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知升級至認知,云知聲由點及面打造真正的“智慧醫院”

韓璐 6年前 (2019-08-27)

在云知聲的構想中,“智慧醫院”是由面向醫務工作者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面向醫院的智慧管理構成的。

2016年的時候,秉持著“技術要在場景中落地”理念的云知聲一腳跨入醫療領域,開始自己的“醫療AI”的愿景。

彼時云知聲的定位是“語音識別技術型公司”,基于自身技術,它選擇了以“智能語音輸入病歷”作為切入口,針對性打造醫療領域智能語音模型(支持科室個性化定制、降噪、抗干擾技術等),面向醫療機構推出智能醫療語音錄入系統,成為這一領域的首批玩家。

云知聲:從感知升級至認知,由點及面打造真正的“智慧醫院”

從感知識別到認知識別,云知聲AI業務戰略升級

截至目前,云知聲的AI醫療業務線已經發展了三年多的時間,也完成了自己從“感知”到“認知”的戰略升級。

今年7月,云知聲正式對外推出包括導醫機器人、智能候診解決方案、醫療語音交互解決方案、智能病歷生成系統、智能病歷質控系統以及智能院后管理解決方案等在內的面向智慧醫院的醫療AI系列產品與解決方案。

這其中所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均基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臨床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并輔以與醫院、醫生的溝通,以加強落地適配性。

以智能候診解決方案為例,通過點觸式的交互方式,患者通過醫院提供的平板,或是用自己手機掃描二維碼登錄系統之后,其中內置的問答機器人將主動發起一系列的病史采集問答對話,并在完成采集之后將患者的病情摘要形成門診電子病歷的雛形,發送給醫生,供醫生查看和修改,以形成最終的門診病歷。而為了貼合各醫院和科室的要點和特色,提高各醫院和科室適配效率,云知聲會基于一個標準模板,派駐專業的醫學建模團隊與之進行溝通,并進行調整,以保障應用效果。

可以看出,這之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超出了感知階段,跨入認知階段。在智能病歷質控系統中,這一點體現的尤為明顯。

通俗一點的講,所謂的“病歷質控”就是對醫生書寫的病歷進行“查錯”。對此,鎂客網向云知聲醫療AI產品總監孫熙進行了解,他以舉例的方式更為形象的描述了這個工作。

云知聲:從感知升級至認知,由點及面打造真正的“智慧醫院”

圖 | 云知聲醫療AI產品總監孫熙

根據他所描述的,如果一家醫院擁有2500個床位,根據衛健委給出的平均住院日統計數字,10天/人來計算,一個月將產生7500份左右的病歷,頁數從50到上百不等。一般而言,負責“查錯”的醫生每人一天至多查閱5份病歷,依據一個月20個工作日計算,即使是6個人同時進行這項工作,一個月也只能查閱600份,約占據總量的8%。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團隊配置在現有醫院中已經是極為少見的“豪華”,可想而知這一工作的艱辛程度。

面對龐大的工作量,醫院的一般做法是抽查5%的病歷,而云知聲方面希望將這個工作“智能化、自動化”。落地使用過程中,云知聲的智能病歷質控系統將先行一步幫助醫生對所有病歷進行錯誤篩查,一旦發現錯誤,將直接勾勒出來并告知醫生,由后者進一步核實是否真的出錯。據了解,“病歷質控”是云知聲過去一年的研發重點,也將是接下來AI醫療推廣的重中之重。

整體來看,云知聲所要做的就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診前、診中、診后各就醫環節和場景,在智慧醫院建設中靠譜的落地一個個產品和解決方案。“我們的做法是一個一個的打點,為醫生提供效率助手,為患者提供服務平臺,為醫院提供管理工具,繼而逐步的將這些點連成線、形成面,最終構造‘智慧醫院’的業務愿景。”孫熙表示。

云知聲:從感知升級至認知,由點及面打造真正的“智慧醫院”

連接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打造真正的“智慧醫院”

針對“智慧醫院”的構成,云知聲將之劃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面向醫生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以及面向醫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

這一版圖是云知聲進入AI醫療領域近3年后,慢慢摸索、拼湊出來的。“現在很多人在智慧服務和智慧醫院兩個概念之間劃上等號,這是以偏概全的,其實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僅僅只是面向患者提供的服務,包括智能候診、智能隨訪等等。這三個部分都是構成智慧醫院的“點”,并非一個整體解決方案。”孫熙表示。

采訪過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解決方案,鎂客網了解到云知聲還在為??贫ㄖ平鉀Q方案,目前已有“智能產科解決方案”。

在云知聲看來,現有醫院的平臺都是通用的,智能化程度較低,醫務工作者的體驗并不是很好。以用藥為例,雖然每個科室的用藥品類多集中于某一范疇,但當拉下藥物選擇框,呈現在醫生面前的是藥物庫中所有的藥物。若系統能夠在了解患者大致病情后,將可能會用到的藥品排列在前,醫生選擇起來將更為便利。

孫熙說到,此前華為提出一個“場景智能”概念,即在恰當的時候提供恰當的服務。“我們希望基于‘場景智能’打造我們的??平鉀Q方案,對現有的醫生工作平臺升級。”

以“寫病歷”為例,為了保證不出錯,醫院會組織團隊開展病歷質控工作。針對這一工作,云知聲目前的做法是利用AI替代人類醫生,讓后者只需負責“核實”工作,但這并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除了事后審查,還有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從源頭出發,在醫生寫病歷的過程中進行“糾錯”。

“智能產科解決方案”只是云知聲打造智慧醫院平臺的一個示范案例,在后面的規劃中,這一方案將由一個科室慢慢擴展至全科,逐步實現醫院整個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最后

就切入口選擇上,“智能語音輸入病歷”成為大多數智能語音公司進入AI醫療的選擇。從局內人的角度來看,孫熙對鎂客網說到,語音輸入還是一個藍海市場,目前國內上線這類系統的醫療機構還不超過200家,而競爭也不是很激烈,主要玩家除了云知聲就是科大訊飛、捷通華聲等等,新入玩家更是少見。

云知聲:從感知升級至認知,由點及面打造真正的“智慧醫院”

談及云知聲在AI醫療市場的優勢,孫熙著重強調了團隊對于醫療業務的理解。“很多AI廠商對于醫療的理解是淺薄的,而我們團隊內僅具備醫生背景的成員就超過了20名,他們全都具備臨床經驗,有的甚至已經超過了10年,所以我們對于醫院內的業務等是非常熟悉的,這也是支撐我們做醫療業務線的強大內核之一,另一個是全棧硬核的AI技術。”

接下來的AI醫療要怎么走?云知聲在產品戰略層面提出了兩大規劃,一個是繼續深入“感知→認知”的戰略升級,另一個則是在已有“醫院”場景外繼續拓展更多大健康場景,像醫保、醫政、醫管等政府機構等等,踐行從“醫院→醫療”的戰略升級。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