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下海開始
這屆創業者,有點慌。
練詠春的人都知道,攤、膀、伏三板斧,講的是以柔克剛,七拳十四處打法的形意拳講究的是速度和勁道。每一個門派都有練武的關隘,習武的人說,要贏,靠的不是招式,而是念想。李叔同在《晚睛集》中說,“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句話用在創業這件事上,恰如其分。
春風吹又生,理想扛大旗
2012年的夏天,王韜接到了周敏行的電話。他倆是電氣自動化專業本科同學,畢業后王韜進了研究所當助理,周敏行則去了美國繼續讀書。電話里周敏行勸說王韜辭職,和他一起在國內創業。周敏行對王韜說,“你家是有創業基因的。”
王韜出生那年是1984年。父親廠里效益不好,副廠長找王父談話,勸他下海。父親也沒有猶豫,咬咬牙開了個小公司。這一年,神州大地出現了海爾、聯想、萬科、科龍、健力寶等公司。40歲的柳傳志懷著“能做自己的品牌電腦”的理想,和10個科研人員在一間不足10平米的房子里開始了創業之路。爾后同樣不惑之年的任正非,懷著“中華有為”的理想集資了2.1萬元創立了華為。幾十年后面對洶涌的創業大軍,柳傳志說,“你的創業初心就是最好的商業計劃書”。
圖源:央視《對話》節目
據《中國青年報》調查,1984年最受歡迎的職業有三個,分別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廚師,排在最后的三個則是科學家、醫生、教師。胸有不平的知識分子遇上了改革開放后企業對人才的求賢若渴,知識分子下海經商潮就此興起。王韜父親趕上了這波機遇,他在廠里負責配件設計的技能終于派上了用場。
柳傳志、王石、張瑞敏、潘石屹登場的80年代,張薔被稱作“中國迪斯科女王”,崔健吼出了《一無所有》,迪斯科是民眾熱議的焦點,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并不關心“下海”這件事。然而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并存的80年代,下海這種挑戰最終在混沌而又無序的創業環境中,冒著“投機倒把”的風險,讓“敢為人先”的企業家們摸著石頭過河,成就了屬于自己的時代。憑借配件設計開了公司的父親后來對王韜說,年輕人,該出手時就要出手,記住你是誰,記住你要做什么。
三十年前的“下海”包羅萬象。家門口開小賣部、承包小廠賣產品、申請專利注冊個公司都是下海,區別不過是資金來源。動用自家儲蓄、親戚朋友援助,向銀行借貸是那個年代的“投資”雛形,90年代后商業資本開始涌入市場。1995年海歸潮人張朝陽靠著風投資金成立了愛特信(搜狐前身),馬化騰推出了OICQ的內測版,給自己的編號是10001,馬云在美國見識了互聯網,四年后他推出的阿里巴巴改變了一代中國人。那個時候開始,“下海”被稱為了創業。
時勢造英雄,理想扛大旗。踏入這波互聯網創業浪潮的年輕人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實現理想,改變世界,十多年后,馬云在德國漢諾威發表主題演講時說,“改變世界的不是科技,是夢想”。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1999年,高校擴招成為中國教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年擴大招生33.7萬人,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總人數達到153萬,增幅達到42%。那年的高考首次嘗試先考后填志愿,擴招消息一出,有機會踏上獨木橋的人淚盈于睫。這是人生的機會,也是競爭的伏筆。
當年高考熱門志愿是英語、經濟管理、數理化基礎專業,出國讀書還未興起,大部分普通家庭沒有趕上下海潮倒是遇見了下崗,四年近7萬元的擴招費讓“讀大學”這件事有喜有憂。必須肯定的是,擴招讓更多人進入高等教育體系,人才教育從基礎素質到專業知識全面提升。
同樣無可避免的是,競爭壓力加劇,“畢業即失業”一度令學子們憂心忡忡。然而教育史上這一筆在日后漸漸顯露出了它深遠的影響力,更多的年輕人不滿足于既有的職業形態,他們渴望如互聯網創業前輩那般“自我創造”。在市場和資本的雙重支持下,“實現新時代的理想”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箴言,2014年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將創業熱推向了高潮。
第一批投身下海潮的人,也許還是被時代所選擇,而在那之后的創業者,更多的是主動選擇了時代。就像喬布斯帶著iPhone改變了世界,每一個創業者的心里也都有改變世界的夢想,不是理想主義的創業者不會真正成功,理想主義不是夢想的泡沫,它是信仰的初心。
王韜的大學專業是電氣自動化,但是大二開始受到互聯網浪潮的影響,他開始迷上了計算機,買了開發板,串聯線路、寫代碼、運行軟件,樂此不疲。畢業后的王韜做了編程開發的工作,周敏行則考上了舊金山大學,他們一直保持聯系,觀察著國內TMT行業的發展,一致認為大數據應用極有可為,是可以“做出成績”的。公司注冊的前一夜,王韜想到了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斯特里克蘭為了追求夢想、自我靈魂的解脫,拋開身外之物來到法國巴黎學繪畫。那一刻,他覺得自己要做大數據領域的斯特里克蘭。
王韜拿出了30萬元的積蓄,周敏行則拿出了50萬,他們注冊了一家軟件公司,和其它創業者共同租下了北京大望路萬達廣場一間小辦公室。兩人不拿工資,既是創始人又是員工。他們的計劃是,先以一年為周期,試試看能不能做到收支平衡,如果這條路能走下去,他們不想過早地進入融資環節。
王韜和周敏行創業十個月后,覺得快撐不住了??蛻敉卣咕徛?、資金回籠慢,各種開銷壓得他們喘不過氣?;A創業資金頭三個月就花完了,無奈之下王韜和周敏行分別把自己的房產做了抵押。王韜回憶那個階段,“每天都不想睜開眼睛,因為一醒過來就要想今天又欠了多少錢”。
當初創辦公司的時候,他們就定好了產品的方向,“以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然而在實際與客戶對接的過程中,他們設計出的產品模板未能得到客戶的全部認可,希望“簡單一點、解決當下的問題即可”的聲音從未停止過。巨大的壓力之下,二人身體出現了很大問題。周敏行問王韜,要不要對產品做一些改變,把數據監管功能去掉,只保留客戶們都喜歡的分析部分。王韜回答他,要是這么輕易就妥協,我們談的創業理想,對產品的堅持還有什么意義呢?
如果以2014年作為創業分水嶺的話,在那之前互聯網是主角,而在那之后科技是無可超越的風口?!蹲再Y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最低注冊資本金”的限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登場,創業者和資本蓄勢待發。國內技術型人才、在硅谷浸染多年的科學家們、互聯網從業者們紛紛進入中國,新一代海歸更是迫不及待要搭上這班創業列車。
2014年的到來,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據統計,2014年中國創業公司數量達到365萬個,意味著每天都有10000個公司成立。這一年單輪融資額過億的創業公司有29家,當年年末小米科技、大眾點評、美團和滴滴打車四家公司的融資額超5億美元,直奔10億美元。緊接著到來的2015年初快的打車宣布完成6億美元融資,餓了么在年中也完成了6.3億美元的F輪融資。在雷軍喊出“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句圭臬時,TMT創投市場集體高潮。
然而據IT桔子的統計信息,在創業公司瘋狂增長的同時,電子商務、本地生活、SNS社交網絡、文化娛樂體育也是創業死亡的重災區,關閉數量的比例分別達到17%、10%、10%、10%。創業公司走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十字路口。
至暗時刻還是柳暗花明?
創業像一場賭博,即使是天才也很難一笑泯恩仇。春雨創始人張銳突然離世,茅侃侃、阿甘這樣的創業者飛蛾撲火為之一博的結局卻是悲劇收場,另一側以張旭豪、胡瑋煒為代表的新生代創業者也在短短數年間身價百億。被“折疊”的創業世界里,左手是無盡深淵,右手則是康莊大道,更多的創業者則如王韜一般,舍不得放棄理想,卻又始終在“活下去”的邊緣苦苦掙扎。
還有一個糟糕的數據。國內91.2%的互聯網創業者有失眠、早醒、頭痛的癥狀,90.4%創業者經常感到心情抑郁、焦慮。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幾乎沒有節假日、長時間使用電腦甚至經常熬夜加班,還有開各種各樣的會議,這些幾乎成了每個創業者的“標配”。
創業是理想的負重前行。資金、運營、管理、人員、競品、家庭各方壓力無一能避免。2016年開始,創投風向標都指向了科技領域。和互聯網行業大部分面向C端不同,科技行業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基于創新技術面向B端的。這就意味著,以銷售為導向的閉環變現難度增加,大部分的科技創業者唯有選擇融資之路。王韜在理想的尾聲趕上了這班車,有投資人對他們的大數據模型非常感興趣,種子輪他收獲了500萬元,可以對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加密改造,而這樣就離他理想中完美的數據模型又近了一步。
自1999年開啟的高校擴招計劃,在未來的數年間持續、高量的為中國市場儲備著人才。不管是出國深造還是在國內就業,最終走上創業之路的人越來越多。創業市場的競爭已經從產品、融資蔓延到了團隊, “關關難過,還要關關過”。線性資本的田小迪表示,“一年看1200-1500個項目,最終決定投的不過10-12個”。
根據BOSS直聘數據顯示,30歲以下創業者占比達到66.7%,而2015年以后由“海歸”創辦的企業中,有67.5%的公司拿到了融資,較國內本土企業高出20個百分點;在這些獲得融資的企業中,有54%獲得了A輪及以上輪次的融資,較國內均值高出2.3個百分點。
留給80、90后、留給草根創業者的機會并不多了。
留給創業者的可融資金也不多了。
留給理想主義肆意奔跑的空間也不多了。
今年以來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銀行配資收緊,創業項目融資環境更加嚴峻,也導致在一級市場募資越發困難。2018年5月數據顯示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創兩年來新低,融資凈減少434億元。僧多粥少,一級市場無奈重重,獨角獸們紛紛在2018年上半年赴港IPO,融資的難度越來越大,更多的錢在向頭部企業集中,留給分母創業者們的空間愈發狹窄。以計算機視覺企業的融資為例,最頭部的商湯和曠視遙遙領先,更有消息稱曠視新一輪由阿里參投的融資超6億美元,其他的垂直創業者恐怕很難延續這個成績。
野蠻生長的創投圈被迫按上慢放鍵,資本的蝴蝶效應驀然浮現,創業何去何從,這是一個問題。91年開始創業的馮侖說,創業想要活下去,初心要正,守正出奇,以正和奇制勝。憧憬、愿景、目標這些是創業,堅持、解決困難、找到出路也是創業。創業不是一個輕松的事,是一個一輩子對自己夢想的承諾。
以科技創業為例,技術是核心價值,產品的創新性是融資的籌碼,但是科技進入市場轉化的軌道是需要時間的,5G、邊緣計算、深度學習等新興技術剛經過技術萌芽階段,計算機視覺、大數據等在性能上剛剛達到工業級標準不久,大部分人工智能領域的產品處于研發前期或測試階段。對于創業團隊而言,融資是他們持續深耕技術的助力,而不是妥協的借口。畢竟堅持創業的初心,才是產品最好的價值。
關于這一點,桃李創投的常亮建議1、在夯實技術的同時,建立多元化創始團隊,拓展有效的商業途徑。2、尋找與自己匹配的投資人,確保對方可以接受科技項目的回報周期。
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
投資了地平線機器人、Rokid等科技領域項目的線性資本一直關注的是那些“能夠帶來改變”的企業,田小迪說“我們不是為了投而投,我們是為了改變而投”。改變、創造,讓人興奮。
創業的人,說自己心里不曾有過改變世界的夢想,那是騙人的。
柳傳志要做自己品牌的電腦,任正非要實現“中華有為”,喬布斯用iPhone改變了這個世界,BAT創造了中國當下的互聯網格局,第二梯隊的京東、小米、網易、滴滴等企業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梢韵胍?,如今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者們,最終會攜手創造那個叫“未來”的世界,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天使輪融資后的七個月,王韜順利地拿到了A輪融資,他不再擔心房租、開發成本這樣的問題,轉而憂慮技術升級、產品更迭和A+的計劃。他說,對創業理想的堅持讓他有90%的機會走到了現在,剩下的10%是時代帶來的運氣。
時勢造英雄,理想辨黑白。
2014年是創投的明星年,滴滴是最耀眼的新星。經過了兩年的市場探測,滴滴打車先后獲得了金沙江創投300萬美金、騰訊1500萬美金的A、B輪融資,C輪融資額1億美金、D輪7億美金。2015年、2016年又相繼獲得了30億美金和6億美金的投資,同年合并了Uber中國,2017年滴滴獲得了新一輪55億美金的融資,海外市場開始發力,截至2018年上半年,滴滴占據的市場份額超80%。
滴滴是當之無愧的創業實踐者,它用這個時代資本最喜聞樂見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的出行,這一點無需抹煞。它打破了出租車的壟斷,以資本補貼的方式迅速培養了一個新興出行市場,在短短幾年間上線多個產品線,牢固地掌控著市場份額。但是,滴滴是失敗的。
從創業角度來說,產品即是創業者的價值觀傳遞。改變出行方式,做共享精神實踐者曾經是它的理想,它也完成了理想的第一步,成為了估值5000億的超級獨角獸。在資本火拼、市場培養趨于穩定后,滴滴增加了很多產品線及配套功能,相對的,更多問題也浮出水面。
作為出行平臺,安全第一,便捷第二,社交并不適用于任何的產品,而滴滴的敗筆在于,即便它早已知曉安全、管理等問題的存在,仍然在巨大的資本利益面前,選擇了沉默。
滴滴背離的豈止是作為創業者的理想與初心,它背離的還有對社會的尊重。
偉大的產品最終俯首稱臣的一定是人,而不是資本。
期望改變世界的前提,是要懂得尊重世界,人才是科技的根本。
在本文的最后,筆者想再次強調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八個字。讀易,行難。從84年開始的下海潮,帶出了中國第一批明星企業,爾后改革開放的深入進一步推動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BAT成為了創業者中的弄潮兒。今天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創業者的隊伍在不斷地擴大,他們借技術的力量為行業帶來革新,實現自己改變世界的夢想。我們可以想象的未來世界的模樣,一定源于當前創業者們持續帶來的改變,源于所有創業者理想主義的最終實現。資本的存在是創業的推動力,是創造的經濟基礎,但不是決策力。
改變世界的這份赤子之心,與君共勉。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