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中融:影視投資收益高 但小心詐騙
影視眾籌的政策風險在各種垂直領域眾籌中是最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眾籌模式容易觸碰到政策或者法律紅線其風險主要來自于影視行業本身的政策
近幾年影視投資火熱,投資方也是賺的盆滿缽滿。但國金中融表示,在市場暗處,不少表面打著影視投融資旗號,實質卻在實施詐騙行為的事件也接連出現。
對投資者而言,影視眾籌三大風險不得不防。
風險一:政策風險不可控
影視眾籌的政策風險在各種垂直領域眾籌中是最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眾籌模式容易觸碰到政策或者法律紅線,其風險主要來自于影視行業本身的政策高壓。在我國,政策對影視文化把控尤其嚴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各類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實行嚴格的事前審查制度。就已有的審查結果來看,一部影片在上映之前被臨時叫停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影片內容有違意識形態監管精神,就很有可能無法上映,投資將打水漂。
審核方面的風險將直接影響到投資方的收益情況。同時,導演、演員也是不可控因素。在一個影視眾籌項目的團隊中,尤其是導演、演員等主創成員,一旦有吸毒、嫖娼等行為失當情況發生并被曝光,這種情形勢必將影響票房(收視率/播出率),甚至連順利上檔或者播出都沒有保證。
風險二:影視運作的市場風險不可控
影視劇眾籌風險還來自影視產業運作模式。這里為大家梳理了影視行業的市場風險,主要包括:產品生產與運作、行業潛規則、激烈的市場競爭。好的作品一定是影視眾籌成功的基礎,但是好的劇本實在有限,同時好的劇本不等于好的制作,好的制作也不代表會有好的票房(收視率/播出率)。制作、宣傳能力、宣發策略、渠道、分賬方式等各個環節的運作情況都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投資風險和收益。這個過程中牽涉的利益主體極多,包括影視公司、演員、院線、宣發渠道等等,對于參與者的專業性要求也就非常高。
與其他行業不同,影視行業很多成本與收益都是以利益相互輸送為潛規則,例如明星片酬、廣告植入的費用、吃補貼等??梢哉f,影視項目中很多資金和利益的交換很難用明碼標價的方式向眾籌投資者公布。不僅如此,項目方票房造假、分賬造假的事件屢見不鮮,影視行業的從業者可能對此司空見慣,但是對于行業之外的眾籌投資者來說,這背后的風險極可能超過了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而這些做法不可能在眾籌時對投資者披露。
同時,影視行業競爭更是非常激烈。電影方面,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471部電影在國內院線上映。一部眾籌的大電影是否能夠突出重圍成功登錄院線?院線又是否會給予較好的排片?答案都取決于項目方的運作能力、資金實力,還需要一些躲開人氣大片的運氣。又如網絡劇,數據顯示,2016年前9個月共誕生600部網絡自制劇,其中視頻網站出品的頭部網絡自制劇數量占10%,但流量占比高達85%,非頭部的網絡劇很容易成為炮灰。
風險三:影視眾籌模式風險難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他眾籌項目可以有試錯的機會,例如其他行業的創業企業可以將融到的資金分階段、分模式利用,影視眾籌則是一錘子買賣,單一項目沒有試錯的機會。
有影視眾籌支持者提出,影視眾籌的優勢在于有定價依據、有公開的信息披露、交易手續簡便,因此能夠實現退出。但基于影視行業的行業慣例和各種明規則、潛規則,影視項目在實際操作上,所謂公開的信息披露和有依據的定價幾乎不可能實現。因此建議,參與股權型或者收益權影視眾籌的投資者應該是有豐富影視行業經驗的合格投資者。
某影視眾籌平臺負責人表示,影視眾籌產業鏈非常復雜,除了編劇環節出問題較少外,其他環節出的問題都非常多。拍攝片場經常發生打架事件,后期問題也層出不窮,一些網絡劇在發行環節還要花巨大成本與視頻網站溝通,甚至進行幾十次修改,稍不留神就延期甚至不能發行。因此平臺更傾向于選擇影視行業從業者的項目,這樣能夠幫助項目賦能。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