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陽普惠:資管新規落地,更多資金將流向P2P
存款流失越來越嚴重,央行最新數據顯示,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那么大家的錢都去了哪里呢
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遵循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的原則,理財產品正在發生變化,對銀行、P2P、信托、基金等都產生影響。
存款流失越來越嚴重,央行最新數據顯示,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那么大家的錢都去了哪里呢?
以前投資理財的平臺只有銀行、保險等,銀行又一家獨大,錢放在銀行會是絕大多數人必然的選擇。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和投資觀念的轉變,人們更愿意選擇收益較高、風險可控且越來越規范化的P2P行業來投資。
4月,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730.95億元;截至2018年4月底,行業累計成交量近7萬億,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1877家,行業活躍投資人數、借款人數分別為395.08萬人、405.65萬人,行業累計參與人數超過4000萬。而作為業內小而美平臺的威陽普惠,4月份也交出了一份令出借人滿意的答卷:根據威陽普惠的信息披露,截止4月底,威陽普惠累計成交金額158263463.60元,累計為出借人賺取了4481568.62元。說明投資人對網貸行業的信任、對威陽普惠的信任有增無減。
無論《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還是《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對于無照混業經營的平臺來說會有不小的沖擊,但對于定位信息中介的P2P平臺威陽普惠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利好。
P2P網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11個春秋。這11年,P2P從一棵樹苗長成了茁壯大樹,葳蕤的枝葉見證了它一路的輝煌;同時,斑駁的樹影也見證了它成長的繁雜與艱辛。這11年間,P2P行業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聲明大振,從粗放到有序。
威陽普惠誕生于網貸的政策調整期,在“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等監管政策出臺后應運而生,如今已經順利跨過了網貸行業發展的多個階段,始于合規,忠于合規。
威陽普惠的負責人向媒體表示:“此次資管新規的落地,銀行存款不再是投資人的首選,投資證券、基金、期貨等理財產品的風險也有所增加,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P2P行業,這對威陽普惠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備案進入后半段,威陽普惠定會堅持合規運營,將保障出借人的資金安全放在首位,抓住行業機遇,迎接新的挑戰;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普惠金融服務已經是大勢所趨,隨著國家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威陽普惠的發展也會越來越規范,迎來又一個春天。”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