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信也科技:用技術連接B端與C端用戶,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
信也科技正力圖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動國內金融服務轉型升級。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科技創新變革,傳統金融行業也開始向數字化和智能代轉變。
倘若傳統金融機構不能及時轉型,勢必會被這股浪潮拋棄。同時,C端用戶也希望方便地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金融產品。
正因于此,越來越多的持牌金融機構開始擁抱連接B端與C端的金融科技公司,用技術促進升級轉型。
在國內,除了螞蟻、微眾等幾家背靠巨頭的企業外,具備豐富業務經驗與先進技術的信也科技同樣廣受用戶歡迎。
圖 | 信也科技副總裁 陳磊
在以“科技,讓金融更美好”的使命下,信也科技正力圖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動國內金融服務轉型升級。
科技助力信也科技發展
截至目前,信也科技已經對接了數十家持牌金融機構,并且擁有近1億的注冊用戶。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創新者平臺,信也科技一直都明確自己的定位——通過自身的科技實力,做B端與C端的連接器。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技術來幫助雙方更有效、更安全地連接,并且讓雙方都能夠滿意,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目標。”在談及信也科技扮演的角色時,陳磊給出了他的答案。
金融科技公司自身并不生產金融產品,也不會帶來C端的流量。但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將有借款需求的C端用戶和B端的金融產品連接起來。
從目的上來看,這些技術解決了C端用戶的兩個問題:
第一,如何去增強用戶的體驗,讓用戶快捷地獲得想要的答案并得到匹配的金融產品。
第二,如何解決客服的效率問題。
在這里,陳磊列舉了AI技術代替人工的例子:人工客服是無法完成24小時的工作任務,幫助C端用戶答疑解惑。在AI機器人代替人工后,不僅回答準確率高、用戶反饋滿意,解決了用戶體驗問題,而且95%以上的客服接線由機器人完成,解決了效率問題。
而在針對B端的技術上,陳磊從數據、計算能力以及算法三大層面分別向記者做出解釋。
從數據層面,如何合理使用數據十分重要。就信也科技內部來說,數據安全的管理十分嚴格,審批上有一套流程,由不同角色來分配權限,這讓用戶的敏感信息有很好的保障。
對于數據的來源,一方面信也科技使用來自官方允許的數據提供商提供的第三方數據,同時也會與地方大數據中心進行合作——“政府愿意把一些社會化的數據透明化,來幫助金融機構發展。它并不希望各家機構看到的信息不對稱,通過合作能幫助我們有更多有效的數據。”陳磊解釋道。
在信也科技與持牌金融機構進行合作之后,他們可以使用央行的征信數據,這些數據能幫助技術人員更好地建立模型,從而完成風險評估。
就計算能力來講,信也科技在數據集群規模上算是業內領先水平,足以有能力處理大數據。以往流處理和批處理是兩個分開的模塊,而現在信也科技將兩者統一起來處理,這樣可以更實時地將數據計算出來。同時,AI技術可以幫助信也科技處理每天TB級別的數據量。
在算法方面,信也科技有多個方向,包括復雜網絡,以及NLP(自然語言處理)等。
陳磊以NLP為例,從算法角度向記者講解:“該模塊可以很好地跟用戶交互、識別意圖、包括提高話術的推薦。目前信也科技與用戶的交互,不僅來自微信渠道,還有話務渠道甚至是貼吧和自媒體;除了海量的文字與圖像,還有用戶沉淀下來的語音,這些信息都可以通過NLP模塊進行自動化處理,從而理解用戶的需求,再通過機器人反饋給用戶所期望的答案,最終實現用戶的轉化。”
用技術提升風控能力
大數據與AI技術,除了可以解決用戶體驗和問題解決效率,最重要可以運用在風控上,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目前信也科技在風控上的優勢主要是兩點:第一是人的能力上,在早期服務了近兩千多萬成交用戶之后,員工積累了大量經驗;第二,信也科技很早就把大數據和AI技術運用到風控領域,并不斷在技術上進行創新。
1、從15年開始,信也科技發布魔鏡智能風控系統,經過多年的迭代更新已經十分智能,該系統收獲“2015年上海金融創新獎”;
2、反欺詐相關研究論文被國際頂級學術會議CIKM 2019錄用;
3、復雜網絡的運用,數億的用戶以及設備關聯起一張龐大的網絡,包含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的結點。從這張網絡提取出來的信息,會比單獨看某人來得更準確;
4、在底層能力上,信也科技已有的計算集群,可以保證風險識別的時效性。
5、在隱私計算方面,信也科技運用到目前比較火熱的聯邦機器學習,此前頭部機構和頭部科技公司發生的許多案例,都能幫信也科技在風險識別上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風控算法好不好,除了看抓壞人抓得準不準,準確率高不高,還要看時效性。”
目前,C端用戶在信也科技做風控審核基本上都是秒級別完成的。對于用戶來說,及時的反饋可以大大提升體驗感。
在未來,不同企業可以差異化競爭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看向了金融賽道,陳磊也表達對未來的發展的看法。
“未來金融科技還是會由持牌金融機構去做,但對于技術來說,他需要一個很強的規模效益,前期的投入十分巨大,但是容易做標準化,金融賽道就會有科技服務商來提供專業的服務這也是信也科技想做的事。不光能解決B端用戶與C端的連接問題,同時也能幫助內部運營的提升和創新,解決效率問題,這背后的支撐就是技術創新。”
對于信也科技自身來講:TO C一直沒變,而不將局限于信貸,目前已經拓展到理財等業務。對于TO B來說,信也科技會針對不同的機構提供服務,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持牌金融機構選擇與信也科技合作。
“金融這個賽道,并不會出現壟斷。這個市場需求非常大,尤其是消費信貸。在這個龐大的市場份額下,每個人扮演的角色又有錯位。”
作為監管方的央行,目的是為了推動普適性的技術,促進征信體系的完善;像螞蟻、微眾這種依靠流量做金融業務的平臺,主要服務大公司。而像信也科技這種靠市場以及歷史沉淀用戶的企業,大多用來服務中等規模的股份制銀行以及小型金融機構。
“從邏輯上來看,金融這個賽道足夠大,不同的平臺公司可以做差異化服務,所以這塊還是很看好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