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芯片代工一哥”中芯國際宣布全線漲價,缺芯浪潮還將繼續

jh 4年前 (2021-04-02)

缺芯潮會一直存在,中芯國際和其他國內芯片代工廠都將從中獲利。

隨著“缺芯潮”的不斷發酵,臺積電、聯電等芯片代工巨頭紛紛宣布漲價擴產,但這依舊不能滿足全球半導體企業的需求。

國內芯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趁機發力,搶下了部分成熟制程工藝訂單。

從長期來看,全球芯片產能緊張局面,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芯片國產化的趨勢。

內地“芯片代工一哥”中芯國際宣布漲價,缺芯浪潮還將繼續

跟隨半導體漲價浪潮

據相關媒體報道,中芯國際已經通過郵件告知其客戶,從4月1日將全線漲價,包括已下單但未交付的訂單,不論下單時間和付款比例,都將按新價格執行。

從產業鏈透露的消息來看,根據客戶需求不同,各類訂單的漲價區間也不同,此輪漲價以8英寸與12英寸訂單為主,漲價幅度大約在15%~30%之間。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開始,中芯國際就傳出漲價的消息。

內地“芯片代工一哥”中芯國際宣布漲價,缺芯浪潮還將繼續

在今年2月5日的中芯國際業績電話會議上,中芯國際高層回應了全球產業鏈危機的影響,以及代工業務是否會漲價這些關鍵問題。

在談及漲價這個話題時,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表示:首先會尊重契約,之前簽訂的合約,尤其是中芯國際的長期客戶、戰略客戶還是按照契約執行,但“市場的行情已經變了,這些地方也給我們很大的議價的空間”。

對于產能的分配,中芯國際方面表示,會要求一些客戶先交納保證金,隨后才能安排產能。即便是已經安排產能的客戶,中芯國際方面也在一直保持聯系,會隨時調整產能。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芯國際的漲價“姍姍來遲”,在各大半導體巨頭紛紛漲價的背景下,各家客戶都表示理解中芯國際的做法。

中芯國際迎來業績爆發

有人歡喜有人憂,去年還“四處碰壁”的中芯國際在蝴蝶效應下成為“缺芯潮”下的大贏家。在美國方面宣布解禁之后,被關了兩個月“緊閉”的中芯國際迎來了一次業績上的爆發。

今年3月3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已經牽手ASML簽下12.02億美元的購買單,盡管尚未公布訂單中所包含的產品和機器型號,但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出這些機器為適用7nm工藝以下成熟工藝的DUV光刻機。

內地“芯片代工一哥”中芯國際宣布漲價,缺芯浪潮還將繼續

雖然不能幫助其實現更為尖端的制程工藝,但對于目前的中芯國際來說已經足夠了,在全球“缺芯”的情況下,利用最新購買的光刻機來擴大產能,既能夠獲取到大量的利潤,還能夠保住一定的市場份額。

此外,在最新的中芯國際年報里,中芯國際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74.71億元,同比增長24.8%,首次實現“轉虧為盈”。

對于營收增長的原因,中芯國際在年報中解釋稱,主要緣于銷售晶圓數量增加以及產品組合變動所致。

數據顯示,中芯國際2020年晶圓代工業務營收239.89億元,占總營收的88.9%,收入同比增長20.0%。而在過去兩年里,中芯國際銷售的8英寸晶圓數量從500萬片增加至570萬片,增加了約13.3%;平均售價也從4269元增長到了4733元,增長了10.9%。

實現營收凈利雙增之后的中芯國際,跟著全球晶圓廠漲價擴產的潮流,開始在全國范圍了大幅擴產成熟工藝產線。

內地“芯片代工一哥”中芯國際宣布漲價,缺芯浪潮還將繼續

中芯國際投資50億美元,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和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7日成立中芯京城集成電路制造公司。項目首期建成的中芯京城工廠將實現每月約10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

隨后,中芯國際又聯手深圳國資,“豪砸”153億元擴充中芯深圳的產能,重點在于生產28nm及以上的集成電路和提供技術服務,擴產后將實現最終每月約4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

在一系列布局之后,中芯國際目前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擁有了多個8英寸和12英寸生產基地,這將大幅提高中芯國際的芯片產能以及中國大陸芯片產能占比低的問題。

但想要讓國內芯片產能跟上需求,只靠中芯國際還遠遠不夠。

缺芯浪潮還將繼續

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在國產替代的浪潮中被寄予厚望,而身為世界第四大代工廠,在臺積電處于滿載運行狀態的情況下,同樣作為晶圓代工廠的中芯國際被重新“委以重任”并不奇怪。

從中芯國際的年報中可以看出,北美客戶占比23%左右,其中包括高通、博通等知名公司。批準中芯國際的生產許可,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全球半導體短缺現狀,事實上更是為了美國企業的利益著想。

內地“芯片代工一哥”中芯國際宣布漲價,缺芯浪潮還將繼續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即便是多家代工廠擴產,目前的芯片供應依然不樂觀。

隨著日本接連遭受地震、火災以及美國多地停電潮的影響,部分處于滿載的芯片工廠只能停產,這讓本已吃緊的全球芯片產業雪上加霜。

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導致全球產業鏈形成了一個難以割舍的整體,上下游任一地方出現問題,都會向產業鏈內部其他方向傳遞。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