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得其反!印度宣布再禁118款中國APP,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印度封禁中國App事件正在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印度當地9月2日晚,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MEIT)發布公告,宣布再禁用118款中國APP,包括《絕地求生》手游、企業微信、微信讀書、百度、手機淘寶、優酷等。
據印度科技部表示,這些應用威脅到了印度的主權和完整。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來自中國的應用以秘密的方式收集和共享數據,危及用戶的個人數據和信息,可能對印度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此前6月9日,印度政府宣布禁用包括TikTok和微信在列的59款中國APP,一個月后,再次宣布禁用47款中國APP,涉及小米瀏覽器、百度搜索等。至此,印度政府已禁用224款中國APP。
近幾年,印度提出的“自主創業”計劃,以中國為“世界工廠”已為世界各國所熟知,以TikTok為代表的中國App在國外風生水起,眼紅的國家不在少數,印度就是其中之一。印度政府想要扶持本土企業,但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面對市場的空缺,印度相關的企業是否能抓住機遇并成長為足以匹敵中國競爭對手的國際型企業?面對印度的層層打壓,中國相關的企業該如何面對?
印度本土企業迅速崛起,但困難重重
連續的封禁雖然對印度的用戶以及相關企業造成了不少損失,但巨大的流量缺口讓印度同質APP獲得了更好的引流機會。
第三方數據機構Sensor Tower數據顯示,TikTok封鎖的一周內,印度短視頻APP Roposo下載量達到670萬次,其余同類別產品Chingari、Mitron和TikTik下載量均漲了200 萬至400萬次不等。Kaagaz Scanner等文件共享和管理、照片掃描和手機緩存清理的App創業公司也迎來增長期,甚至拿下了新的融資。
除了印度公司搶占本國市場外,其他國家的公司也在努力加入到這場爭奪印度市場競爭當中??偛课挥诿腺I的Zee娛樂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個月內推出一個名為HiPi的短視頻平臺,希望前TikTok用戶能夠“在Hipi內找到家的感覺。”
然而模仿中國應用的本土APP雖然不斷增長,但離完全取代仍有距離和難度。成千上萬的用戶涌向印度本土APP,也使得應用程序無法處理負載而持續崩潰,不少印度用戶對替代產品都有諸多抱怨。
新產品的研發得創新市場,才有先發優勢,培養用戶使用習慣,除此之外,搭建用戶貢獻+消費內容的生態閉環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要彌補市場空缺,這對印度本土企業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中企仍掌握印度多家“獨角獸”股權,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據孟買智庫Gateway House的數據,印度30家獨角獸企業中,其中支付系統Paytm、送餐平臺Zomato等18家企業都曾接受過中國的投資。印度至少有75家在電商、金融科技、媒體、聚合服務和物流領域的公司擁有不同數額的中資。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集團正重新審視其印度戰略,已擱置了繼續投資印度公司的計劃,據匿名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計劃在至少6個月不會投入新的資金來擴大在印度的投資,自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已經向印度初創企業投資了20多億美元。
早在2016年,印度新聞和電子書應用程序DailyHunt 獲得了字節跳動2500萬美元投資。通過投資,張一鳴加入了DailyHunt董事會,每月活躍用戶閱讀達45億頁。騰訊投資了兩家當地娛樂流媒體MX Player、Gaana、新聞APP NewsDog,投資金額超2億美元。小米牽頭對Hungama的2500萬美元的投資。
有趣的是,字節跳動、騰訊、小米、阿里巴巴等均在封禁名單中,目前中國的投資者正在管理現有的投資組合,但他們并沒有減少股權或退出投資的計劃,不排除其將通過投資保住在印度市場的根基。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能還抱有最后一搏的希望,等待轉機;但對于面對現金流問題的大公司來說,在嚴峻的國際環境中,他們可能會重新考慮是否要收縮海外業務等問題,選擇更安全的海外市場;或可能去中國化,與當地運營商合作減少損失,與印度利益相關方建立合作共贏的生態。
最后:印度針對中國的經濟報復可能適得其反
總而言之,印度對中國企業的態度,未經事先通知、未經聽證等法定程序,直接效仿美國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企業在本土發展。但其本土企業缺少技術、消費能力,且美國巨頭門正霸占手機APP下載和使用排名第一,Facebook、Google、Amazon等等都具有先進的技術,資本雄厚,競爭力異常強大。趕走中國企業,卻被美國巨頭捆綁,而印度本土企業缺在越來越狹窄的市場中艱難生存。
越在危機時刻,印度越應該清楚認識到,對中國企業的打壓,不僅無助于印度實現發展目標,反而會分散處理國內疫情、經濟、民生等主要矛盾的精力,損害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