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發布年度十大人物榜單,北大鄧宏魁因CRISPR技術成果位列其中
這一榜單涉及了天文、生命科學、環境、計算機四大領域,其中生命科學和環境保護成為本年度關注熱點。
最近,Nature從科學新聞影響力的角度對2019這一年中公開的科學事件、人物和研究成果做了梳理,繼此前對科學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論文排名的發布,它又公布了年度十大人物。
我們來看下Nature評選出的十大人物。
1、Ricardo Galvão:科學的捍衛者
評語:隨著亞馬遜森林砍伐量的增加,這位物理學家站出來挑戰巴西政府,堅持為數據辯護,并成為了民族英雄。
背景:
關于環保領袖巴西在環境治理上的舉措成效,科學家通過數據分析給出報告,稱從2004年到2012年,巴西已經成功地將森林砍伐率減少了80%以上,但激進的環境執法還是引發了反彈,并使得森林砍伐率增加。
對此,巴西領導人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們認為報告中指出的亞馬遜森林砍伐量急劇上升言論不屬實,甚至總統公開指責科學家們在數據上造假,稱科學家和巴西頂級科學機構國家空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 INPE)的誠信有問題。
作為國家空間研究所的一員,Galvão公開為科學家們進行辯護并指責總統在環境問題上的怯懦。目前,Galvão已經回到了他之前所在的大學,并專注于核聚變研究。面對來自政界的壓力,他表示,“我只是一個從事物理工作的謙遜老者,但是因為責任感的驅使,我將堅持自己的立場。”
2、Victoria Kaspi:太空中的偵探
評語:通過望遠鏡捕捉到了太空中的轉瞬即逝的電波爆發。
背景:
在過去的25年,Victoria Kaspi使用了許多世界頂級望遠鏡貢獻了基礎天文發現成果。不過在2017年,她正式參與到了CHIME的建設,并在這一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據悉,作為捕捉快速電波(FRB)的工具,CHIME望遠鏡已經成為最佳利器。它位于哥倫比亞南部,已經發現了數百次爆發,比任何其他望遠鏡都要多,這將有利于幫助科學家解決信號起源問題。
其中,Kaspi做出重大貢獻的部分正是FRB檢測功能方面。
3、Nenad Sestan:“重啟”大腦
評語:一位神經科學家“激活”了沒有器官的豬腦,并挑戰了生與死的定義。
背景:
腦死亡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死亡的標準之一,在這方面,本年度中最重大的發現來自于耶魯大學醫學院Nenad Sestan實驗室。
研究小組在豬死后不久費力地摘除了器官,并給它們注入了氧氣和一種冷卻后的保存劑,在此過程中,大腦部分地恢復了電活動,而電活動被認為是意識仍在存在的標志。
盡管后來神經科醫生表示實驗中的電波數據并不表示腦部仍有意識,但大家對這樣一種可能性都表示驚訝,而這一發現也將推動后期的腦死亡研究。
4、Sandra Díaz: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者
評語:對地球的生態系統進行了嚴格的評估,并呼吁采取相關行動。
背景:
今年5月4日,Sandra Díaz和其他144位研究人員向世界宣布,他們剛剛完成了對地球生物多樣性最詳盡的研究,其結果比大家想象得還要糟糕:因為人類的活動,一百萬個物種正瀕臨滅絕。
據悉,這份報告長達1500頁,提供了超過15000個信息源。報告呼吁全球各國政府做出改變,尤其不要為了發展經濟而去破壞環境。Díaz表示,“物種滅絕的速度至少比過去一千萬年的平均速度快幾十到幾百倍,生態系統就將要岌岌可危。”
通過一份嚴謹的報告,Díaz將全球生態系統受破損的程度量化呈現出來,這將為環境保護提供更為具體的參考依據。
5、Jean-Jacques Muyembe Tamfum:與埃博拉病毒戰斗的勇士
評語:作為埃博拉的發現者之一,他正在與病毒進行著第十次斗爭,這也是迄今為止最為艱難的一次。
背景:
1976年,Tamfum深入到剛果的熱帶森林里,調查了一次不明疾病的爆發。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病人在被抽取血液樣本時傷口不會凝結,同時沾上血液的護士們也都相繼出現生命危險。奇怪的是,他從未感染這種病毒,而自那以后,他也投入到了這種疾病的研究中,該疾病攜帶的病毒就是埃博拉病毒。
據悉,Muyembe為抗擊埃博拉病毒這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指導,同時也在前沿研究中做了重大貢獻。上個月,由他的團隊領導的一項由680人組成的對照臨床試驗結果表明,感染后不久使用抗體藥物治療的患者生存率達到90%。其中一種藥物,mAb114,是從穆罕默德在吉威特(Kikwit)爆發期間招募的幸存者血液中獲得的抗體衍生的。
近些日子,埃博拉新增病例開始減少,但Muyembe仍然擔心,他表示將繼續收集動物血液樣本,以追蹤疾病在物種之間的傳播方式。
6、Yohannes Haile-Selassie:人類起源的探險家
評語:一位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380萬年前的頭骨,震驚了學界。
背景:
Yohannes Haile-Selassie在埃塞俄比亞北部沙漠中挖掘找到了380萬年前完整的早期人類頭骨。古猿屬中最古老的物種南方古猿,其標本可追溯到420 - 390萬年前,主要是由頜骨和牙齒而為人所知;而較年輕的物種可追溯到350 - 200萬年前。Yohannes Haile-Selassie的發現極大的完善了人們對于南方古猿的顱骨形態的認識
7、Wendy Rogers:生物移植的倫理學家
評語:一位揭示了器官移植研究中倫理錯誤的學者。
背景:
來自悉尼的科學家Wendy Rogers找到了一種確認是否存在違規進行器官移植的方式,即通過檢查移植醫生的研究性出版物。
8、鄧宏魁:CRISPR技術應用推動者
評語:他指出CRISPR基因編輯可以在HIV感染的成年人中安全使用。
背景:
基因編輯技術問世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在臨床治療領域的巨大潛力已經初見苗頭。而2019年被許多人認為是將CRISPR-Cas9在人類身上進行使用的元年。來自北京大學的鄧宏魁實驗室首次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創造除了具有無限供應能力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不受HIV病毒的感染。
在2008年,“柏林病人”Timothy Ray Brown進行白血病治療中使用的骨髓移植手術而成功清除了體內的HIV病毒。他的醫生特意尋找了一個具有CCR5基因突變的供體進行移植手術,CCR5蛋白突變之后使得HIV病毒不能感染免疫細胞。醫生們清除了Brown的免疫系統,當他們將供體的細胞轉入Brown體內后,HIV病毒消失了。
但是,具有這種保護性突變的供體是非常罕見的,在中國可能這樣的人都不存在。因此,鄧宏魁作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CCR5在HIV感染過程重要功能的團隊中的一員,決定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來代替尋找罕見供體。鄧宏魁團隊從捐獻者的骨髓中提取了與免疫系統匹配的造血干細胞,并對其進行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然后將它們移植到一個白血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體內,希望能夠完全模擬柏林病人的情況。但是出于安全考慮,也由于此類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的難度,鄧宏魁團隊使用混合的細胞進行了移植手術,其中有18%的細胞是被編輯過的,在這種情況下,病人HIV感染的情況仍然存在。
不過,此工作已經極大推動了這一案例的普及。
9、John Martinis:量子計算機建造者
評語:他帶領Google團隊首次展示了一種量子計算機,該量子計算機的性能可能優于傳統計算機。
背景:
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 (Richard Feynman) 討論了利用粒子的量子特性來制造計算機的想法,這種計算機可以做傳統機器做不到的事情。物理學家Martinis則做到了這一點。他領導的一組谷歌研究團隊進行工作,宣布他們首次建造出了一種量子計算機,這種計算機可以比最好的傳統計算機更快地進行計算,大大超越傳統的機器的性能。
10、Greta Thunberg:將氣候科學推向風口浪尖的瑞典少女
評語:一位瑞典少年在宣揚這一代人的憤怒時,氣候問題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背景:
在今年9月的美國國會氣候變化聽證會上,Greta Thunberg將一份薄薄的文件遞給了議員們。這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一份特別報告,預測了全球變暖的后果。
在會議上,Thunberg表達了他們這一代人的憤怒,“我不想讓你們聽我的,我想讓你們聽科學家的。我希望你們采取真正的行動。”
因這一行為備受關注,Thunberg也成功地吸引了政府和社會對氣候問題的關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