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谷歌、華為已就位,400億美元智能耳機市場開啟新一輪激戰

韓璐 6年前 (2019-11-08)

繼智能音箱之后,科技玩家們又將視線瞄準了智能耳機。

上周,蘋果宣布升級版智能耳機AirPods Pro的正式面世,這也是今年以來該款智能單品迎來的第二次升級。不同于過去發布的AirPods產品,AirPods Pro創新性的帶來了主動降噪、通透模式以及可選耳塞等新功能和變化。

新一代語音交互入口、進一步推動“去手機化”,智能耳機上升科技玩家新目標

隨著該款產品的發布,蘋果AirPods系列產品在用戶需求滿足上進一步提升。而對于智能耳機(此處及以下內容中特指真無線智能藍牙耳機)領域來說,它們的家族也再次擴大。

不到半年,智能耳機家族再添多個新成員

2016年,作為智能手機領域“扛把子”的蘋果率先宣布取消3.5mm耳機孔。從那時起,一場圍繞“真無線耳機”而開展的風暴就已經處于醞釀中,尤其是帶有智能屬性加成的真無線耳機,也就是現在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智能耳機。

就在宣布iPhone取消3.5mm耳機孔的同時,蘋果也對外帶來一款新產品,即耳塞式智能耳機AirPods。不同于以往蘋果帶來新產品時的一片歡呼,外界對于新鮮出爐的AirPods可謂是“一片群嘲”,大部分人都覺得這款產品的外觀非?;奶?,而且會很容易從耳朵里掉出來,然后丟失。但銷量突破千萬的市場數據證明,AirPods是蘋果歷史上最為成功的產品之一。就日常生活中來,人們也可以明顯感覺到,雖然對于AirPods系列產品的吐槽迄今為止依舊存在,但是耳朵中帶著AirPods產品的人越來越多。

新一代語音交互入口、進一步推動“去手機化”,智能耳機上升科技玩家新目標

從產品層面來看,蘋果AirPods的出現是一次對于耳機從內到外的設計、技術革新。AirPods并不是第一款“剪掉線纜”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但它卻引領了智能手機市場對于耳機配件的革新,且這股潮流也影響了其他更多領域的科技公司。

僅在今年下半年,智能耳機就迎來了不少新成員,包括最新發布的AirPods Pro,以及華為FreeBuds3、谷歌Pixel Buds 2、亞馬遜Echo Buds、微軟Surface Earbuds、小米Air 2、出門問問TicPods 2 Pro,此外還有OV、蘇寧等皆推出或迭代了自己的智能耳機。

作為一款聽音樂的配件、一款手機的配件,耳機產品本身和市場正在迎來一輪新變革。就如同此前的智能音箱市場一般,耳機市場,尤其是智能耳機市場正處于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在市場還沒有形成定局之前,各玩家正摩拳擦掌競相粉墨登場。

從有線到無線,從音頻輸出到全能助理,智能耳機趨向“計算機化”

眼下提到“耳機”,想必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聽音樂”,而在1881年誕生時,耳機的出現是為了服務電話接線員,且體積也遠遠不如現在的輕巧便攜。直到1895年隨著有線廣播的發展,耳機才被用于聽各類音頻信息等消費級功能。

現如今,耳機已經經歷了130多年的發展。在這段時間長河里,耳機這一物件也經歷了諸多的變革。就近幾年耳機這一硬件的變化進行總結,它在連接形式上從有線趨向于藍牙,功能上則從最為基本的音頻收聽變得更為多樣化,包括降噪、AI助理等等,由當初最為普通的有線耳機迭代為現在的真無線智能耳機。

新一代語音交互入口、進一步推動“去手機化”,智能耳機上升科技玩家新目標

就目前的產品形態和市場走向來看,現在主要以“智能手機配件”身份存在的智能耳機正呈現出兩種趨勢:

· 成為新一代的語音交互入口

今年以來,語音交互已經成為最為自然的人機交互方式,而這一功用的落地,也催生出了智能音箱、智能語音助理等產品和市場。

現如今,伴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語音交互技術在越來越多的產品中實現落地。其中,作為手機配件存在的耳機天生存在“聽和說”兩大功能屬性,極有利于語音捕捉與識別等技術的實現,同時具備極強的移動性和相對較強的私密性,這不正是一個語音交互技術落地的最佳場景之一?

以今年下半年發布的智能耳機為例,AI助理已經成為一種標配,這也是各廠商構建生態的一環。當智能耳機加入,各廠商所建立的AIOT生態圈將多擁有一個交互入口,與此同時,借助于“貼身”這一特性,智能耳機在未來也將能夠如同智能手表一般,通過各類傳感器推行深度垂直應用。

以往,智能耳機僅僅是提供單項服務,諸如接電話、聽音樂等等,但在現在和未來,它提供的則是一種基于語音交互而形成的雙向服務。

新一代語音交互入口、進一步推動“去手機化”,智能耳機上升科技玩家新目標

· 深度向外延伸,進一步加強“去手機化”

從功能性出發,耳機在本質上是對手機功能的一種延伸,讓人們能夠通過另一種方式實現接聽電話、聽音樂等功能。但發展至現在,隨著智能趨勢的推動,其擁有了更多的延展功能,在功能上與手機愈加重疊。

基于其中內置的AI助理,智能耳機已經能夠執行多種任務,包括信息讀取、自動撥打或接聽電話、智能翻譯、信息查詢等等,以往這些功能的實現皆需要人類通過手指與屏幕的互動來實現,亦或是在手機上喚醒AI助理。而現在,若不考慮智能耳機與手機的必要連接,只需要動一動嘴,手機上的大部分功能就已經能夠借助于智能耳機來實現。

此外,智能手表也是手機功能的延伸載體之一,若智能耳機主要負責的是“聽和說”,智能手表則負責“看”,當兩者進行協同配合,手機的存在感可以說是進一步降低。

在智能手機出現的時候,隨著以各類APP為主的系統生態搭建與完善,手機被大眾稱為“微型計算機”。而現在,以智能耳機為主要代表的各類智能硬件也正在趨向于“計算機化”,或許在未來不久,相對而言不便攜帶和使用的手機將被智能耳機等產品矩陣所替代,而成為“過去式”。

截至目前,耳機的銷量主要依賴于智能手機的帶動。依照每年數十億臺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數據來看,智能耳機的市場十分可觀。而就市場落地來看,不管是出于手機生態完整性的目的,亦或是智能家居入口的期望等,手機廠商、科技公司紛紛爭搶這塊蛋糕就可謂見怪不怪了。

新一代語音交互入口、進一步推動“去手機化”,智能耳機上升科技玩家新目標

最后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進來,如同智能音箱市場發展初期一般,智能耳機市場也正進入“百家爭鳴”的時期。

不過與智能音箱不同,因為是智能手機的標配部件,耳機與用戶之間的粘性更高,諸如市場教育等過程相對縮減很多,更易打入用戶群體之中。按照一般市場規則,各手機廠商所發布的智能耳機更側重于自己的品牌,而他們的覆蓋用戶對于品牌也有著忠實度,從而導致各生態圈少有交叉,價格戰不一定會發起。但在市場的另一面,亞馬遜、谷歌等企業的智能耳機產品在落地上皆偏重于智能家居、智能助理等產業,業務層面多有重合,或者也會如同智能音箱那般,打起價格戰也說不定。

此外,隨著智能耳機潮流的掀起,背后也透露出了各手機廠商生態布局、市場競爭的一個升級。只是不知道,當智能耳機市場基本成型之后,智能手機還有什么可以玩的花樣呢?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