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女科學家摘得桂冠!2018諾貝尓化學獎剛剛公布!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主要是表彰科學家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領域的貢獻。
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今年,瑞典皇家學院將化學獎一半頒給了來自美國的科學家Frances H. Arnold,獎勵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頒發給了George P Smith和Sir Gregory P. Winter,獎勵他們實現了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呈現技術。
Frances H. Arnold
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Arnold)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演化,這些酶是催化化學反應的蛋白質。 通過定向進化產生的酶用于制造從生物燃料到藥物的所有物質。
Frances Arnold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定向進化方法發現了一種基于細胞色素P450單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的工程酶,這種包含鐵-血紅素輔基的工程酶可以高效催化分子間芐位不對稱C-H鍵胺化反應。這種工程酶還有望用于更多目前化學催化不能實現的C-H鍵官能團化反應。通過對現有酶催化劑進行改進,人們有望解決一些傳統合成化學的難題,甚至挑戰目前化學催化無法實現的化學轉化。
George P Smith
80年代中期,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在前人對絲狀噬菌體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噬菌體展示技術(Phage Display),其中噬菌體(一種感染細菌的病毒)可用于新蛋白質的演化。
其核心就是將蛋白質分子的表型和基因型巧妙地結合于絲狀噬菌體這樣一個便于對其進行一系列生化和遺傳操作的載體上,從而大大簡化了蛋白質分子表達庫的篩選和鑒定。
Sir Gregory P. Winter
格雷戈里·保羅·溫特爵士(SirGregory Paul "Greg" Winter),英國生物化學家,治療性單克隆抗體的先驅。他發明了“擬人化”(1986年)和全擬人化的噬菌體展示技術,以及用于治療用途的抗體的相關技術。他是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成員。他是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管蛋白質和核酸化學分部。
Sir Gregory Winter正在使用噬菌體展示技術來生產新的藥物。如今,噬菌體展示技術已經產生了可以中和毒素、抵抗自身免疫疾病和治愈轉移性癌癥的抗體。
總結來看,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主要是表彰科學家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領域的貢獻。他們開發的方法現在正在國際上發展,以促進更環保的化學工業,生產新材料,制造可持續生物燃料,減輕疾病和拯救生命。
關于諾貝爾化學獎的冷知識:
生物PK化學
由于諾貝爾獎沒有生物獎,而化學領域人數眾多,因此每年都是僧多粥少,爭議不少。從1901年到2017年期間,諾貝爾化學獎總共頒發109次,共178位獲獎者。因為戰爭(一戰、二戰)等原因,其中有八年沒有頒發。
梅開二度
在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歷史上,只有英國生物化學家Frederick Sanger曾兩次獲獎。在1958年,他因開發了蛋白質化學結構的測量方法并測定了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獲得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后在1980年,他因發明了測定DNA序列的雙脫氧鏈終止法獲得了第二個諾貝爾獎,人類基因組計劃用到了這一方法,因此他常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
遺憾的“失誤”
1904年,在諾貝爾獎頒給了惰性氣體元素之后,元素周期表重要貢獻者——俄國人門捷列夫拿諾獎的呼聲就越來越高,在1905和1906兩年,他均被提名,但最終沒能拿到。
學術界認為,在這次評選中,瑞典皇家科學院重要成員阿倫尼烏斯(Arrhenius公式的提出者)對阻礙門捷列夫起到了重要影響。這是因為,阿倫尼烏斯的離子解離理論在當時收到了俄國學界長期尖銳的批評。因此阿倫尼烏斯以門捷列夫的工作太老為借口否定了他的工作。
神奇的一家
在學術界,居里一家是出了名的“諾貝爾獎世家”。
1903年,居里夫妻倆(瑪麗·局里和皮埃爾·局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瑪麗·居里(居里夫人)因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后來,1935年,夫妻倆的大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里和女婿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因發現中子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少年得志
還是出自居里家。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即居里夫人的女婿,在他35歲時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和伊雷娜·約里奧-居里一起拿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