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HAIN段凱:AI是改造區塊鏈底層的關鍵技術,讓可信數據流通更安全
“這里面有很多機會讓AI的人進來,他們可能把整個區塊鏈改掉?!?/p>
AI一直是科技圈里熱門的概念,當它和另一個熱點區塊鏈結合,到底是尬炒、虛有其表還是珠聯璧合?關于這個問題的探討,并沒有標準答案。
但是AICHAIN的創始人段凱堅定的相信把AI技術應用在區塊鏈底層的共識上,可以通過AI的方式把共識機制以及算法替換掉。
這個設想和圖靈獎獲得主、MIT教授Sivio Micali設計的區塊鏈協議Algorand相關。段凱認為Algorand這種依靠機器算法來選擇節點的方式是很有潛力的,隨著不斷完善甚至會取代現在的POW、POS或DPOS機制,這樣的自信源自于他本人對于區塊鏈行業的理解以及身后AI技術專家的背書。
從比特大陸到AICHAIN,段凱看似是被技術推著向前走和轉型,但是對于他來說,人工智能是改造區塊鏈底層的關鍵性技術,所以他絕對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這里面有很多機會讓AI的人進來,他們可能把整個區塊鏈改掉。”
從電子產業到區塊鏈,段凱的一次飛躍
采訪段凱的那天正好是ACM中國圖靈大會,他正準備在一個以人工智能為主的活動上談AI+區塊鏈,段凱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更多關注人工智能的同好了解到這兩個技術的交匯。
而聊到做AICHAIN的原因時,也離不開他在比特大陸的那段經歷。
圖 | AICHAIN創始人段凱
2014年年底,比特幣的價格經歷了長達一年的重挫,那段時間里,無論是賣礦機、挖礦的還是做礦池的人無一幸免,當時有很多人選擇從礦圈逃離。段凱反其道行之,他選擇了在2014年加入比特大陸,負責礦機性能的優化。熬過6個月的低谷后,礦機銷量隨著幣價的上漲重回正軌。
再往前追溯的話,進入礦圈之前,段凱做的其實是傳統電子產業——數字電視,經歷了兩次創業后,用段凱自己的話說,這是個正在落沒、走下坡路的行業。與其在一個舊的環境故步自封,不如從一個新的起點開始。
去比特大陸亦是如此,段凱在成礦機優化的使命后,投入了比特大陸AI芯片的調研,也是在這樣的契機下,他結識了很多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
段凱總結自己的這段經歷“還是有點跳躍的。”最開始,他認為一個區塊鏈項目應該是由懂區塊鏈的人來引領走向,但是在研究改進公鏈去中心化和效率的矛盾關系時,段凱遇到技術瓶頸。這個時候,Algorand給了他靈感。
圖靈獎獲得者Sivio Micali開發的Algorand區塊鏈協議,是一種基于密碼學的新型共識模型,它使用了一種稱為“加密抽簽”的方法選擇參與者來創建和驗證區塊,擁有快速共識、抗攻擊能力、極低算力需求(較高的經濟性)特點。“它從數學原理上推演了這種共識算法是合理而又兼顧安全的。”
這個技術結合人工智能對節點的分析和判斷,應該可以做得更好,這也是段凱會出現在圖靈大會上的原因:和業內人士探討AI和區塊鏈的更多可能性。
AICHAIN:做可信數據的分享
AICHAIN的發展思路很清晰,就是提供更加隱私化、更可信的數據交換分享服務。
而對于很多需要應用AI技術的企業來說,從開發到投入市場其實還有一個數據需求期,在服務產品投入市場后的這個節點,用戶還得繼續提供數據,并且有被泄露的可能性。
段凱舉了個例子,“比如擬開發的AI獵頭服務,你得先讓用戶提供數據,否則無法對這個用戶的職業生涯做出分析評估、建議,這也是很多AI產品會出現的問題:當你賣給用戶的時候,你還得讓用戶提供數據,這才是企業生存的難題。”
他們面臨的矛盾就是如何讓用戶信任自己的平臺,所以AICHAIN從這個點切入,借助區塊鏈的特性,實現可信數據的分享。
“可信數據分享,即AICHAIN 利用區塊鏈和DRM(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為所有AI應用提供加密保護、指紋、數字水印數據追蹤等服務,使用戶更愿意將自己的數據應用到AI產品中。”段凱解釋。
比如把用戶數據的密鑰分發放在鏈上,保證這些被加密的數據使用都需要通過用戶自己分發出去的密鑰才能查看,最終確保用戶相信他們在使用這些企業的產品時隱私不會泄露。
這也是段凱一直強調的可信數據的分享,在這種情況下,用戶的數據即使放在去中心化的服務器上,“想要獲得密鑰都得到你這來報道才能拿走。”
具體的操作過程類似于在淘寶上買東西,如果有企業想要拿到用戶的數據,會先發送一個需求提示,你確認同意后,這個數據的密鑰就會從AICHAIN上發給對方。
“最終密鑰只能在所有者之間進行交易,而觸發區塊鏈合約之后才能拿到密鑰,解開數據。”
目前,AICHAIN正在內部測試中,段凱表示他們已經和一些應用生態企業合作,將他們的業務放在鏈上運行,這也便于AICHAIN的AI技術團隊積累一些交易數據,用于AI團隊進行公鏈底層的后續開發。
段凱傾向于和那些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企業合作,比如AI獵頭服務,“如果段凱的簡歷放網上后所有人都能查看,這個肯定是不行的,求職體驗和安全感都大打折扣的。通過AICHAIN便可解決這一信任問題,屆時,任何企業查看簡歷必須經過求職者的授權才可。”
用AI實現不可信任環境下的計算
另外,在圖靈大會的演講中,段凱提到:“人工智能需要穩定計算能力,但區塊鏈計算能力卻并不穩定;AI需要可信和正確計算結果,但區塊鏈卻在不一定正確的環境中工作。”
從比特大陸出來的段凱一直在思考POW模式,他認為挖礦的本質是一種不信任環境下的計算服務。“把你的計算任務發下去,你根本就無法保證對方有沒有幫你算,有沒有給你假的結果。”
所以浪費電力的挖礦其實是一個相對公平、又相對保險的方式。
采訪中,他也一再強調AICHAIN在研究應該如何讓POW轉成有價值的計算,也就是說,在耗費電力的情況下,完成工作量的證明的同時,還能提供有價值的計算服務。
現在很多解決方案是將計算資源共享去做一些AI數據的訓練,但是在段凱看來,這個模式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當你在不可信任的環境下進行AI計算任務,如何保證別人給你的結果一定是正確的,再極端點如果有礦場停電了,又要如何處理,從頭開始重新計算?
所以,AICHAIN的人工智能團隊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把大的AI學習任務分拆成小的,二是怎么保證分下去的任務,最終返回的結果是正確的。
照常理來看,這是個挺矛盾的點,打個比方,如果你讓別人解答數學題目,為了檢查它的正確與否自己得再算一遍,那就是重復計算了,這就是一個悖論。
段凱提到了他們AI團隊的應對策略,“AI研究人員研究了某個計算維度,只需要在其中部分數據上設定一個檢查點,就能保證所有數據都算一遍才能算出這個點的正確結果,檢查的人也只需要檢查那一個點。”
這也是AICHAIN之后的技術發展思路,一旦能讓不可信任環境下的計算找到相應的應用場景,既能提供有價值的計算服務,又能完成工作量證明,這樣何樂而不為。
結語:
從比特大陸到自己出來創業,段凱也算是這個行業內的老人了,在他看來,區塊鏈行業和剛進入時對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大家越來越喜歡炒幣,而不是在乎區塊鏈技術本身。”
但矛盾的是,因為幣,有了更多的人去關注區塊鏈。所以更關鍵的在于如何去把握這兩者之間的平衡,“你要還是用傳統區塊鏈的思維去做,我覺得是玩不出什么花樣的,AI有機會給區塊鏈帶來一次新的變革。”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