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獨角獸也會折戩科創板IPO

韓璐 4年前 (2021-03-02)

對于科創板“寬松”的誤解,是時候消除了。

明星獨角獸也會折戩科創板IPO

2020年全年,有326家企業科創板IPO申報獲受理,145家企業首發上市;

來到2021年,截至27日,上交所科創板IPO在審企業為107家,另有89家企業已經過會但尚未上市。僅兩個月的業績,實現了2020年科創板申報的三分之一、上市的61%。

從數據來看,企業奔赴科創板進行IPO的熱情依舊高漲。但相比于這一數據,另一組數據更為“揪人心”:

1月31日抽查企業名單中,已有16家IPO企業撤回材料,撤回率高達80%,其中不乏柔宇科技等明星企業;

2月22-24日,有13家IPO企業終止,其中科創板有7家,創業板有6家;

……

明星獨角獸也會折戩科創板IPO

8成企業“主動”IPO撤退,為什么?

事實上,企業終止IPO并不是一件“新鮮事”,在過去的2020年,上市委否決及主動撤回共41家,其中也包括螞蟻集團這只大象。

再來看近期的撤退潮,有這樣一個大背景:1月29日,證監會發布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新規,明確首發企業現場檢查的基本要求、標準、流程以及后續處理工作。

新規發布第二天,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就發布了最新一期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簽情況。

首批抽查結果如何?前面已經提到了——包括柔宇在內,“中簽”的20家企業中有16家撤退IPO。

這之后不久,因為被寄望“AI語音第一股”的云知聲的主動撤退被廣泛報道,市場上對這一波撤退潮開始越來越關注。

其實,相比于多少家主動撤回IPO申報材料,更為令人好奇的是,他們為什么會“主動”?原因其實有很多。

有業內人士指出,臨時撤回材料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發行人本身還存在一些問題,可能屬于帶病申報,對自己不自信,而是發行人突然的戰略調整。

另有投行人士分析稱,依據過往經驗,若在現場檢查中被抽中,過會的概率往往不高,也因此今年被抽中企業紛紛撤回材料。而對于一些公司質量和申報材料經不起考驗的公司,及時撤回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明星獨角獸也會折戩科創板IPO

明星獨角獸也難逃“IPO”魔咒?

可以注意到,在這些撤退的企業中,有兩家是尤為受到關注的,就是柔宇科技和云知聲。至于為什么撤退,兩家都給出了回應。

具體來看,柔宇的回應如下:

基于公司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的“三類股東”等適格性的情況尚待進一步論證,考慮到公司發展戰略,經研究后決定,暫緩本次科創板上市申請。

云知聲的回應則是:

先發展業務,再看看,停止審核主要是公司業務發展的考慮,希望抓緊時間把業務做好。

其實,觀察兩家公司可以發現,他們還是有一些相同點的,最為明顯的就是“虧損”。

從招股書來看,在報告期內,云知聲各期內虧損凈額分別為-1.74億元、-2.14億元、-2.92億元和-1.11億元,累計虧損金額約7.91億元,且虧損額度持續擴大。再來看柔宇科技,在報告期內的凈虧損分別為-3.59億元、-8億元、-10.73億元,其中在2020年上半年,僅虧損就達到了-9.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了28億美元。

事實上,對于云知聲這類AI技術公司,以及柔宇這類從事高精尖端技術的企業來說,“虧損”其實很常見,就看現如今已經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中,持續虧損也是存在的。

既如此,大家都虧損,為什么就他們撤退IPO呢?核心點還是在于商業模式和技術護城河。

就這點來看,柔宇科技和云知聲頗具備代表性。

比如柔宇科技,它被稱為“可折疊柔性屏的先行者”,早幾年前,借由首發折疊屏手機、柔性屏科技樹等硬件,公司突破科技圈,在大眾層面博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明星獨角獸也會折戩科創板IPO

但回到公司層面,柔宇科技卻一直沒有能夠打開市場。先不說遠低于其他同類廠商的月產量,產線投產兩年多來,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依舊沒有能夠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機廠商的產品上實現大規模應用,其他與諸如中興、空中客車、LV、李寧等客戶的合作產品,在大眾市場的存在感直接為0。

可以說,不管是C端市場,還是B端市場,從目前的表現來看,柔宇科技似乎都沒有“走通”。此時上市,甚至以“三年凈虧損22.32億元”的能力擬募資144.39億元,著實有點“泡沫”之嫌。

再來看云知聲,相較于柔宇,云知聲的優勢在于商業模式是有跡可循的,不管是在白家電市場,還是醫療場景,都有技術與應用落地。

但是,前有科大訊飛對其財報披露數據(語音病歷市場占有率達70%等)的質疑,后有營收增幅放緩、甚至大幅下滑(2018、2019年同比增速221.49%、11.54%,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46.44%)的問題,兼之并未能構筑起技術和業務護城河,在其宣布申請科創板IPO、披露招股書之時,質疑聲就一直不斷,也為其“是否能成功IPO”劃上一個問號?,F如今看,已經有了答案。

明星獨角獸也會折戩科創板IPO

最后

從過往依圖科技、寒武紀等企業的IPO申請問詢函來看,諸如企業的行業競爭力、持續經營的能力、募集資金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以及研發實力、場景落地能力、技術成熟度、生態競爭能力等方面都是申請IPO過程中被重點提問的點,尤其是技術主導型企業。

可以明確的是,科創板的成立,給予了那些研發高投入、多年虧損的公司一個募集資金的機會,但審核放寬并不代表不存在松緊彈性,僥幸心理。

“撤回的問題,具體到企業(實際情況)各不相同。但是,嚴監管是肯定的,估計接下來監管的力度會繼續加大。”某科創板上市公司聯合創始人表示。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