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荒”到快有價無貨,現貨都去哪里了?
顯卡也成“理財產品”。
針對網上的“京東售后貪污用戶顯卡,高價倒賣獲取暴利”這一傳聞,京東在今天給出了回應,簡單總結:這是造謠,京東商品售后維修都正常運行。
至此,這一事件告一段落,真相如何只有京東知道。而深扒事件背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顯卡“有利可圖”,“顯卡荒”持續加碼。
市價最高翻4倍,但也有價無貨
此次事件的發生源于網上流傳的一張截圖,其中的內容直指京東售后利用金融手段“做空”顯卡,結果穿倉了(詳細內容見下方圖片)。
而從微博和黑貓投訴等平臺來看,的確存在不少用戶反映自己在申請售后之后,京東售后卻告知無法維修、無法換貨,要求原價退款的情況。與此同時,也有用戶表示自己高價買入的顯卡疑似二手貨。
一切擺在面前的事實與證據,似乎都在為這一傳聞增添更多真實性。顯然,京東最終還是需要給消費者一個交代。接下來還是讓我們回到“顯卡荒”本身。
事實上,差不多從去年9、10月份開始,顯卡就開始出現“緊缺”,這一點直接體現在價格上。
以3070顯卡為例,去年10月,該款顯卡的價格在4000元左右,之后的一周內上漲了200-300元。到了春節期間,3070顯卡的價格已經漲到近6800元,節后更是連連上漲逼近萬元。
在眾多顯卡中,截至4月份漲幅一路領先的是英偉達的RTX 3060 ti和RTX 3080,前者從2499元漲到10099元,后者從5499元上漲至16499元,漲幅分別達到了404%和300%。再看AMD,其顯卡產品RX 6800的價格也翻了一番,從5299元上漲到10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高端顯卡的價格一路看漲,在這類產品搶不到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賣家也沒有放過中低端顯卡,直接推動了這類顯卡產品的價格飆漲。
“一張入門級二手顯卡的成本價在1300元到1400元左右,去年9月開始漲到了1600元到1700元左右,今年春節后跳到了2200元。”一位經營數碼產品的店家表示。
一般來說,若實在是等著急用的話,高端顯卡可以先等等,先買個中低端顯卡應應急,但現在頗為尷尬的是,手上即便有錢,可能也無貨可拿。
在一些數碼城中,雖然不少商家都表示自己有渠道可以拿到貨,但是無一人手上有現貨,最快也需要等個兩三天才能拿到非高端顯卡,有的甚至是二手的。
顯卡都去了哪里?
京東售后的顯卡都去了哪里?不知道。
但是為什么市面上的顯卡為何如此“緊缺”,這個我們知道。這得從供需兩方面來看。
· 需求側
挖礦熱的再次掀起,直接導致顯卡需求量暴增。當然,顯卡并不是礦機,它的用處不在于挖比特幣,而是以太幣。雖然并不是一個幣種,但是比特幣的走勢卻深深影響著其他幣種的走勢。
就比特幣的走勢來看,自2020年10月開始,它的價格波動逐漸增大,并且是向上增長的。截至2020年12月30日,比特幣價格最高突破28500美元,上漲幅度達到上漲了283%。
事實上,這已經是自2017年12月以來,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2萬美元,但這只是開始,最高點遠未達到。
進入2021年,比特幣價格開始“瘋了般”的增長,最終在3月中旬突破6萬美元,并在4月以超過6.4萬美元的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直至今日,比特幣的價格雖然跌破了6萬美元,但仍維持在5.5萬美元以上的高位。
作為加密貨幣的典型代表者,比特幣的一路上漲自然也帶動了其他幣種的利好趨勢。而相比于價格達到高位、增長空間相對變小的比特幣,以以太幣為代表的一眾幣種的增長空間還有很多。自然而言的,這類幣種也成為了投資者的香餑餑。
而既然要挖幣,大大小小的礦場就開始出現并運作起來了,此時的礦主也開始大手筆購入顯卡等設備,一次性入手幾千張根本不是事兒。
舉個例子,大礦場級別以萬臺礦機為分水嶺,而500臺礦機規模連小礦場都不算。如此,以一臺礦機內配置8張顯卡計算,大礦場就已經是8萬張顯卡起步,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礦場,以及礦主們的高價收購力度,一般消費者怎么能夠搶得過他們呢?
在這一挖礦熱下,即便英偉達站在消費者角度出手壓制顯卡被用于挖礦時的性能,以降低礦主等一眾挖幣人士的熱情,但最終還是被成功破解了。
· 供給側
一個字:缺。
缺材料、缺人力、缺產能……可以說,就芯片產業鏈而言,除了不缺市場,其他近乎是哪哪兒都缺。用Redmi總經理盧偉冰的話來說,“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極缺。”
以英偉達GeForceRTX30系列顯卡為例,自去年12月開始,有關于該款顯卡供應緊張的消息就開始被報道,有英媒援引產業鏈人士消稱,英偉達GeForceRTX30系列顯卡供應緊張的狀況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都不能夠出現緩解。
針對顯卡的供應緊張,英偉達官方也承認,問題出現在供應鏈上,諸如GPU代工和顯存芯片都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在這一大背景下,挖礦引起的顯卡搶購熱潮只能看作是雪上加霜。
最后
先是全球缺芯導致產能、產量跟不上,再是市場因為挖礦熱掀起極大需求,“顯卡荒”的出現也是順應局勢發生的結果。
依照目前“缺芯”已經蔓延至多個產業領域的節奏來看,短時間想要加大產能、提高顯卡產量是不可能的了,因此“顯卡荒”的結束也得需要不短的時間。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