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玩真的了!發郵件、放風聲,真無人駕駛網約車即將上線
這是Waymo無人車商業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Waymo終于要用無安全駕駛員的無人車載客了!
最近,根據網友在Reddit上發布的一篇帖子顯示,Waymo向其早期叫車用戶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表示他們即將推出完全無人駕駛的Waymo汽車,“你的下一次行程,我們的汽車可能不會配備安全駕駛員。”
在郵件中,Waymo寫道:
1、如果你被匹配到一輛全自動駕駛汽車,將會在你的Waymo app里收到消息,確認這輛車將不會有駕駛員。
2、你也將會在app里看到“what to expect”的按鈕,可以點擊按鈕來了解更多關于無人駕駛旅程的具體信息。
3、你將可以盡情享受完全屬于自己的無人駕駛車。
4、一如從前,如果你在旅程的任何時候需要幫助,可以通過自動駕駛汽車里、或者手機app上的幫助按鈕聯系我們的客服代理。
據了解,該電子郵件主要發給Waymo的早期測試計劃參與者(Early Rider)和Waymo one的首批用戶,不過Waymo沒有給出“下一次行程”的具體時間,但他們既然放出風聲,估計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已經準備充分。
Waymo無人載客服務“奮斗史”
Waymo于2016年在亞利桑那州的錢德勒開設測試和運營中心,隨后啟動了“早期騎士計劃(Early Rider)”,也就是此次收到郵件的用戶,這批由400人組成的早期乘客和Waymo簽署了嚴格的保密協議。
“早期騎士計劃”經過一年多時間后,也就是去年的12月,Waymo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郊區推出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服務Waymo One,這也是全球首個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
有趣的是,在Waymo one推出的一個月前,Waymo CEO John Krafcik公開聲稱,“在未來的幾十年內,自動駕駛技術還無法做到無處不在,無人駕駛汽車也將一直存在限制。”
所以,無論是“早期騎士計劃”還是Waymo one服務,Waymo都需要為車輛配備安全駕駛員,以便隨時接管道路掌控權,而且其服務區域僅限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四周的Chandler、Mesa、Tempe和Gilbert四個近郊。
而且為了保證安全駕駛員警覺性,Waymo甚至為日間班次和夜間班次增加了輔助主駕駛員的副駕駛員,且在車內安裝了拍攝駕駛員面部的攝像頭,以監控他們的疲勞現象。
但是他們在亞利桑那州的載客服務并不是一帆風順,不僅受到了當地居民的圍攻,并且遭遇了車禍。去年5月,一輛本田轎車為了避開另外一輛車,撞上了正在行駛的Waymo汽車,車上的安全駕駛員因此受傷,不過警察認定事故責任不在Waymo,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Waymo的無人車商業化進程。
好消息是目前除了在亞利桑那州給一部分早期用戶提供網約車服務,Waymo于今年7月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的批準,開始在加州特定區域提供無人駕駛載客服務。
不過,該試點項目不對公眾開放,只有特定用戶(Waymo或Alphabet的員工)可以坐這些車在一些特定區域(包括山景城、帕洛阿爾托、桑尼維爾、庫比蒂諾以及洛斯阿爾托斯)上下班,并且該接送服務免費。
根據CPUC的報告,截止到9月,Waymo已經通過克萊斯勒Pacifica無人駕駛汽車接送了6299名乘客,平均每天完成156次左右的乘客接送服務,比同期獲得許可的AutoX、Pony.ai、Zoox等自動駕駛公司的載客里程數都要多。
不過,根據CPUC的要求,Waymo的無人載客服務必須在駕駛位上配備安全員,并且不能向乘客收費。
所以,此次Waymo向早期用戶發送郵件表示要在亞利桑那州提供完全的無人駕駛汽車,是Waymo無人車商業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經過10年的研發和測試,真·無人駕駛汽車終于要上路了。
打上引號的無人車商業化
Waymo有底氣讓無安全駕駛員的無人車上路,很關鍵的一點原因就是他們在無人駕駛上的技術積累。
目前,Waymo的無人車在美國超過25個城市的公共道路上自主駕駛超過1600萬公里,在模擬環境中駕駛超過160億公里。
就在前幾天,Waymo在官推上宣布,將在洛杉磯開展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會先在洛杉磯投放3輛自動駕駛汽車用以繪制地圖,至于是否會在當地推出自動駕駛客運服務暫未透露。
John Krafcik在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表示,除了無人出租車之外,他們下一個突破口就是重卡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并且將與更多的OEM廠商合作。
在無人駕駛商業化這條路上,雖然John Krafcik曾經“唱衰”過,但并不影響Waymo向前推進的速度。
同樣在國內,今年開始有不少無人駕駛廠商開啟了無人網約車的服務,百度已經在長沙落地了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首批上路了45輛Apollo與一汽紅旗共同研發的“紅旗EV”,長沙用戶可以登錄Apollo官網申請成為種子用戶,參與試乘體驗。
近期上海也向上汽、寶馬和滴滴頒發了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獲得牌照的企業可以在城市道路中開展示范應用,探索非營利性質的商業化運營。滴滴預計在明年年初于上海開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屆時,它們將投入30輛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
剛剛過去的9月,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為百度、深蘭科技、海梁科技頒發了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這三家公司的無人車可以在道路進行載人測試,并且進行可收費的商業化運營。
跟隨Waymo的步伐,多數自動駕駛公司陸陸續續開始嘗試無人車的商業化,不過這是一個打引號的“商業化”,上述提及的無人網約車服務一方面處于測試階段,另一方面其本質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積累更為豐富多變的路況數據。
即便是準備開啟完全無人駕駛的Waymo,也得在限定人員、限定區域等各種條條框框下進行,離真正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還有一段鴻溝。
但Waymo的行動,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會是個好消息,上個月,摩根士丹利將Waymo的預期估值下調了40%,如今Waymo的這封郵件,或許會給缺乏耐心的資本市場重新打了一劑強心針。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