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曹華鋒:打造產業合作平臺,從產學研側聯動推進IC技術落地

Lynn 6年前 (2019-05-07)

迎合產業發展需求,南京大學南京智能計算研究院打造的平臺從一開始就走向了務實。

2016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均提出,要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研發機構,為的就是激發社會創造力。后在兩年時間內,依托于各類創新技術企業與科研院所的新型研發機構應運而生,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冒出”。而在眾多的研究院中,南京大學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下文簡稱“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可以說是特別的存在。

在眾多偏重落地與應用的研究院中,它特立獨行,選擇的是處于集成電路產業鏈龍頭的IC設計方向,一個“狹窄”“尖端”“高門檻”的領域。在資源整合上,它構建IC設計供應鏈中心,搭建產業合作平臺,匯聚產業資源,實現研究院的可持續發展;在技術研發上,它立足在前沿的異構計算領域,探尋在高端領域實現芯片國產化和自主可控之路。。

”“”“之間的橋梁,促進實驗研究的商業化發展

在維持源源不斷的技術研發投入的同時要保有營收,研究院從一開始就要探索出恰當的盈利模式,平衡好“產學研”三個關鍵因素。

在接受采訪時,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曹華鋒博士介紹說,“我們想要做一個資源整合服務平臺,扮演‘橋梁’的角色。因為一直以來,高校與企業的對接其實是脫節的。”

南京大學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曹華鋒:打造產業合作平臺,從產學研側聯動推進IC技術落地

圖 | 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曹華鋒博士

曹華鋒提到,不同于國外企業投資高校實驗室的傳統,國內企業對高校研究的關注度很低。 高校實驗室團隊,尤其是IC設計方向,他們往往會因為資金不足而被迫在研究項目的選擇上偏離原有軌道,轉去做更偏向應用端、研發周期更短的項目。

“這樣其實不利于技術研究的創新與發展,同時企業也無法及時參與進去以推動成果的產業化轉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華鋒稱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可以在之中發揮重要作用,“憑借對學術領域和產業的深入了解,我們可以幫助企業在早期就介入到其所需的技術研發中,幫助高校研發人員深鉆開發出更易于應用的技術成果。”

幫助企業與高校對接,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的最終目的是要切實推進前沿技術成果的商業化進程,因此在成立之初,研究院也將一部分職能版塊劃分到孵化企業這一職責上。曹華鋒補充說,“在促進產學研聯動上,研究院自身也通過孵化或者說產業聯動的方式,把高校的研究成果(或者說小的模塊化的技術)做成產業化的產品,應用到現實場景中。

但還不僅僅如此。

搭建產業鏈合作平臺,深度驅動創企產品迭代

因為敏銳嗅到了產業發展變遷過程中衍生出的新需求,研究院搭建了產業鏈合作平臺,為企業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產業鏈服務。而在不知不覺間,這也發展成為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的一大“招牌”。

曹華鋒指出,當前國內IC產業正處高速發展階段,中小初創企業紛紛涌現,而因為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不完善,確切來說在制造、封測等產業發展上的缺失,這類初創IC設計企業想要與晶圓制造、封測及應用端大廠之間建立緊密聯系并不容易。

“因為在產業資源上有一定的積累,我們就可以幫助到初創IC設計企業?;谒鼈兊男枨?,我們能夠給其提供全面的服務,這不僅僅體現在芯片設計完之后制造環節的資源對接上,還在挑選高性價比合作商、對接等瑣碎事物的處理上,真正做到讓初創企業能夠安心做自己的研發。”

如曹華鋒所言,企業發展初期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混亂”,如供應鏈對接難、合作成本高、門檻高等問題,因此研究院在其中的引導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協助中小初創IC企業實現全方位聯動,在供應鏈層面,研究院現在也在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服務的基礎上,整合高端行業資源,加速建設平臺。

曹華鋒補充說,“現在我們聚焦優勢資源并提供快速打樣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早期難題,以加速它們的產品上市。不過等到它們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會將這些資源以合適的方式釋放出來。”

所做頗多,目的卻十分簡單:加速研究成果的落地。而在這一過程中,初創企業對平臺的回饋也成為研究院持續發展和壯大的動力。

平臺、研究雙足并立,延續轉換科研成果

當然,盈利是研究院得以維系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技術研究卻是它的長久發展的核心。因此除了主要負責商業化部分的研究院,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的另一大核心就是先導技術研發。

曹華鋒介紹道,“研究院技術研發依托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所的技術基礎,從2003年開始,團隊就在CPU的基礎上做計算加速、信號處理、邊緣計算等領域的芯片研發,至今為止我們都堅持著這樣一個方向。”

不同于偏向應用端的軟件技術方向,IC設計方向一旦選定,調轉方向的可能性很小。而正是這十余年的鉆研和積累,研究院現在才會在計算領域保有技術的先進性。目前,其研發的高速圖像處技術已經在衛星、成像等產品中應用。

“一直以來,我們在低功耗—可重構深度學習計算芯片架構上都保持領先地位,它主要應用在圖像處理和深度學習加速上,同時我們也在爭取參與到重大裝備通用處理器項目的研發上,此外還會依托運營商聯合攻關4K/8K大視頻等芯片。

一只腳邁進產業,一只腳走在技術前沿,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將技術落到實處,同時幫助提升國產技術的前瞻能力。這也是曹華鋒選擇做這件事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想法。

為國產IC產業發展貢獻一份力

談到現在中國IC產業的發展現狀,在芯片領域深耕多年,曹華鋒認為盡管當下一片繁榮盛況,但是實際上國內公司占據的市場主要在低端芯片,且比例也還很低??傮w來看,在技術方向和產品選擇上,整個國產芯片產業還是被國外牽著鼻子走。

統計數據顯示,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消費市場中的國產芯片供給率不到20%,而在通信、存儲等高端核心部件領域,我國芯片自給率更是微乎其微。

他直言這是因為國內公司在技術創新上的高度還不夠,“目前為止,國外還是處于制定規則的階段,我們只是跟著規則走而已。比如Intel、高通等國際大公司,他們會根據市場動向敏銳得選擇最優的新技術方向,但很少國內企業能做到這一點。”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芯片供應依然高度依賴進口,在前瞻技術的選擇上依然需看向歐美,這也意味著國產替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曹華鋒認為各企業還是要立足于應用需求,潛心研發產品并打磨好自己的技術,時刻保有一種危機意識。

最后

在曹華鋒看來,造芯片和造路其實一樣,必要而基礎。在這樣一個“人人都來造芯片”的產業背景下,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打造的行業資源整合平臺的重要性被格外凸顯。因此對于研究院而言,新型研發機構的“新”就體現在這里,即走在前沿,順應產業發展去解決產業轉變過程中誕生的新需求。

容易看出,因為對技術發展和產業需求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洞察,南京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從一開始就走向了“務實”,因此也探索出了這樣一種特別的模式去融合產學研,推動產業發展。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