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博士:只有凍卵才能挽救中國的人口衰敗!
根據智特醫療的數據,2015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62,遠低于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5,甚至也低于高收入經濟體的1.67
文家有兒女
今天有二個腦殘聯名發文建議:政府盡快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梢幎?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并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并領取生育補貼,用于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另外一個腦殘則遙相呼應,發文建議政府:向那些不生產孩子的丁克家庭收稅,因為他們沒有后代,占用社會資源,就應該向他們收稅!
短短幾十年,為什么從當年的從獨生子女光榮,變為鼓勵大家都成為以往人人喊打的超生游擊隊呢?畫風是不是轉變的太猛烈?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金缺口很大,而且至今還在實行雙軌制。交養老保險的人,退休后拿的錢少,不交養老保險的人,退休后卻拿的多。中國的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虧空的厲害,這個缺口誰來填補呢?如果年輕人多, 老年人少,自然就會慢慢把這個大窟窿填起來,不敢說填滿,至少不難看??涩F在是老年人多,年輕人少,這個窟窿只會越來越大。咋辦呢?好辦,菜不夠,酒來湊,錢不夠,人來湊。所以我們現在需要更多的寶寶,來擺平我們的負債累累!
于是我們在2000年出臺了“雙獨二孩”政策,即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2013年,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單獨二孩”政策依法啟動實施。2016年,又推出了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全面二孩”政策。但是效果都不明顯,為什么呢?
因為這個問題,我百思不解,直到我今年4月,在北京的一次醫學論壇講座上,遇到了一位生殖領域的大咖——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留美醫學博士、智特醫療創始人張欣博士,我才恍然大悟。
張欣博士
張博士告訴我:我國人口減少,一是現在生養孩子的成本太高,導致大家都不愿意生養二胎和多胎,二是因為不孕不育是影響我們人口增長的一個重大因素!
2018年,中國不孕不育人口已經超過了五千萬,特別是北上廣深,因為工作壓力大,婚育年齡增大,導致女性過了生育的黃金年紀,導致生子困難。還有大量不孕不育的人群,因為國內對凍卵的諸多的限制,沒有辦法生育。其實這些人群,完全可以通過凍卵,一勞永逸的解決膝下無子的問題。5千萬人啊,如果國家能夠全面開放凍卵,放寬政策限制,相信中國的人口增長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張博士進一步指出,國內很多新時代女性,年輕時不想要寶寶,40歲以后生活穩定、經濟自由,開始回歸家庭生活,才意識到傳統的多子多福的需求,但面臨卵巢生育力下降,不育不孕。 90%以上的女性44歲會完全失去生育力,而且,國內外的很多試管嬰兒中心都不建議44以上女性再做試管。實際上,凍卵在國際上是成熟技術,由于國內法規限制,這一社會剛性需求被壓制,影響我國現階段的人口發展!
根據智特醫療的數據,2015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62,遠低于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5,甚至也低于高收入經濟體的1.67。2017年,我國新生嬰兒數比2016年少了63萬,2018年仍然成下滑趨勢。與此同時,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也從2016年的65.6%下降到64.9%,人口紅利進一步減少。
我覺得張博士言之有理,我們不應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應該用行政權力統籌醫療領域,而是應該以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為主,讓醫療市場和科學技術去完善我國的人口增長,這才符合科學發展觀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