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基金焦慮
基金火熱的背后,是年輕人的996焦慮。
2020年No.1的國民性話題是什么?
兩個字,基金。
畢竟現在不玩基金,連朋友都沒得交,尤其是90后。
《2020年中國股民行為年度報道》統計數據顯示,43%的90后更愿意投資基金。另一份報告《中國家庭財富指數報告》還有這樣一組數據:2020年,超一半的新基民都是90后。
超2000萬新基民入場,你入手基金了嗎?
2020年的基金市場有多火爆?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據。
依據wind的統計,2020年新成立基金規模高達30556.3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度。期間,諸如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而在最終收益上,基民也終于贏了一回股民。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基金投資者的平均收益超14%,遠超此前公布的股民全年平均3.6%的收益。
這股基金熱潮也很好的延續到了2021年。
數據統計,僅1月份,就有79只新基金成立,尤其是在4日,全市場新發基金就多達17只,其中不乏景順長城基金、富國基金、中歐基金等績優基金公司。
圖 | 源自網絡
撇開市場熱度,在話題度上,2020年的基金市場也迎來了一個高峰,#如何看待理財#、#基金投資成年輕人社交工具#、#該不該加倉白酒股#等基金相關話題時不時地就會登上微博熱搜,可見該話題討論的全民熱度。
此外,僅在2020年上半年,新增基民的數量就突破了2000萬,而正如本文開頭報告所指出的,在移動互聯網端的新增基民年輕化明顯,18-34歲群體占比達到了60%,90后是基民主要群體。
肉眼可見的,在基金市場大環境整體利好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90后開始跑步入場,更有“三句不離基金”的架勢,這究竟是為什么?
為什么跑步入場的是90后?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從兩個方向進行分析,一個是市場大環境的利好和引爆,另一個是90后本身。
· 行情利好,螞蟻集團配售基金點燃熱度
以2020年公募基金收益為例,據金融數據平臺Choice,2020年公募基金年內凈值翻倍的基金數量高達10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上漲高達55%,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7.47%。
收益如此之高,當然會引得眾人紛紛入手。
與此同時,螞蟻集團的配售基金也是一個契機。
余額寶的推出,可以說是90后理財觀念的開啟,這之后,支付寶也開啟了理財窗口,納入了存款型理財產品、基金、黃金等多種類別,但市場效果還欠缺一個爆發點。
而在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前為“打新”用戶推出的五只配售基金成功引爆了熱度。
圖 | 源自網絡
那一段時間,無論是支付寶的開屏廣告,亦或是內里的貼片廣告都在不遺余力的推廣這五只配售基金。
而眾所周知,支付寶已經成為國民級的互聯網支付平臺,上至八十老嫗,下至十歲孩童,都是它的用戶群體。也因此,這波營銷的成果可想而知—超千萬人認購,人均投入6000元,每秒有8人認購。
當然,因為被約談等原因,螞蟻集團最終中止上市,但全民購買基金的熱度卻被拉開了一個大口,并在之后逐漸攀升。
· 996壓迫下,年輕人的理財焦慮
此前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發生的時候,曾出現這樣一個話題:一個月3w,你愿意996嗎?甚至連上13天休1天,并且每天工作到凌晨?
就筆者的觀察,不管是各聊天群,還是周邊的朋友與同事,答案是“yes”的還不在少數,可見大家一心想“搞錢”的熱度。而在這背后,體現出來的是多數年輕人在現有工作制度下的理財焦慮。
在基金熱出現之前,諸如副業、斜杠青年等概念早已出現,并在年輕群體中深入人心,為什么會這樣,一部分原因是當前社會逐漸攀高的物價,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房價了;一部分原因在于對未來通貨膨脹的擔憂,一部分在于對當前主業薪資的些微不滿。
然而現實情況是,互聯網公司的996制度正在不斷壓迫年輕人,有時候即便想要做副業增加收入,都沒有時間能夠挪出來,畢竟主業之外,剩下的時間能夠用來睡個美美的覺就已經很棒了。
這個時候,基金的出現給予了90后年輕人一個“財務自由”的曙光,并且,認購基金的門檻也極低。
股票動輒上萬,多數銀行理財門檻也是萬元起步,與它們相比,基金的門檻有多低呢?低到1元就可以購買。
就在支付寶上,諸如1元起售、10元基金等詞匯并不少見,對于年輕人來說,一頓早飯錢,甚至不用一頓早飯錢就可以入手基金,且有專業的基金精經理來操控,不需要自己費心太多,相比股票等更容易上手,何樂而不為呢?
與此同時,基金的購買也不需要去線下交易場進行操作,諸如支付寶、天天基金等線上平臺都提供了認購入口,這對于互聯網基因深入骨髓的90后來說,更是提供了便利。
諸多因素相加,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起基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到基金之后,被996制度壓迫、一心想要“搞錢”的90后此時跑步入行似乎也就不為奇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