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選科技朱岱:基于算法做工業大腦,讓設備更聰明
朱岱眼中,在智能制造2025等口號的帶動下,缺少算法軟件的工業設備還是不夠“聰明”,而這是算法科學家可以大展身手的領域。
近幾年來,隨著工業4.0、智能制造2025等概念或政策的出現,智能制造成為了一個舉國關注的產業。
“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不足——產品基本上都聚焦在硬件設備(諸如各類工業機器人、機械臂等),而有競爭力的工業軟件類產品很少。”深選工業大腦創始人兼CEO朱岱表示。
圖 | 深選科技創始人兼CEO朱岱
創業正當時,他挑選了未來最具價值的領域
在創立深選工業大腦之前,朱岱已經在軟件行業深耕了10年,在技術研發、營銷管理等方面,也有著眾多行業經驗。另外,鑒于團隊本身的興趣和算法方面的技術儲備,朱岱最終選擇了“算法+工業”的創業方向。
在其看來,現在是一個適合創業的時代,AI這波浪潮會持續更長時間,切入工業領域也許會遇到很多挑戰,但無疑可以提前布局、獲得先發優勢。朱岱表示,智能制造是未來中國各產業的戰略重點即皇冠,而工業算法則是這顆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中國制造產業必須掌握的關鍵性能力。
當前,深選工業大腦產品覆蓋的客戶大都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關鍵企業甚至500強企業。據第三方測算,制造企業一般每年有1%-5%的升級改造預算,包括算法軟件在內,僅單類關鍵設備的市場就超過數十億元甚至百億元。也因此,深選科技的未來預期將是較為穩定的。
效率上,“比如我們為某干果行業龍頭企業提供的分選設備,一臺就可以直接替換10名分選工人,同時準確度提高20%以上。單此一項設備改造,就可以為企業替換近800名工人,對于勞動力招募困難的制造業而言,這是解了燃眉之急。”朱岱表示。
截至當前,雖然成立時間很短,但深選科技已經聚集了一批計算圈人才,涵蓋了微軟研究院成員、賓州州立大學計算數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等,團隊在工業算法研究上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另外,按照業務規劃需求,他們也正在引進更多海外歸國人才。
基于算法做智能工業大腦,創造“交鑰匙”服務模式
在一開始,朱岱就指出,在智能制造,或者說工業領域,缺少算法的設備不夠智能。也正由于缺乏靈活高效的算法支持,現有設備中多數都是非標的,即每一次都需要采取硬件改造定制的方式來滿足客戶需求,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說,性能還遠遠達不到國際產品的水平。
針對這種情況,深選提出要做工業大腦,以算法研發為核心,為客戶提供涵蓋AI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
具體來講,基于攝像頭、激光、雷達等感知端硬件所獲得的工業數據,依據相關評判指標,后臺算法可以精準處理問題結果,并通過相應的工業接口管理和控制執行設備。
圖 | 深選科技分選設備
用朱岱的話說,在幾個主要的工業場景中,他們提供一種“交鑰匙”服務,客戶只需要提供相關指標和數據,深選科技的一體化產品就可以直接上線運作,“在硬件定制最小化的同時,我們也讓算法效果達到高水平狀態。”
目前,深選科技著眼于四個業務場景,分別是:
分選決策——即分類選擇,諸如水果、工業材料等產品的檢測與分類;
精確檢測——微米級的精確監測,適用于電路板、電線電纜等產品的監測;
軌跡控制——通過算法控制設備的工作路徑,比如由算法控制的3D噴涂機器人可以精準對多種不同規格和類型的零部件進行柔性噴涂作業,速度快、路徑優、還自動學習;
智能預測——對設備疲勞狀態進行智能預測,由算法來管理設備的維修時間點。該預測也運用于工廠的能源管理中,能用于降低設備能耗,并可以依據采集的設備數據自行進化。
業務方面,深選科技已經與來自4個省份的10多個工業廠家搭建了合作關系,因此,還沒有進行融資的他們已經能夠自行“造血”。“我們團隊骨干擁有制造、計算機、數學背景,喜歡挑戰和設計工業設備中可用的算法技術,專注于工業大腦的研究。我們相信,工業算法和軟件必然會在未來設備中廣泛普及,希望今天的專注能趕上未來工業大腦的爆發性市場需求。”
“縱觀國內的AI創業公司,業務發展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找場景、做產品和拓展市場渠道。目前,很多技術公司仍舊在找場景的試驗階段,我們則進入了完善產品和拓展渠道的階段。”朱岱表示。
他將此歸功于深選科技的“兩手抓”策略——一手抓算法技術的研究,一手抓工業制造的痛點,繼而形成可以直接與執行設備集成的軟硬件一體化產品,減少客戶的實施成本和周期。
算法于設備是一種剛需,積累核心技術是關鍵
從本質來講,“工業設備中算法和軟件的缺失”是朱岱所瞄準的行業痛點,更直白的講,就是工業設備的“大腦”不夠聰明。
另外,在朱岱看來,就是國內不少傳統設備制造商,其團隊大都是傳統制造梯隊,不具備采用新型AI算法和技術的能力,生產和交付設備時也受市場競爭的影響,只滿足于獲取有限的利潤。長此以往下去,國內與和國外先進設備的差距就越來越大。
從這個角度來說,作為工業大腦核心的算法和軟件,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也是我國智能制造2025戰略中的核心要素。
“在工業4.0時代,或者說智能制造產業中,企業的大量需求還沒有被滿足,這是一個極大的市場空缺。”
當然,并不是什么AI企業都是可以在其中立足的。“在AI+制造領域,如果團隊不去做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積累,如果不能深入捕捉所研發算法對工廠運營的關鍵點,也就很難有長遠的發展機會。即使市場很大,但最終只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朱岱稱。
最后
按照朱岱與團隊的規劃,在三年時間內,他們要致力于形成自己的專利矩陣、知識產權矩陣,打造自己的核心優勢,并可能實現每年數倍的營收增長率,最終在智能制造占據一定市場地位。
“今年是我們公司正式的第一年,上半年也已經實現了幾個場景的落地,下半年我們計劃至少再實現兩個場景的落地,并創造突破千萬的營收。”
也因此,為了吸納更多的人才、進一步拓展業務,他們正啟動自己的第一輪融資。同時,因為本身已經具備了造血能力,朱岱表示,他們會更有耐心尋找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投資者。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