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1確認取消附送充電器;郭明錤:別在這時候買進蘋果 Apple Car概念股
按照官方的說法,此次取消隨機附贈充電器是響應科技環保號召,但可能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所以今晚拭目以待。
1、小米11確認取消附送充電器
日前,小米科技確定將會在12月28日提前發布全新的年度旗艦機型——小米11,而在很多人關心的充電器方面,小米官方同樣已經確定將會取消附送充電器插頭,但會針對家中沒有充電器的消費者推出與蘋果不同的解決方案,有網友透露小米可能會采用“購買小米11系列,加1元獲贈充電器”的方案,但具體方案還要等到小米11系列正式發布以后才能確認。
2、郭明錤:別在這時候買進蘋果 Apple Car概念股
12月28日消息,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布報告稱,蘋果造車的消息有三大不確定性,目前不要買進蘋果汽車概念股。
郭明錤稱,市場對蘋果汽車(Apple Car)過于樂觀,該消息有三大不確定性,分別是:
1) 推出時程的不確定性。開發時程目前并不明確,即便一切開發順利最快也需等至2025–2027年。因EV/自駕車市場變化與Apple對品質的高標準,故若Apple Car發布時程延后到2028年后,我們也不意外。
2) 供應商/規格的不確定性。目前所謂的Apple Car概念股,僅是市場自行臆測,而非真正的Apple Car供應商。因EV/自駕車技術規格仍在演變,故現階段要談Apple Car最終規格言之過早。樂觀情況下,Apple Car將在2025–2027年推出,則供應商/規格最快也需至2023–2025年才有初步決定。
3) Apple在EV/自駕車市場競爭力的不確定性。雖市場目前已臆測Apple Car可能硬件規格,但Apple Car若要成功,關鍵不在硬件,而是大數據/AI。而截至目前為止,Apple并沒有在既有產品上,展現出顯著的大數據/AI競爭優勢。
因這3個不確定性,郭明錤認為近期概念股的股價大漲只是短期現象。他也強調,并非認為蘋果汽車沒有成功的機會,但在該產品幾乎沒有任何透明度與能見度下,當下買進蘋果汽車相關概念股的風險極高。
3、螞蟻集團回應被約談:已著手制定整改方案
螞蟻集團官方微信公告,12月26日,螞蟻集團接受了金融管理部門的約談。螞蟻集團會在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規范金融業務的經營和發展。
螞蟻集團表示,將積極對照和落實監管要求,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本源,遵循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健全公司治理、梳理相關業務和機制、提升法律法規意識和水平、擴大開放共贏力度和范圍、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全面提高業務經營的合規水平和社會責任意識。螞蟻集團已立即著手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時間表,并將在過程中及時尋求監管的指導。
螞蟻集團稱,在全力保證業務合規的同時,螞蟻集團會加強業務風險管控,保持業務連續性和服務質量。在整改過程中堅持“兩不加、兩不降”原則:不增加消費者成本、不增加金融機構等合作伙伴成本;不降低消費者服務體驗、不降低風險防范標準和要求。
4、蘋果申請新專利“蘋果眼鏡”概念曝光
日前,蘋果正在繼續改進“蘋果眼鏡 ”這種增強現實可穿戴設備的概念,及如何使用iPhone作為頭戴式顯示器。這并不是說蘋果將iPhone視為“蘋果眼鏡 ”的潛在替代品,而是在尋找如何利用用戶現有的設備。“用于固定帶顯示屏便攜式電子設備的頭戴式顯示裝置”這個名稱是蘋果新公開的專利申請,這不是蘋果第一次研究這個問題了。
蘋果在其專利中表示,使用頭戴式設備,用戶可以輕松查看便攜式電子設備提供的媒體。這種配置可以讓用戶在私人顯示屏上查看媒體,而媒體由個人手持設備提供,避免了用戶在某些情況下不方便使用有線連接,這一套配置可以降低蘋果眼鏡整個系統的成本、尺寸、重量和復雜性。
5、微軟新專利曝光:計算機面板可同時定義外觀與功能
12月28日消息,微軟一直在尋求其Surface系列有新的技術突破。據外媒報道,根據微軟最新提交的專利,公司正探索在Surface Book和Surface Pro中使用寬帶芯片與蘋果MacBook等競爭的可能性。而且這種功能的切換方式非常巧妙,是通過一種研發中的“可更換的外殼面板”實現的,使用這種面板的機殼可以更換,以實現更快的互聯網連接和其他功能。
微軟在專利申請中指出,它希望為用戶提供簡單且易于實現的“面板”,這樣用戶可以輕易改變設備的外觀,并同時增加對額外功能的支持,比如更快的蜂窩連接。切換不同的“機身”的同時還保留機身一體化和無縫切換的感受。例如可以通過更換Surface Pro或Surface Book的 “標準Wi-Fi連接”模塊,在 “有限”和 “高速移動數據”連接之間進行切換。
6、馬斯克:竭盡全力實現2020年交付50萬輛電動車目標
據外媒TESLARATI消息,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隴馬斯克(ElonMusk)在近日發給員工的最新電子郵件中表示,特斯拉仍然可以實現2020年全球交付5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但所有人需要竭盡全力。
馬斯克在郵件中表示:今天之后,我們只有5天時間來實現50萬輛汽車制造和交付的歷史目標了。請竭盡全力實現這一目標,整個公司都需要團結在一起以實現這個偉大的里程碑。就在兩年前,所有批評人士還說,我們永遠不會實現2020年交付50萬輛汽車的目標,他們稱這是‘不可能的’。管他們呢,我們干就完了!
在生產結束時,我們將感謝員工提供的特別幫助,以確?,F在制造的汽車能夠立即交付,而不需要對PDI進行任何進一步的改進,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這樣做。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個假期與親人共度美好時光,并擁有一個令人驚嘆的2021年。
7、格力電器聘鄧曉博為董事會秘書
12月27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提名,董事會同意聘任鄧曉博為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聘任舒立志為公司副總裁。
公告顯示,鄧曉博為本科學歷,已取得董事會秘書資格證書,2020年11月加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至2020年11月任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舒立志為碩士研究生學歷。2019年12月加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曾任國家審計署武漢特派辦副處長、處長。
今年6月,原格力電器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望靖東辭任后,由公司董事張偉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滿三個月后,由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
8、豐田中國回應“豐田章男炮轟電動車”是媒體誤解,2021年豐田將在電動車上有大動作
“豐田在電動化布局上,一直在積極追趕,怎么會反對電動車發展呢?”昨日,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田中國)高級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在采訪中稱,日前關于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炮轟電動車的說法,是日本媒體對豐田章男發言的誤解。
董長征解釋稱,豐田章男的發言內容是“真正要實現電動化、碳中和需要生產、運輸、使用三大環節按照同一個戰略協調發展。作為B2C產品,汽車更容易受到質疑和批評。但希望大家明白,汽車行業中,如果作為B2B部分的生產、運輸環節不與B2C的使用環節共同行動的話,很難實現目標”。
“事實上,豐田章男是在探討為實現碳中和,汽車業應如何做出貢獻,全社會應如何發力的問題,并沒有炮轟電動車。”董長征說。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