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人體芯片”代替動物實驗,最多可模擬10種器官的藥物反應
這一芯片可容納10種器官細胞,進而模擬人體內的循環系統。
今日消息,來自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打造了一種被稱為“人體芯片”的裝置。據介紹,這種微流體設備能夠模擬藥物對幾大重要器官的影響,而不是針對肝臟等單一器官。
麻省理工的研究員表示,這個微流體平臺是由塑料制成的,可容納了各種人體細胞,然后讓液體在其中流動來模擬血流,從而模擬人體內的循環系統。
目前,這一“人體芯片”能夠將10種不同器官的細胞整合到一起,分別是肝臟、肺、腸道、子宮內膜、大腦、心臟、胰腺、腎臟、皮膚和骨骼肌。一般情況下,“人體芯片”中的“人體器官”可多次利用,但最多也僅能維持四周時間。
在細節部分,為了限制水分蒸發并維持濕度,該微流體平臺的下方還嵌入了一個水泵裝置。
一直以來,在藥物研發等實驗上,科學家們多是在小白鼠、豬牛羊等動物的身上進行測試,以查看藥效等等。不過,人與動物畢竟是不一樣的,此前“喝王老吉能延長10%壽命”事件中,就有專家明確的表示,因為大鼠與人屬于不同物種,在大鼠試驗中取得的結論并不一定適用于人體。
借助于這一“人體芯片”,科學家們的藥物測試則開辟出了一種新的方式,且成效更為貼近人類。研究的合著者Linda Griffith也表示:“借助我們的人體芯片,你能夠讓藥物進行分散并且觀察藥物對器官組織的影響,并且測量它們的新陳代謝的速度。”
與此同時,譬如藥物服用之后出現的并發癥等等,科學家們通過“人體芯片”也可以做到盡早發現,而不是在藥物已經大規模走向市場后才發現問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