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蘭科技陳海波:新零售的下一個戰場是移動零售
對于深蘭科技而言,不斷推陳出新的技術和產品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如小蘭、大蘭、“小螞哥”、芭堤雅等。
“深蘭是一家在海外市場中打拼出來的企業,對我們來說,當時眼前只有兩個選擇:做產品和刷盤子。在市場的倒逼下,我們終于做到能夠自己養活自己?,F在,作為一家硬科技公司,深蘭做研發的宗旨就是這項技術最終能夠服務市場,而這也是公司有如此多產品的原因。”談到讓技術快速落地的秘訣,深蘭創始人兼CEO陳海波表示。
圖 | 深蘭科技創始人兼CEO 陳海波
以機器視覺為核心,全面輻射神經網絡和語音語義
3E展會上,在一下午的采訪后,陳海波的眼神中已滿是疲憊。然而,當被問到深蘭的核心技術是什么時,他的眼中再次出現了光亮。
技術出身的陳海波,在談論這一話題時,有著情不自禁的興奮。
“人工智能有幾大板塊:大腦、眼睛和嘴巴。在大腦的構建方面,無論你用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遞歸神經網絡,還是你要搭建一百甚至一千層的類人腦思維架構,深蘭都可以做到;在機器視覺方面,從最簡單的靜態識別、動態識別到‘皇冠上的明珠’——自動駕駛;包括現在在語音語義方面,深蘭都OK。”
這就是深蘭,拳腳功夫樣樣精通,但卻絕不是流于表面,顧此失彼。以主打的生物識別為例,順著技術的講解,陳海波展現出了深蘭在技術方面的素養和遠見。
現在,生物識別分為外部生物特征和內部生物特征,而大部分科技公司采用的都是外部生物特征,比如說指紋、掌紋、人臉和虹膜。
“2009年,在為海外一個國家開發終生ID時,我們在研發的過程中發現,外部生物特征都是不安全的。”
陳海波指出,外部識別特征本身自帶兩個問題,第一,精準度低,比如在特征采集的過程中,指紋只需采集十幾個點,掌紋需要二十幾個點,人臉識別最多提取一百多個點,而這導致識別準確度遠遠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第二,易被獲取,因為外部生物特征都暴露在外面,被獲取后危險性大。
“你用它作為終生ID,危險率很大,如果你用它綁定支付,可能一次失誤就錯扣一個億。所以我們提出:能夠證明你是你的只有你自己。
圖 | 3E北京人工智能大會上,陳海波發表演講
自然,這里可以找出解決辦法的地方一定就是內部生物特征。
“一般人會想到DNA。但其實DNA也不是最佳選擇。因為DNA雖然具備唯一性,但它依然是可獲取的。你掉一根頭發、喝一口水,任何醫院都可以通過它找出你的DNA鏈條。于是我們最后找到了手掌的皮下血管結構。”
對于大多數人,手掌是終身攜帶、不易獲取的,人們也無法通過肉眼看出手的內部結構。即便手掌被砍掉,血液的凝固也會瞬間影響到手掌的識別。 因而,在這里,不易獲取性和唯一性同時被滿足。
“我們采集的是兩百五十個點,點與點之間的關系被轉換為數據保存,這樣精度也被提高。”陳海波進一步解釋道。
“有了這項技術,我們就想將它用起來,最開始,我們選擇的是支付。”
很快,在看見新零售前景的同時,深蘭就將之落地到自販機的應用場景中,并開始持續投入和研發產品。
“回國內后,2017年,我們‘重兵’投入新零售,然后做出了大蘭小蘭等產品。深蘭總共有十幾個事業部、十幾個博士團隊,將近一百個博士后人員。我們將兩個博士團隊投入到新零售中。”
圖 | 深蘭科技的無人送貨車:小螞哥
世界同步起跑,用產品和市場搶占先機
然而,透過技術,陳海波看見的更多。他指出,現在因為技術本身的限制,整個社會的應用和產品發展都在起步階段,沒有所謂的權威,誰為勝者就看誰更愿意投入更多。
“李飛飛發明了深度學習的框架,我相信她今天也不會說她是最好的大牛;吳恩達離開斯坦福,今天,我覺得他也不能夠保證他就是最棒的,因為深度學習每兩個月迭代一次。我們知道大家都是在一直往前跑的,沒有誰真的能永遠領先誰?,F在,人工智能技術算法的根源在函數公式,在這么長的函數公式中,這個地方是三次方還是兩次方?沒有正確答案。最后就看大量數據帶進去以后,演算的結果是否接近于你想要的。”
對于陳海波,科技的發展為深蘭的產品研發和團隊指明了一定的方向,但作為公司的帶頭人,他意識到,想要盈利,僅有技術、產品和團隊是不夠的,市場的選擇也是尤為重要。
和很多海歸一樣,2014年,因為政策利好,趁著回國的大潮,陳海波也回到了國內。
“回國前,我們在澳洲,而澳洲的市場比較小,我們為幾個大的連鎖商超提供服務后,發現了這一問題,就是在合同期內,我們是不能同時給別家客戶提供服務的。這讓深蘭的發展十分受限。”
于是,在對國內市場進行深入考察后,陳海波帶著團隊回到了國內。
在談到國內外市場環境的差異,陳海波直言:“做人工智能,整個世界都是同步起跑的,這是一個沒有權威沒有規則的時代。尤其在國內,這一市場環境更加寬松,整個大氛圍都是向前的,沒有海外那么多的約束;而且整個中國數學人才相對較多,所以我覺得在中國,至少未來不會缺乏算法工程師。”
圖 | 深蘭科技人工智能大樓
2015年,初回國的深蘭很快就得以大展身手,戰績卓越。
“15年,我們開始做無人零售,用我們的圖像識別來識別商品,手勢識別人,人拿走東西,出了門就扣錢;16年3月份,深蘭發布了快貓無人值守智能零售系統,當時在中國是最早的系統;16年5月份,我們就收到電信盈科的收購合同,到了6月份,我們在香港和電信盈科簽署了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協議。12月6號,亞馬遜發布了震撼世界的Amazon Go,次年2月份,深蘭科技就和螞蟻金服在北京推出了Take Go。”
值得指出的是,同時,深蘭依然在繼續擴大著自己的國際業務。
入局新零售,挑起下一場戰爭:移動零售
一路走下來,回顧公司的經歷,在采訪中,陳海波表示,理念依然不變——只有科學技術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但其實,2014年在國內市場的推進過程中,陳海波也遇到了坎兒。他發現,深蘭在國內市場的探索中,面對的最大問題恰恰是其過于先進的技術導致的,或者某種程度上,是他對于國內當時的市場現狀不了解導致的。
“14年,我在臺上說,模式無論有多新,從來都不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只有一個,那就是科技。但因為中國正處于互聯網時代,所以那時候大家不理解,甚至大家都認為實體店會滅亡。”
但時隔四年,正如陳海波當時所強調的,如今,線下新零售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未來趨勢。
現在,進一步的,陳海波再次提出了一個相對前衛的概念:移動零售。
“零售領域,我們是行業軍火商,最好的軍火商就要能夠發現戰場,挑起戰爭,讓玩家入場。在經歷了自販機、便利店升級和無人零售的失敗以后,我依然堅信,新零售一定是存在的。而新零售的未來一定是實體零售,但是實體零售的下一個戰場是什么?現在,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就是移動零售。”
陳海波指出,人越來越懶是大趨勢,但人們又有著這樣一個矛盾屬性,即他們同時喜歡東西送到身邊的便捷和逛店時商品在手邊琳瑯滿目而觸手可得的體驗。
因而,順應消費升級,商家必須要直面這一矛盾性,開始應需式變革。
“所以到處開店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有一種辦法,需求在哪里,我的商店就去哪里,上路去無限接近客群。試想一下,如果我訂貨,商家送來的不是包裹,而是一個商店,那么我一定更喜歡商店,因為選擇性更多。”
圖 | 深蘭科技的自動駕駛“無人便利店”商用車:芭堤雅
為此,深蘭啟動了整車廠,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功能性商用車--芭堤雅,致力于將商店帶到客群面前。
“2018年3月,我們就已經讓芭堤雅整車下線了。”陳海波補充道。
最后
在談到整個行業時,陳海波對國內市場也是半喜半憂。
“我知道在西方,他們對技術是如何得推崇。而現在,中國似乎已經過早地結束了這個技術推進的時代,要進入服務業。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夠培育起以技術為核心的這種創新動力,一個國家的資本不能夠推動技術,一個國家的媒體不去關注真正的硬科技,我覺得這是非常危險的。”
而正如他一貫堅持的,只有技術能夠帶來變革,這也是深蘭接下來將一直去做的事情。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