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認知、人機交互、邊緣計算……在這里,他們談論了關于AI的關鍵議題

巫盼 6年前 (2019-03-30)

在今天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業內大咖的答案是什么?

暗知識正在成為推動AI的那支“看不見的手”嗎?

邊緣計算是被高估還是終極武器?

這些在AI領域時刻被探討的話題,在今天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有了一些不一樣的答案。

3月30日,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在深圳召開,在下午舉辦的青年領袖論壇暨行業報告發布上,業內大咖分享了他們對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觀點。

“吃進去的是數據,吐出來的是相關性。”

在開幕演講中,CEG Ventures創始管理合伙人王維嘉提綱挈領地談到了當前人類知識圖譜的發展以及機器認知可能帶來的顛覆:當機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來學習,相當于人類給自己創造了很多小的上帝。

從AlphaGo、AlphZero到AlphaFold,小數據的無監督式學習讓機器有機會自我學習,王維嘉將機器認識的某種不可解釋性定義為“暗知識”,即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相關性,或者萬事萬物間的隱蔽關系。

他認為神經網絡的本質是在數據中提取相關性,這也是人類大腦工作的基礎。在人類的知識圖譜中,有些知識在大腦中建立的聯系是無法用符號描述出來的,這種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默知識。默知識之外,我們人類的知識圖譜也包括那些既不可表達,也不可感受到的暗知識。

在AI的發展中,機器認知正在逐漸學習掌握這種“暗知識”。

與此同時業界存在一種新理性自負——AI自負,抱有這種理論的人認為機器會比你自己還懂你,分散的數據很容易集中。王維嘉持相反意見,他認為現有的需求可以集中但是創新供給是無法集中的,公司競爭的本質是創新。同時,機器人只能根據過去行為收集數據,無法發現隱蔽需求以及未知需求。

所以機器會產生自我意識嗎?王維嘉相信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機器是很難產生這種意識,它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因為人工神經網絡只是腦神經元的高度簡化。

但暗知識的發現意味著機器認知時代的到來。無處不在的傳感器記錄著世界狀態,機器發現數據中隱蔽的萬事萬物的關系,而基于數據的算法會優化生活和生產活動,最終人類的知識總量和機器相比,只是滄海一粟。

“柔性+”融合感知、計算和互聯

折疊屏手機的相繼問世,產業界也越來越關注柔性顯示技術的發展。如今處在風口浪尖的柔宇科技,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自鴻分享了他們對未來信息技術的思考,尤其是柔性技術,并在現場展示了他們新發布的折疊屏手機柔派。

劉自鴻回顧了信息技術迭代的幾個關鍵節點,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當前所說的萬物互聯,然而萬物互聯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劉自鴻表示,除了手機電腦,大部分東西還沒有連接起來,未來無線連接再結合5G才是萬物互聯的時代。與此同時,我們需要一個人機交互的界面,機器有了人機交互后,才能借助數據算法去幫助我們解決現實的問題。

因此,信息技術的未來有三件事,一是人機交互、二是人工智能,三是萬物互聯。這三者即感知、計算和互聯,而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柔性技術。

過去,柔性屏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量產,幾個關鍵特性是厚度、重量、顯示亮度等等。劉自鴻坦言柔宇科技在2018年第二季度實現了大規模量產,意味著柔性技術從1到N的突破,但客戶端更關注的是技術的使用價值,也就是N到N+,所以他們推出了折疊屏手機等產品。

而當前的柔性技術不僅僅給消費電子產業帶來了變革,同時包括智能交通、建筑裝飾、機器人、辦公教育等領域。柔性屏之外的柔性傳感技術,也最終會讓萬物互聯的智能化生活更快、便捷地實現。

最后劉自鴻總結道,“柔性+”會融合感知、計算和互聯,給萬物互聯帶來新的價值。

邊緣計算:應對海量數據挑戰

5G概念的火熱,也引發了新一輪對邊緣計算的關注和討論,一直專注于自動駕駛處理架構的地平線,也帶來了他們對邊緣計算的新思考。地平線機器人聯合創始人、算法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黃暢分享了《計算為王、共創AI“芯”時代》的演講。

當前,全球的數據量快速增長,如果全部回傳到云端處理,顯然不大現實。黃暢強調邊緣計算是應對海量數據挑戰的關鍵,它可以減少反應延遲、滿足隱私要求、節省存儲運輸成本。

但面對海量數據和復雜場景,算力成為AI發展的重要瓶頸,黃暢認為我們現在缺乏的是實時數據處理的手段。

而在大計算時代,處理器正在成為AI生態的核心。雖然當前國內的AI產業正處于爆發期,這種爆發主要集中在論文、資金、市場等維度,但國內的AI處理器和基礎硬件產業發展相對弱勢。

AI的出現讓處理器的架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地平線在2017年推出了國內首款AI視覺芯片。黃暢介紹他們的解決方案將算法和處理器深度融合,可以在處理能力、成本以及功耗上有數量級的提升,超過通用的處理架構。

演講尾聲,黃暢也總結了當前AI發展的幾個趨勢:

當摩爾定律趨緩,登納德定律終結,AI時代悄然降臨。曾經連專家都覺得棘手的問題,今天被海量數據驅動解決,代價是空前的計算消耗;

硬件持續追求專用、高效,而軟件仍執著于通用、靈活;

AI無所不在、深入人心,隱私和安全的問題卻逐漸凸顯;

云上的智能日益強大,去中心化、走向邊緣側的呼聲也是此起彼伏。

最后

在明天(31日)召開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主論壇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等行業大佬也將悉數登場,分享他們對產業、技術的認知。屆時,鎂客網也將持續跟蹤報道。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