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盒子創始人董駿:創業五年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五年前,在互聯網金融剛剛萌芽的年代,董駿和其他幾位來自金融、IT與互聯網的“好積友”開始了跨界創業之旅,積木盒子因此誕生
董駿的馬拉松開始了。
2017年12月17日,一個不算晴朗的周日,天微涼,董駿穿著印有賽號為C3265的運動衫,出現在深圳馬拉松的參賽人群中。因為太早,家人和同事都還沒有過來,他獨自一人早早來到起點候場。作為一個跑步愛好者,他可能才起步不久。但作為積木盒子的創始人,這場金融馬拉松,他已經跑了五年。
董駿在2017年深圳國際馬拉松終點
五年前,在互聯網金融剛剛萌芽的年代,董駿和其他幾位來自金融、IT與互聯網的“好積友”開始了跨界創業之旅,積木盒子因此誕生。
從成立2年拿到3輪融資,到業內首先接入銀行存管,再到今天平臺累計交易總額逾500億,積木盒子在資本市場、業務經營、風險合規方面都有令人側目的表現。然而作為一家創業公司,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千千萬萬個普通創業團隊一樣,五年來,種種誘惑、迷茫、焦慮也無時無刻不存在。
現階段,對于董駿來說,最大的焦慮在于如何在業務、團隊、體量急劇增長的情況下保持公司從0到1時獨特的基因和價值觀。
顯然,這對大多數處于快速成長中的公司來說,都是一個無可避免而又至關重要的問題。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創業初期那種價值取舍是否還能奏效?人員擴張過后,文化的融合與變遷是否還能驅動公司繼續高速增長?
硅谷頂級投資人,本·霍洛維茨,曾在《創業維艱》一書中寫到:企業文化是一種工作方式,最終讓公司變得獨樹一幟,或是讓生產標準得以貫徹讓產品足夠出眾,或是讓公司一眼就能挑出能有助于實現目標的員工,但真正的企業文化并不是帶小狗上班或者做做瑜伽這樣吸引眼球的花花樣式,而是建立在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的。
簡而言之,被廣泛認同的核心價值觀所誘發出的凝聚力,才是一家公司從平凡走向偉大的不竭動力,蘋果是如此,谷歌亦是如此。董駿也認為,價值觀相同,其他磨合便都是技術問題,心往一處使,力才能往一處使。
令人驚訝的是,對于積木盒子這樣一家具有互聯網和金融雙重基因的獨角獸潛質的公司,內部強調的并不是華爾街金融業司空見慣的狼性文化,而是所謂的守正出奇。董駿曾在2018年初的一封全員內部信里面再次重申了這種價值觀:在金融行業,耐性好過狼性,善良高于聰明。
董駿表示,這并不是說聰明不重要,而是積木盒子所提供的網貸服務會影響到家庭、產業乃至整個社會,因而這個“正”的本質,顯得尤為重要。
并非所有的創業公司都能如此克制,尤其是處在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賽道。親歷過2008年華爾街次貸危機的董駿,對于積木盒子的發展,一直有自己的判斷與規劃。
董駿認為創業中永遠保持極度興奮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創業需要打起精神,但永遠保持極度興奮卻不是一件很好的事”,董駿曾在采訪中說,“最大的風險,就是不知道風險。我們還沒有活的足夠長,沒有經歷一次完整的經濟周期,還不能很好地驗證對抗系統性風險的能力,真正的價值需要經歷幾個周期才會顯現。”
積木盒子始終秉承著這種非常穩健的發展風格。底層資產方面,其于2014年就開始探索更加注重質量的自營資產;而運營數據方面,目前積木盒子在貸余額控制在75億左右,在頭部P2P平臺中屬于相對保守的狀態。
在逐利的金融行業,保守與謹慎在董駿看來并不是貶義詞,因為風險控制始終是平臺的生死命門。這個行業的賽道夠寬也夠長,在幾百年的金融歷史中,市場從來沒有讓有核心能力的入場者空手而歸,也沒有讓忽略了風控的百年老店得以幸存。
這有點像馬拉松,五年時間不過只是跑了1%罷了,相對于長期的耐心與定力,初始時的速度相對而言并沒有那么重要。
董駿始終強調,積木盒子應該把重心放到風控、產品、運營細節的打磨上,唯有把這三項做到又細又精、又穩又快,才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
李安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有一段經典對白,球場大亨對比利說:“你那天的英勇行為,讓人們意識到了戰爭是如此的真實”,面對贊譽,比利回答道:“我所做的,我們士兵所做的,不是故事或者觀念,只是我們每天的真實生活”。
正如同面對物理空間上的距離,普通民眾和置身處地的士兵對于戰爭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一樣,其實,很多金融從業者對于風險并沒有深刻的理解與認知,而風險對于大多數普通投資人來說太過抽象,也太過遙遠,但對于經歷過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的董駿和他的積木盒子而言,意義非同一般。
在接受澎湃新聞關于次貸危機的一次采訪中,董駿曾用一段獨白表達了他的態度:金融服務不是一個速度的游戲,愿意在這里頭做的公司都有機會,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市場,不是競爭對手。
在華爾街工作時的董駿
毫無疑問,在金融的賽道上,如果把速度嫁接在自身并未參透的龐大體量上,猶如一個不斷加注的賭局,速度越快風險就被吹得越大,而唯有風險可控的穩定發展才能產生綿延的復合效應。巴菲特所堅持的價值投資其實正是這個道理,不玩有限市場的零和游戲,而是投身于可持續的長期增長。
也許,正是創始人的這種克制以及對長期價值的執著追求,融入了公司的文化骨髓之中,才使得積木盒子在創業的五年中,對于成長、對于發展、對于價值判斷探索出了一套適于現實市場的理論體系。
回顧積木盒子創立的這五年,整個行業從2013年也就是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元年,走到了 2018年的互聯網金融備案年,外部大環境正在向一個良性趨勢發展。而五年來,屬于其獨特的性格與氣質也正在逐漸形成,市場對于積木盒子也給予了種種正向反饋,不過對于這家立志做百年老店的平臺而言,這場金融馬拉松才剛剛開始。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