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根技術、7大新品,華為機器視覺“野心”再擴大
這一次,華為不僅要做機器視覺第一品牌,還要“引領”制定機器視覺圖像標準。
從“給人看”到“給機器看”。
這是今天下午的華為好望新一代攝像機發布會上,華為機器視覺總裁段愛國對攝像機這一產業方向趨勢的預判。
究竟,“給人看”與“給機器看”,有何不同?
扎根三大技術,讓機器“看”得更好
過去的傳統安防模式中,往往是人類盯著4路、8路攝像頭拍攝到的畫面,此時的攝像頭僅作為“數據采集工具”,而進入智能時代,處于高效等目的,傳統安防模式進入智能安防模式,攝像頭在采集圖像的同時,也能夠做到自主檢測與預防。
但是,這還不夠。
在發布會現場,段愛國也提到,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企業管理者有了智慧管理、智慧運營的要求。
為了佐證,段愛國再提此前引發網絡熱議的“華為養豬”事件,再次回應華為不養豬,而是養豬企業有需求,譬如保證每一位員工都著裝整潔,并經過規范的消毒過程等。以前,這一工作都是靠人去盯,但難免有疏漏,現在企業希望能夠用機器去看,甚至能夠通過攝像頭直接得知豬的狀態等等,這就是基于AI的智慧管理、智慧運營。
但是,“讓機器看”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其中的關鍵點有三:看、存、用,即讓機器看得更準、可用數據更多、決策更高效。
針對這三點如何實現,段愛國也在現場提出了三大扎根技術,分別是SuperColor、Super Coding以及AI Turbo。具體來看:
SuperColor——依托“墨子”系列鏡頭、“燭龍”系列Sensor、ISP算力換圖像,打造全天候極致圖像體驗,讓人看更舒適、讓機器看的更準。
SuperCoding——通過精細化ROI分析、視頻流像素級分割、分層質量評估、智能精準碼控等方式,打造價值視頻最長留存方案,1TB當3TB存儲。
AI Turbo——將視頻類AI算子硬件化,讓硬件能力發揮最大效果;通過增強型推理引擎,節省資源消耗;優化算法模型高壓縮比,適配復雜的場景化應用,1T算力當2T算力用。
具體,這三大技術結合之后的成效如何?我們可以從此次華為發布的新一代攝像頭“魔方”等產品中找到答案。
7款新品亮相,華為要定義圖像“新”未來
這7款新品種,魔方為全新攝像機產品。
如果要問華為對這款產品的定義,或者是寄予的希望是什么,那或許就是4個字:智能普及。
說到智能普及,段愛國也在現場表示,其中的關鍵點有二:系統改造成本與效果。在這個問題上,當下攝像機的面臨的痛點是多場景兼顧困難、夜間智能不可用、改造運營成本高。
而針對這些痛點,華為推出的解決辦法可以濃縮為三個字:全、彩、小。
雙鏡“全”析:
魔方采用了雙鏡頭一體化設計,其中小鏡頭為“墨子”系列的400萬像素大光圈廣角鏡頭,用于“觀全景”,大鏡頭則為10-50mm/8-32mm變焦鏡頭,像素分別為400萬與800萬,作用是“控細節”。最終利用雙鏡頭兼顧全景與細節,實現雙目全天候全結構化智能。
同時,魔方也能夠兼顧態勢感知與全結構化,這也意味著安裝魔方攝像機并不需要設置新的3m高立桿,只需要安裝在現有4.5-6m的就舊桿上。如此一來,便可以達到高低統一、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
精“彩”夜攝:
魔方攝像機搭載了燭龍系列傳感器,這樣前者成為業內首家采用RGBW超感光傳感器,而不再是行業過去采用的RGB傳感器,帶來的優勢是進光量增加了75%。
另外,魔方也是業內首個采用DNN ISP實時視頻降噪技術的攝像機,并支持AI HDR全目標增強、Deblur去運動拖影,讓客戶不用再擔心夜攝不清晰問題。
以“小”見大:
在這一點上,華為做的是將工程設計能力極致化,以最大化利用空間。比如在成像區,采用堆疊式三明治結構等等,最終讓成像區空間增加64%,光學區空間增加33%。
另外,魔方在體積和重量上也進行了優化,將體積做到業界同能力款型的30%,重量降低至業界同類款型的40%,實現一手掌握的效果。
而在功耗上,魔方也沒有忽略,通過冷熱分艙設計與π型風道散熱系統,將平均能耗將至20w,是業界均值的一半。
此外,除了全新產品“魔方”,華為還帶來了其他6款新升級的2.0產品,分別是AI超微光攝像機2.0、AI雙光譜熱成像攝像機2.0、生態型攝像機2.0、智能視頻存儲IVS3800 2.0、智能視頻存儲 IVS1800 2.0、全息路口解決方案2.0。
除了“第一品牌”,華為還要成為圖像標準制定者
還記得去年5月份,華為宣布稱,要將HoloSens(中文名:好望)打造成為機器視覺第一品牌。
而從本次發布會來看,華為不僅想要成為機器視覺第一品牌,還要成為重新定義圖像標準的引導者。
眾所周知,手機攝影評分是有行業標準與專業評判機構的,即DxOMark??梢钥吹?,在國內手機廠商每發布一款新機時,都會把DxOMark分數拉出來炫耀一下。
但對于給機器“看”的圖像,并沒有一個受認可的統一標準?,F在,華為想要做這個破窗者。
在發布會現場,段愛國發出倡議:共建機器視覺圖像質量評判標準。
同時,華為也公布了MVB“墨子”圖像實驗室專業測試打分,這也是業界首次從“給機器看”角度給出的量化評分。
從此次發布會來看,華為對于機器視覺的“野心”是非常之明確的。
去年的發布會上,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機器視覺“1+3+N”戰略,“1”即軟件定義攝像機,“3”即輕邊緣、微邊緣、好望云服務,“N”即智能算法、智能應用等軟硬件生態。
隨著3月份好望云的發布,以及此次硬件類的補充與更新,華為機器視覺業務進一步得到了鞏固。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