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鎂客 7年前 (2018-07-27)

隨著近年AI科技產品不斷地深入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眾多智能產品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消費方向

隨著近年AI科技產品不斷地深入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眾多智能產品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消費方向。7月24日,為期一周的京東智能電教超級品類日狂歡促銷活動圓滿落下帷幕。7月24日當天銷售額是前30天日平均的500%;線下快閃店節奏大師挑戰賽參與人數可坐滿整個鳥巢。此次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期間,各大品類均取得了驕人戰績:智能翻譯機銷售額同比增長23583%,智能機器人銷售額同比增長1669%,智能手表銷售額同比增長883%、網絡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444.88%。

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智能翻譯品類火爆熱銷,銷售額同比增長23583%

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邁出國門,智能翻譯機也成為消費者矚目的品類。智能翻譯機品類在7月24日當天銷售額同比增長23583%。從銷售額較高的品牌來看,搜狗、獵豹移動、科大訊飛是超品日當天銷售額的TOP 3品牌。從銷售的單品來看,獵豹移動翻譯器、搜狗旅行翻譯寶和科大訊飛翻譯機2.0則成功登上智能翻譯機單品銷售額榜單TOP3。

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智能機器人普及大眾生活 銷售額同比增長1669%

此次智能電教超品日期間,智能機器人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1669%。小米、科大訊飛、表現強勁,成為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牌前兩名。小米米兔積木機器人、科大訊飛阿爾法蛋、小帥第六代憑借過硬的品質備受消費者的喜愛,是智能機器人單品銷售額TOP 3單品。

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智能手表銷量增勢明顯 小天才兒童手表穩居榜首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智能手表成為當下智能手環與智能手機最完美的結合體。智能手表在此次超品日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883%,華為、三星、Tiwatch、AMAZFIT和真時五大品牌位居智能手表銷售額榜單的前五名;HUAWEI WATCH2 Pro、三星Gear S3、Tiwatch Pro旗艦版則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單品排行Top 3。

智能手表在兒童市場的表現依舊令人驚喜,銷售額同比增長240%。7月24日,小天才品牌以優異的成績穩居品牌銷售額排行榜首位,而且小天才電話手表Z5、Y01A 、Z2Y當日銷量包攬了兒童手表單品銷售額排行榜的前三名。

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網絡設備銷售額同期增長444.88% 這個夏季趕跑斷網和卡頓

網速提升在當下信息時代已經成為剛需,超品日期間,網絡設備品類銷售額也有較大增幅,同期增長了444.88%。玩客云、TP- 、小米、騰達、水星分列網絡設備品牌銷售額TOP5。玩客云私人云盤、TP- 1200M 5G雙頻智能、TP- 雙千兆路由無線家用穿墻是超品日單日銷售額TOP 5單品,反映了當下消費者對于網絡速度和網絡設備的新要求。

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智能攝像頭、VR眼鏡領跑智能“視界” 銷售量同比增長250%和400%

超品日期間,智能攝像頭品類銷量同比增長了400%,360、螢石、YI、MIJIA和小米是消費者追求更極致視覺影像的Top 5選擇。超品日當天,VR一體機銷售額同比增長250%,其中銷售額TOP5的品牌依次是 HTC VIVE、愛奇藝、Pico、大朋VR和暴風魔鏡。此外,HTC VIVE智能眼鏡、愛奇藝VR IQUT 奇遇二代和小鳥看看PICO NEO VR一體機基礎版三款產品更是備受消費者的喜愛,成為超品日當天銷量TOP3的單品。

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智能手環大牌云集 助力全新健康生活

智能手環因其小巧時尚的設計而備受消費者喜愛。此次超品日期間,智能手環銷售額同比增長110%,其中小米位居智能手環品牌銷售額排行榜首位,華為、榮耀、樂心和AMAZFIT緊隨其后。從智能手環的單品銷售額來看,小米手環3、華為手環B5、榮耀手環3標準版三款產品占據了TOP 3。

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此次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除了為用戶送去滿999減500神券、PLUS新會員滿400減199等鉅惠福利外,京東還在重慶、杭州等四地舉辦了快閃門店節奏大師挑戰賽和“交換時光”等線下活動,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前去體驗和參與。線上線下的聯動成為聯結用戶和京東的橋梁,讓用戶在體驗優質服務的同時更加青睞京東智能,成就了上面所述的可喜戰績。

附如下完整戰報圖:

從京東智能電教超品日數據戰報,看智能行業新趨勢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