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科技發展,生命最終能否達到永生?
科學的極限是難以預測的事情。題目中的永生,應該指的是人類個體借助科學技術永不死亡吧。
科學的極限是難以預測的事情。
題目中的永生,應該指的是人類個體借助科學技術永不死亡吧。長生不老是人類夢寐以求的事情,而且由于人類對于生命本質的摸索依然處于初級階段,科技的上限依然是不可預測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對借助科技實現永生充滿期待。甚至于對于如何實現這個愿望,也有不同的設想。谷歌的某位工程師早前就曾提出一種假設,認為人類可以在2045年左右實現永生。根據他的設想,屆時人工智能和云端技術等高端技術會高度發達,納米機器人大大提高醫療能力,結合大腦皮層和云端聯系的技術,實現人類的“長生不死”。
除此之外,我國也有一些學者的論文對“永生”這個話題展開探究。其中韓東屏(2007)曾提出一個構思:
“在一個人死后,用克隆人技術復制出一個他的肉體,再用記憶移植技術將他的原有記憶轉移到這個克隆體的大腦中,就能使他死而復活。而這樣的過程不斷重復進行,就意味著他的永生不死。”①
他認為克隆人技術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因為人類克隆技術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至于實現記憶移植的方式,他有兩個設想,一種跟谷歌工程師的設想類似,就是利用人機連腦的方式實現記憶轉移;另外一種就是破解大腦存儲記憶的秘密,把人類大腦存儲記憶的化學物質轉移到新個體。
除此之外,其他學者還有一些其他設想。但是這種樂觀的估計是有一個前提的,科技對于生命的延續沒有不可突破的限制。然而,這個前提很有可能是不成立的。與“長生不老”類似的是,人類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制造“永動機”。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知道“永動機”是造不出來的。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第一類永動機”是不可能制造出來的;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第二類永動機”也是不可能制造出來的。“永動機”的夢想算是破碎了。
“長生不老夢”也很可能會面臨類似的問題,鑒于我們對生命科學的研究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科技帶來的突破是令人震撼的。但是,科學大大提高人類預期平均壽命,不代表這個提高是沒有限度的。正如發動機效率非但遠遠沒有達到100%,接近100%都非常難。以汽車發動機為例,目前先進水平的發動機可以達到40%左右,但每提高一點點都非常困難??萍嫉倪M步,也許可以幫助人類的壽命繼續提高到100歲甚至更長。但是,“永生”可能會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不過,對實現永生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這種探索可以幫助我們對生命的認識更深刻,更到位。
引用
韓東屏. (2007). 永生是否可能.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9(3), 11-15.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