未出現松動,時任華為聯席董事長徐直軍都坦言對此不抱任何幻想,因此華為在這次競爭中并不占有優勢。
圖 | 華為在意大利受挫
此次瑞典政府公然禁止華為,勢必會影響到其他歐洲國家的5G決策。
此前,與華為合作多年的英國早就公開拆除華為的建設基站,公開表態支持華為德國總理默克爾也“無能為力”阻止華為禁令,意大利電信也表態取消之前與華為簽署的5G合約,這也讓華為失去了西歐最大訂單。
總的來說,就目前形勢而言,華為建立的5G優勢已經不容樂觀,愛立信完全可以吞下歐洲市場。
結語
靠著多年中國市場的競爭和合作,被稱為“夕陽公司”的愛立信積極轉型,在不斷推出開支縮減計劃的同時,也全力押寶在唯一的希望——5G身上,并且在全球通信行業保持領先。
但競爭的前提,是公平。很顯然,瑞典政府想靠著貿易堡壘限制華為的發展的做法是完全不理智的。
除了中國和歐洲市場以外,亞太、拉美、中東和非洲市場同樣有著極大的5G需求,愛立信與華為的5G爭霸在短時間內并不會有答案。
全球市場這么大,各家設備商一起攜手合作發展才是硬道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