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P研究人員改變納米結構,提升癌癥靶向藥物效率
目前,這一成果已經發表在了《自然·通訊》雜志上。
近日,納米生物光子學中心(CNBP)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針對癌癥的新靶向治療方法。據報道,該化療藥物被包裹在稱為脂質體的“納米氣泡”中,然后通過應用X射線輻射將其注入身體的所需部分并根據需要釋放其有效負載。
這里,脂質體是一種人工膜,具有的雙分子層結構與皮膚細胞膜結構相同,可用于轉基因或者靶向治療等領域,它主要利用結構相似來與細胞膜融合,然后將藥物送入細胞內部。
對于這一物質的特性,研究人員Wei Deng進一步指出:“脂質體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藥物傳遞系統,它由與細胞膜相似的材料制成,這些‘氣泡'制備相對簡單,可以用適當的藥物填充,然后注射到身體的特定部位。然而,問題在于控制藥物的及時釋放。”
因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NBP研究人員計劃通過設計,來讓他們的脂質體按需釋放藥物的有效載荷。這里,他們采用了金納米粒子和維替泊芬(verteporfin)的分子,將它們嵌入到了氣泡壁中。
“當施加X射線脈沖時,維替泊芬與脂質體反應以釋放單線態氧,其能破壞氣泡。金納米粒子有助于集中能量并增加反應。這里,我們的X射線能夠觸發脂質體中的化療藥物阿霉素,從而更有效地去殺死癌細胞。”
事實上,通過測試驗證,用該方法靶向治療腫瘤,效果要明顯要好。“用我們的脂質體治療的腫瘤在兩周的試驗期間逐漸縮小,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結果。”項目高級研究員Ewa Goldys也表示。
目前,這一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