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盧深視張斌:立足“云、端、芯”戰略,打造“純三維”人臉識別技術

韓璐 6年前 (2019-07-01)

張斌指出,雖然眼下從事三維人臉識別技術研發的公司很多,但其中的不少只能算作“半三維”技術或產品。

“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能最早‘成名’的戰場,知名AI企業商湯、曠視等無一不是以計算機視覺起家,且這些企業在2015年幾乎都已完成了高額融資,作為同樣專注計算機視覺的行業后來者,的盧深視的突破口在三維人臉識別(3D結構光)技術。”的盧深視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張斌表示。

的盧深視張斌:立足“云、端、芯”戰略,打造“純三維”人臉識別技術

圖 | 的盧深視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張斌

二維圖像識別已滿足一般市場需求,但還不夠

自2013年蘋果收購3D結構光團隊PrimeSense,并接連收購多家產業鏈上下與企業之后,結構光這一計算機視覺分支就受到了來自業內人士的關注。而在2017年,搭載3D結構光技術的iPhone X一經問世,這一技術的公眾認知度得到進一步擴大,且市場落地方面也打開了更多的市場。

張斌表示,目前大部分人臉識別產品和方案所采用的都是二維人臉識別比對技術,這一技術已經可以滿足一般的市場需求,公司在解決方案上也以二維、或是二維+三維的方案為主。只不過,二維人臉識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極大,諸如光照條件、拍攝角度、遮擋等因素皆會影響到識別準確度。另外,二維人臉識別的防偽能力極弱,圖像、動態視頻、高仿真面具破解人臉識別驗證的事件時有發生,因而在一些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領域,二維人臉識別無法勝任工作。

“相較于二維,三維多了一個‘深度’,這意味著精度更高,同時對于硬件、算法的要求也更高。”

圍繞三維人臉識別技術,包括的盧深視在內的多家公司均有所部署。“現在不少公司也爭相推出三維人臉識別相關產品,但部分產品并不是‘真三維’,只是‘將深度信息用于防偽,識別環節依舊是原來二維的那套算法’,這樣的‘半三維’人臉識別雖然能夠提升防偽能力,準確性也高,但在安全性和識別率方面依然提升有限。”張斌說到。

的盧深視張斌:立足“云、端、芯”戰略,打造“純三維”人臉識別技術

圖 | 的盧深視火眼開發套件

緊接著,他也向鎂客網表示,的盧深視所采用的是“完全的”三維識別,包括數據收集、人臉識別算法研發等皆圍繞“三維”進行。

一般而言,結構光技術更適用于近距離識別,就成果方面,張斌稱,的盧深視三維深度感知技術在1080P分辨率5米范圍內,精度誤差僅為5mm,人臉重建精度保持在平均1.5mm以內,三維人像識別錯誤率為十億分之一。同時,他們也將三維實時高精度重建技術做到毫米級,且移動設備幀率達到40幀/秒。

立足“云、端、芯”,做“大安防”

可以明顯感知到,自去年AI芯片廣泛受到關注之后,“端”的智能愈發被看重。同時,越來越多的公司也提出了“云、端、芯”戰略。這方面,的盧深視也有著自己的“云、端、芯”戰略。

張斌表示,的盧深視自創立之初就定下了自己的“云、端、芯”戰略,并圍繞此來打造產品,“的盧深視已經實現‘云、端、芯’的產品布局,并發布哨兵、天眼、鷹眼、火眼、冰鑒五個產品系列,”覆蓋前端的終端硬件、后端的系統平臺以及客戶端,提供算法、產品、數據、方案與服務。

據Trend Force預測,未來幾年3D傳感市場規模將呈現幾何式增長,到2020年市場規??蛇_到108.9億美元,到2023年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80億美元?;谶@一預測數據,3D結構光的市場規??梢娨话?。

落地方面,的盧深視選擇了從安防市場先行切入,這也是諸多人臉識別公司的第一選擇。“在安防領域,計算機視覺并不是近一兩年才開始起步的,早在幾年前,諸如門禁等等就開始采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近幾年,人臉識別技術發生了一個飛躍,更大程度的暴露在公眾視線中。”張斌稱,“安防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且應用涉及領域非常之多,而我們希望與友商一起把這個市場做的更大,把安全做的更好。”

的盧深視張斌:立足“云、端、芯”戰略,打造“純三維”人臉識別技術

圖 | 配合式人臉識別門禁終端

此外,除了B端市場,人臉識別技術在近幾年來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在C端滲透,最為大眾所熟知的產品包括各類美顏貼紙APP、智能手機人臉解鎖等等。以智能手機端為例,有數據預測3D傳感器的滲透率將從2017年的2.1%提升至2020年的28.6%,可見三維識別技術在這一市場的潛力之大。

而發展至今,的盧深視已經在大安防、金融等領域也積累了大量實際應用案例,在既有基礎之上,接下來他們也將進入C端消費級市場。

對此,張斌透露稱,他們已經計劃面向智能家居領域打造智能門鎖三維人臉識別SDK,并會在今年有所成果。

最后

前面也提到,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加入三維人臉識別市場,而一家公司如果沒有自己的優勢,那最后的結果只會是沉沒。

的盧深視的優勢是什么?張斌總結了兩點,一個是全棧式三維解決方案,從硬件、算法到應用全部采用純三維路線,且因為從大安防入手市場,也積累了許多客戶和項目經驗;另一個是“接地氣”,“我們是一家比較接地氣的創業型公司,雖然技術方面從目前來看的話具備一定的前沿性,但是我們也會跑到一線與客戶一同挖掘需求、整理方案、優化產品、迭代升級等等。”

而對于未來,他向鎂客網表示,他們將繼續全面探索三維機器視覺閉環生態,以三維機器視覺感知技術為核心,融合多種傳感器,構建大數據支撐下的精準身份管控與行為軌跡分析及預測。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