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正式啟動“空間科學(二期)”專項,2022年前后發射4顆衛星
這一專項旨在探索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系這兩大科學前沿。
日前,中科院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宣布正式啟動“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
據悉,此專項行動旨在探索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系這兩大科學前沿,將針對時域天文學、太陽磁場與爆發的關系、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規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等方向研制衛星。
此外,除了以上研究方向之外,專項行動還部署了科學衛星任務規劃、數據分析、背景型號、概念研究等多種項目。
具體在此專項行動中,我們將能夠看到四顆承擔著不同任務的衛星:
愛因斯坦探針(EP)——在軟X射線波段對宇宙天體開展高靈敏度實時動態巡天監測,有助于在黑洞耀發探索等方面取得突破;
圖 | 愛因斯坦探針(EP)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用以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一磁兩暴)的形成及相互關系,也是我國首顆空間太陽專用觀測衛星;
圖 |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
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 對向陽側磁層頂、極尖區和地球極光進行全景成像,同時對地磁場和等離子體進行原位測量;
圖 | 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由衛星與地面引力波探測器聯合觀測,可更加全面地發現引力波伽瑪暴及新的輻射現象。
圖 |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
據“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負責人、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表示,在2022年前后,以上四顆衛星將先后發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