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人工智能峰會關鍵詞之一: AI芯片
AI芯片發展現狀為何,該如何推進?
9月6日,2018中國人工智能峰會(CAIS 2018)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如期開幕。本次峰會以“AI賦能,驅動未來”為主題,人工智能領域國際學術界、產業界著名領袖以及相關代表共同參與和探討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當下與未來。
在下午的AI芯片專場論壇中,來自Arm、英特爾、華為、地平線、寒武紀等產業內知名代表從國家政策、技術發展和市場層面探討了AI芯片的發展現狀,他們分享了各自當下的戰略布局,同時也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圖 | AI芯片論壇開場
接力傳統半導體,AI芯片驅動經濟新增長
作為信息技術時代發展的火車頭,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發展至今,芯片的迭代驅動了幾乎所有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在演講中,Arm中國副總裁金勇斌就提到,從PC時代到手機時代,再到現在的智能硬件,因AI的深入滲透,硬件端應用將會愈加豐富,也將為整個芯片生態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圖 | Arm中國副總裁金勇斌
目前,在下游智能應用和AI產業爆發式增長的雙重刺激下,AI芯片已呈現快速的增長形勢。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AI芯片市場規模是6億美元,而2021年將會達到52億美元,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3%。此外,國家先后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也在政策層面上給予大力支持。
現在,在政策、技術、經濟和需求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無疑將繼續擴大,并保有持續性的活力。
深入場景布局,合作共贏是關鍵
在此次論壇上,Intel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地平線CEO余凱、華為硬件工程首席AI架構師吳澎、云知聲CEO黃偉等演講嘉賓都不約而同得提到場景的重要性,也指出看重場景是業內企業的共識。
在演講中,宋繼強就表示“場景的復雜性推動了當下AI的發展,但我們目前在做的事情都是處于感知層,未來AI的能力會非常大,而且會隱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圖 | Intel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
從技術應用的角度,吳澎指出,“AI芯片最直接的特征就是算力的提升,而算力的提升最終的目的就是用戶體驗的提升,因而場景的需求讓我們看見芯片設計的極大不足;另一方面,從芯片能效比的角度來看,針對應用定制化所能達到的能效比越高。由此看出,芯片設計和應用場景密切相關。”
圖 | 華為硬件工程首席AI架構師吳澎
深耕圖像處理領域,余凱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很難找到像自動駕駛這樣一個場景,它包含了感知、語義理解和決策控制等全技術鏈條,所以對于我們來做,它既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珠穆朗瑪,也是足以媲美人腦的一個場景。”
圖 | 地平線創始人、CEO 余凱
對于從實戰中成長的云知聲,黃偉說:“我們是通過場景,找到用戶的需求,然后結合我們自身的能力來定義一款合適的芯片。只有這樣,芯片才能夠最大程度的加速AI在場景中的落地。”
圖 | 云知聲CEO、創始人 黃偉
寒武紀副總裁羅韜則表示:“作為專注于深度學習處理器設計公司,寒武紀未來的布局也將滲透到整個生態中。”
圖 | 寒武紀副總裁 羅韜
而提到生態的搭建,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達成共識:當下,合作共贏才是關鍵。正如金勇斌反復強調的——“AI芯片上下的生態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大家相互擁抱,協作創新。”
最后
在圓桌論壇上,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談到當下AI產業的特征就是多樣化。眼擎科技CEO朱繼志就表示:“在AI行業從業二十年,每年還會不斷有新的公司出現,而現在的獨角獸也還沒有哪一家成長為傳統英特爾、微軟這樣的體量,所以這是一個分散的行業,和傳統行業有著本質的區別。”
圖 | 圓桌論壇
人工智能經歷了兩次浪潮,第三次浪潮的成功是眾多企業共同的愿望。對于現在的AI企業,未來的發展機會將十分之大。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