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監控”門?

韓璐 4年前 (2021-03-19)

特斯拉之外,還有許多車企都在利用車內攝像頭“監測”司機,但這并不是重點。

雖然沒上315,但是因為攝像頭,從昨天到現在,特斯拉已經兩次輿論纏身。

今天,網傳特斯拉收到“紅牌”,被禁止駛入和停放某特定區域,原因是身上攝像頭、超聲波等傳感器太多,存在暴露隱患。

針對此事,吃瓜群眾的關注點多集中在特斯拉攝像頭采集數據的去向,以及攝像頭是否“偷拍”等,有網友將之戲稱為“移動監視器”。

而就在前一天,因為利用車內攝像頭進行“監測”一事,特斯拉已經引起社會熱議。

馬斯克承認“監測”司機

以Model 3為例,從特斯拉的官網介紹來看,為了實現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特斯拉在車身前置、側方和車尾均安裝有多個攝像頭,視野觀測范圍覆蓋360°。

過程中,這些攝像頭將能夠全方位360°的采集車身周圍場景信息,并結合前置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所探測到的數據,從而提供自動輔助導航駕駛、自動泊車、自動輔助變道等功能。

特斯拉,“監控”門?

但是對比之前的車型,就硬件配置上,Model 3還多了一項東西,那就是安裝在車身內部后視鏡上方的一顆攝像頭。

這之前,該攝像頭一直都處于“閑置”狀態。但就在最近,這顆攝像頭開始被啟用,并被用來“偷偷”監測司機行為。

而在推特上,馬斯克也親自下場承認了這一事實。

特斯拉,“監控”門?

監控司機行為,特斯拉不是第一個這么做的

事實上,在利用車內攝像頭監控司機行為這件事上,特斯拉并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以國內為例,部分車輛安裝智能視頻監控系統早已成為必要條件——依據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廣智能視頻監控報警技術的通知”,在2020年6月30日前,所有“兩客一危”車輛需安裝完畢。

通知中也明確提到,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將“監督駕駛員規范操作行為,重點對駕駛員疲勞駕駛、行車接打電話等不安全駕駛行為進行預警和提醒,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宣傳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的功能的時候,諸如“疲勞監測”等類似功能也正成為一個亮點。

特斯拉,“監控”門?

其中,百度李彥宏更是在2017年就開始力薦這一功能。

那一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花了不小的篇幅來介紹“疲勞駕駛監測系統”。通過紅外人臉識別技術 ,一旦卡車司機被手機干擾轉頭看信息、犯困打哈欠或是疲憊到眼睛睜不開時,系統就會發出提示,提醒司機集中精力駕駛。

也是在那一年,英偉達也推出了類似的系統,利用攝像頭和人工智能算法,對司機進行人臉識別、追蹤頭部及眼球的運動,還能讀懂司機的唇語。

由此來看,在一些大型車輛上,車內安裝智能監控系統正在成為一種必然,至于中小型車輛,并沒有進入到“強制”階段,但是有的廠商已經開始行動了,有些也已經上線,比如豐田的Driver Moni? tor系統、沃爾沃的DAC系統以及紅旗H7 DSM駕駛員狀態監測系統等等。

特斯拉,“監控”門?

監測前,請先告知

其實,在人們發現Model 3車內后視鏡上方有一顆攝像頭的時候,就曾問過特斯拉這顆攝像頭的用戶,彼時馬斯克也做出了回答——用來“監視”乘客,防止有人把車弄臟。

要知道,曾經的而馬斯克也有過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隊的計劃,屆時這顆攝像頭將能夠發揮作用。但是,因為計劃的一再延遲,這顆攝像頭最終也只能被閑置。

而現在,特斯拉在FSD beta版的測試中啟用了這顆被閑置許久的攝像頭,

從“保證安全”這一出發點,以及國內外車企的一系列動作來看,車內智能監控似乎已經是一個趨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如此,特斯拉此次行為也不能完全被原諒。

先不說特斯拉有沒有提前告知用戶這一行為,于大眾而言,汽車內部本就是一個私密空間,殊不見多少私密對話都是在車內發生的。

可以確定的是,在汽車還未實現真正的完全自動駕駛之前,車內監控的需求是存在的,但關于如何平衡安全與隱私,打造一個足夠距離的“保護線”的討論,也該提上日程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