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比賽收入逾4億美元,無人機領域的F1賽事,能二次點燃消費無人機產業嗎?

韓璐 6年前 (2019-10-01)

從目前以競速項目為主的競技無人機向外延伸,芯片、VR、無人機零配件等產業都將迎來新機遇。

無人機可以劃分為消費級產品和專業級產品,就用途方面,消費級無人機多數被用來進行航拍、表演等,而專業級無人機則出沒于農田、電廠等場景中。

還記得2016年1月份的CES上,無人機成為展會現場當之無愧的閃亮主角之一,包括大疆等在內的20多家廠商均展示了自己的無人機產品。自那之后,無人機產業逐漸爆發,尤其是消費級無人機產業。彼時,無人機產業迎來了新玩家不斷涌現、新產品不斷產出并更新迭代的高光時刻。然而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開始出現轉折。

FPV沉浸式體驗、一場比賽收入逾4億美元,“空中F1”為消費級無人機創造新的高光時刻

消費級無人機增速漸緩,還會有新的高光時刻嗎?

將時間點拉到2017年底,消費級無人機的產業低潮逐漸出現,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公司被曝出裁員或倒閉,而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也逐漸放緩。這期間,諸如黑飛、國家監管出臺文件等事件的出現對于消費級無人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相比于消費級無人機的“稍顯低迷”,植保無人機這類專業級無人機則混得風生水起,且大疆等無人機廠商也肉眼可見的將業務重點從以往的消費級市場漸漸轉向專業級市場,以及一些配件。從被眾人追捧到產業“低迷”,消費級無人機的高光時刻就這樣結束了嗎?

應用方面,每當提及消費級無人機,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攝像攝影,包括航拍、自拍、跟拍等等。在這之外,消費級無人機也會被用于舞美、輕量級物體搬運等工作。就落地方向而言,消費級無人機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胡同”。與此同時在技術方面,諸如電池續航短、飛行范圍受限等也進一步桎梏了消費級無人機的飛行體驗……種種因素皆限制著消費無人機的行業空間。

消費級無人機急需突破自身,在既有主流市場之外開辟一個新的應用方向,創造新增長力,拿下更多的用戶群體。

作為一款消費級產品,“娛樂性”是最大的本質,也是打開市場的重要依據。這方面,除了航拍和表演等,無人機的一種新潁的“娛樂途徑”正被逐漸挖掘——競技無人機。

FPV沉浸式體驗、一場比賽收入逾4億美元,“空中F1”為消費級無人機創造新的高光時刻

另辟娛樂屬性,競技無人機逐漸發力

當下,無人機競技的主流項目以競速無人機為主,顧名思義比的就是速度。在比賽中,競速無人機需要在高速度模式下進行繞場飛行,期間需要突破多種障礙設置。

其中,競速無人機最刺激的一點就是“第一視角”,基于FPV技術,無人機攝像頭將把所拍攝到的影像回傳給頭戴VR設備的參賽者。如此一來,后者就能夠以沉浸式的角度體驗到無人機的飛行視角,恍如自己在進行摩托比賽亦或是F1賽事。

· 數億觀眾、資本推動……競技無人機發展空間大

不同于航拍類娛樂功能,競速無人機的樂趣就在于“競技”,而作為一種競技類產品,這一行業的發展存續還需要依賴觀眾的關注。僅國內來看,大疆高級公關總監覃銳表示,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國內競速無人機的氛圍和環境是趨向于利好的,其中大眾無人機用戶開始涉獵競速無人機的趨勢也在增加,各類競速無人機賽事也更加趨向于專業化和規?;?。

國際無人機競速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ustin Haggerty曾表示,無人機競速就是賽車競速的未來,它提供了一種沉浸且合理的載體,能夠吸引年輕人熱情參與。

至于賽事方面,諸如Drone Champions League(DCL無人機冠軍聯盟)、DGP無人機競速聯賽、DRL無人機競速聯盟等獨立競技聯盟也已經頗具規模,在用戶市場和資本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DCL無人機競速賽事已經與全球34家電視臺達成合作,在海外76個國家播出賽事,全球覆蓋人數達到4億,場均收視人數超過1.3億;DRL無人機競速聯盟從成立至今已經獲得了超2500萬美元的總融資;在歐美,一場大規模的無人機競速賽在2017年就已經能帶來4億多美元的收入……現如今,這些品牌也正逐漸被引入國內,從近兩年的情形來看,國內的競速無人機賽事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就國內而言,包括潛在愛好者在內,競速無人機項目的參與者就已經在幾萬人級別。

當然,以無人機為主體的競技運動類項目可不單單只有競速這一種,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無人機籌備組負責人封清曾描繪道,競速之外,競技無人機的方向還能是特技、空戰或格斗,擁有很大的可發展空間。

FPV沉浸式體驗、一場比賽收入逾4億美元,“空中F1”為消費級無人機創造新的高光時刻

· 職業化、獲得政府支持……競技賽事迎來小高潮

與此同時,競技無人機也幸運的趕上了一個風口。

過去,無人機更多的是一種極客產品,普通大眾甚少觸及,而隨著近年來的市場推動和用戶教育,這一產品已經變得大眾化。而在國家層面,早在2017年12月,工信部就曾印發《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更是支持有條件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設立無人機相關專業,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無人機人才培養和服務體系,如今有數十所院校已經在今年迎來首批無人機專業畢業生。自此之后,無人機也從人們的“業務愛好”成為一個“職業規劃方向”。

與此同時,競技圈更是迎來了一波高潮。

眾所周知,競技運動是比賽性的體育活動,過去知名的三大體育競技項目為足球、田徑和游泳,而隨著前沿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競速已經與電子競技、機器人格斗則成為“三大智能科技運動”。

就最近的表現來看,這些產業打了一個很好的翻身仗和成名戰,尤其是電子競技,一直以來在國內環境中被人們貼上“不正經”、“網絡危害”、“青少年毒瘤”等屬性標簽,終于被納入亞運會項目,且中國戰隊也在去年奪得亞運會電子競技首金。時至今日,電子競技已經成為了一個正規賽事,而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也被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歸類為“正式職業”。

至于機器人格斗,這一競技項目也已經存在了許久,但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它在賽事形式、傳播方式、產品屬性等方面也發生了變化。譬如賽事主辦方不再只是傳統的賽事運動品牌,新增了機器人廠商等,賽事呈現的方式也從過往的線下被搬到了視頻平臺,讓群眾知悉度進一步提升,且作為格斗主角的機器人產品在屬性上也顯得更為智能。

相比于電子競技和機器人格斗,無人機競速是起步較晚的,但從一些賽事的具體舉辦信息來看,除了資本和高校,其中也不乏政府的身影。另外,諸如世界無人機錦標賽等賽事的出現,也意味著競速無人機這一項運動在國內的被認可,以及落地情況的良好。如同電子競技行業所催生的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這類細分化職業,目前還是以無人機競速為主的競技無人機領域,或也將從“無人機駕駛員”這一受國家認可的職業下分化出更為垂直性的細分化職業。

FPV沉浸式體驗、一場比賽收入逾4億美元,“空中F1”為消費級無人機創造新的高光時刻

最后

相比于韓國等,國內以競速無人機為代表的無人機競技培訓和賽事還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體系,在選手、教練、裁判、賽道建設、配套政策規則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

而落實到產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費級無人機,競技無人機需要具備優質的硬件素質和可靠的穩定性,在性能等方面更偏重于飛手自己的組裝和調試能力,這就需要考驗到飛手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零配件供應商的實力。

目前,國內的無人機競技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這意味著巨大的產業機遇和發展空間。以電競產業為例,伽馬數據發布的《2018電子競技產業報告(賽事篇)》報告顯示,中國電競產業預計2018年將突破880億元。以此類推,競技無人機產業非常值得期待,或有望發展成為與F1賽車同等規模的體育盛事。其中,如同電競帶給芯片、屏幕等產業的變化,諸如FPV、芯片、無人機零配件等也將迎來新機遇。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