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井科技章嶸:聚焦智慧港口,AI公司的“另類”商業化路徑
港口的AI生意要怎么做?
港口碼頭,曾上演過許多惆悵萬千的離別故事,如今則是全球物流的主要承載中心。
從傳統碼頭過渡到自動化碼頭,也已經有了30年的歷史,不過國內的自動化碼頭仍處于起步階段。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內地僅有廈門港遠海、青島港、上海港洋山四期3個自動化碼頭。
隨著吞吐量逐年上升,國內港口運營商也在迫切尋求自動化乃至智能化的港口改造方案,AI初創公司西井科技便是從這個需求切入。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期間,西井科技對外展示了首輛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量產車,鎂客網也采訪到了他們的COO章嶸,章嶸和我們分享了AI公司將技術落地到場景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圖 | 西井科技COO章嶸
始于芯片和算法,做港口的無人駕駛
西井科技成立于2016年年初,最開始從芯片和算法切入,去年2月,其嵌入式“片上學習”AI芯片DeepWell一次性成功流片。不過,和多數AI芯片公司路徑不同的是,西井科技在埋頭搞研發的同時,迅速將眼光瞄準了傳統的制造業。
“我們雖然選擇AI芯片作為起點,但AI初創公司還是需要把技術和實際的場景做結合,有自己的落腳點。”
章嶸表示,他們當時對傳統制造業做了大量的調研,結合市場需求和西井的技術特性,選定了港口作為切入點。
基于自研的算法和芯片,以計算機視覺技術為依托,西井科技最早落地的產品是一個幫助港口理貨自動化的智慧理貨系統。
之后在和港口客戶的持續溝通中,西井科技對港口的智能化認知也到了新的階段。
“我們發現要打造一個完全無人的港口,必須要優化運輸環節,所以自動駕駛在港區是一個剛需。舉個例子,港口的集卡通常需要24小時運行,如果按照每輛車需要三到四個駕駛員、一個中型的碼頭需要兩百輛車來算,港區需要大量的駕駛員,但現在很多人不愿意從事這部分工作,港口也缺乏相應的勞動力,我們看到了這些痛點。”
基于港口客戶的需求,西井科技在2016年年底成立了自動駕駛團隊,為深入港口場景做更全面的準備。
全球首輛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量產車正式亮相
去年9月,西井科技發布了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Q-Truck,該車采用無駕駛室整車設計,搭載了視覺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套工業級傳感器,可以精確辨識周邊環境,實現高精度車輛定位、局部路徑規劃等等。另外,除自主行駛之外,Q-Truck還能自主探測集裝箱,并完成厘米級精度的抓箱、跨箱和放箱。
章嶸透露,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測試、生產線適配,西井科技已經量產了一個車隊的Q-Truck。他表示,“產品落地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反哺我們的技術開發。比如做量產準備的同時,我們的車也在港口現場實際作業,根據實際落地反饋的問題調整量產車的設計,讓它出廠時達到最好的效果。”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西井科技也展出了這款無人駕駛電動重卡Q-Truck量產車。
不過,自動駕駛量產車只是智慧港口的“冰山一角”。
西井科技的全局化智慧港口整體解決方案涵蓋了集裝箱從岸橋、場橋到閘口的物流鏈智能識別、無人自主駕駛跨運車、無人駕駛新能源集卡、堆場管理等,還包括對港口機械的智能化改造,比如輪胎吊、智能防撞、大車糾偏等等。
從這個角度再去看西井科技的無人駕駛業務,可以說是另辟蹊徑。首先,他們并不是從自動駕駛切入到港口的場景,而是基于早期落地產品挖掘的業務需求去開發自動駕駛產品。其次,在這個過程中,落地產品不斷反哺技術的迭代更新,最終打造出以技術為核心的全局方案。
目前,海內外合計有38個碼頭使用了西井科技的智慧港口方案。港口之外,西井科技也在探索智慧礦區場景,并于去年和國內大型礦業上市公司西藏珠峰達成合作,聯合打造“一帶一路”上的全球首個全局化人工智能智慧礦場。
談商業化經驗:深挖業務,建立行業口碑
智慧港口、智慧礦場等落地場景背后的最大功臣非西井科技的芯片和算法莫屬,目前,他們還自主研發了Orwell云端一體化AI加速硬件平臺,其AI加速芯片功耗比僅為普通顯卡的五分之一,并且成本更低,支持Tensorflow,Caffe等開源框架下開發的模型訓練,在邊緣端和終端場景下有很好的效能優勢。
除了前端、邊緣計算外,Orwell人工智能加速硬件也可應用于數據中心服務器。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西井科技官宣了和中立云廠商UCloud的合作,雙方將構建一套從云端訓練、測試、調優,到利用融合接入的邊緣智能網關進行遠程部署、邊緣計算、反饋強化訓練的AI計算生態閉環。
章嶸提到,這款產品的目標是給AI創業者提供更經濟、更高效的云端AI算力解決方案,讓他們更低成本地獲得AI訓練、測試、部署、邊緣計算的能力。
最后,他總結了西井科技在技術商業化上的經驗,無外乎兩點:對于TOB客戶或者大的場景,一是要做到深挖、理解業務;二是要專注,建立好行業口碑。
“和大型客戶的溝通是建立信任的過程,我們通過產品的落地效果,反哺技術開發,找到客戶真正需要的,然后從技術端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情況下技術才有價值。最終,通過對客戶業務的理解來幫助我們建立行業口碑,從而越來越快地推動業務的規?;?。”
確實,從公司成立之初就堅持技術和市場兩手抓,也讓西井科技能夠更快地找到技術、產品和市場化之間的平衡。目前,西井科技正進入規?;療o人車量產的發展階段,他們內部的創研院團隊,也在努力發掘新的應用場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