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鏈Keith Yau:區塊鏈技術將大大降低云計算成本

巫盼 7年前 (2018-03-10)

顯而易見,基于區塊鏈技術開發的閑置計算力產品,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成本。

在HBO的美劇《硅谷》中,主角Richard開發了一種壓縮算法技術,基于這套算法可以將互聯網的所有數據分散到智能聯網設備中,從而形成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生態。

這里的去中心化瓦解了巨頭對于網絡數據的壟斷,以收集利用閑置計算力資源的燎原鏈,和故事里的主角有著相似的思路,只是燎原鏈要做的是,用區塊鏈改變既有的云計算市場。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Keith Yau是燎原鏈的創始人兼CEO,在辦公室第一次見到Keith的時候,他留著張國榮式的經典發型,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個香港人。不過,Keith的普通話倒是很流利,給我們講述了他是如何一步步地踏進現在的鏈圈。

燎原鏈Keith Yau:革命傳統云計算,用區塊鏈“玩轉”閑置算力資源的共享

故事得從Keith大學畢業說起,“當時,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用U盤把電腦變成網絡的節點,類似于一種主網絡的形式。”

畢業后,Keith決定圍繞這個課題開始創業,但是意料之中,他的項目遭遇了滑鐵盧,“我們不知道怎么讓人家貢獻出自己的閑置資源。”

Keith認為當時的認知環境決定了這種把閑置的算力收集使用,幾乎不可能完成。

這個想法擱置期間, Keith一直在云計算行業摸爬滾打。直到后來遇到區塊鏈,Keith立刻想到大學的課題好像可以用區塊鏈做出來。

很快,他和幾個合作伙伴成立了現在的燎原鏈,正式進入了算力共享的賽道。

去中心化、共識機制,讓閑置算力資源利用成為可能

隨著技術的迭代變更,計算資源的需求正在呈指數級增長,云計算市場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傳統的算力資源主要由幾大云計算廠商壟斷,我們熟悉的阿里云、騰訊云、AWS其實都是一種中心化的計算資源管理平臺。

Keith要打破這種既定不變的市場格局,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共識機制,讓燎原鏈的概念很快落地。

燎原鏈Keith Yau:革命傳統云計算,用區塊鏈“玩轉”閑置算力資源的共享

“當有了共識以后,其中就有了循環的機制,從而激勵帶動整個網絡節點的增加,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到這條鏈的社區中。”

簡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可以高效利用分散化的資源,通過達成共識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其實,燎原鏈的思路和此前迅雷玩客云的邏輯類似,玩客云是用閑置帶寬賺錢,用戶將閑置帶寬以較低的成本賣給迅雷,迅雷拿到這些資源后打包成CDN,再賣給流量需求較大的網站。

不過,Keith他們看中的是個人電腦的計算資源,這里的算力資源包括各種閑置設備中的CPU、GPU,小到個人電腦,大到企業的服務器、IDC機房等。

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截止到去年6月,我國的網民數量達到了7.51億,其中用臺式電腦上網的占55%,用筆記本電腦上網的有36.5%。

燎原鏈Keith Yau:革命傳統云計算,用區塊鏈“玩轉”閑置算力資源的共享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則提到,隨著手機、Pad 等移動設備的普及,使用電腦上網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臺式機和筆記本的使用率分別為55% 和35.5%。

這些數據讓Keith和團隊堅定了要拿下閑置計算資源市場的決心。

“事與愿違”的開始:先利用好網吧的閑置資源

Keith最初的設想是先攻堅個人用戶,為此,他們設計了一款硬件產品——星火盤。這個靈感也來自于Keith的大學畢業論文。“硬件的概念,可以增加一些C端用戶的安全感,而且我們的錢包和節點都可以存在星火盤中。”

燎原鏈Keith Yau:革命傳統云計算,用區塊鏈“玩轉”閑置算力資源的共享

星火盤概念圖

然而燎原鏈早期并沒有遵循這條發展路徑,考慮到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公鏈一旦發出就難以迭代,通常情況下,一直分叉也不利于社區的良性發展,Keith和團隊決定先把相對半封閉的網吧節點接入進來,在鏈上建立一個穩定、規?;幕A。等公鏈成熟后,再著手開發C端的節點。

另外,Keith覺得先從穩定的B端用戶開始,能夠通過區塊鏈技術把一些資源拿出來,去做競價。

“競價方式類似于AWS的Spot Instance服務,他們會在不影響客戶計算能力的情況下,把其中一部分資源組裝起來重新去拍賣。” 在這個Spot Instance服務中,可以讓用戶自己定下愿意接受的最高價格,來租用EC2服務的閑散資源。

“我們的應用最終會像一個容器,你可以在這個容器上運行你的分布式應用,包括AI、大數據、挖礦。”

舉個例子,通過燎原鏈,需求方可以在這些閑置算力資源上運行TensorFlow的項目,完成AI數據的訓練。

類似于Uber、滴滴這樣的共享商業模式,Keith表示如果僅僅是把算力用于挖礦,或者基于免費軟件的AI訓練,他們沒有集約型數據中心的運維成本、“唯一的成本就是顯卡,然而我們還是閑置的。”

顯而易見,基于區塊鏈技術開發的閑置計算力產品,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成本。

這其中,所有的產品交易價格都和他們的官方加密貨幣EUB掛鉤。EUB作為資源互換雙方的價值體現,既是需求方的支付貨幣,也是算力提供方的收入。也就是說,EUB是社區成員的工作量證明,隨著參與節點數字的提升,市場需求的增加,它的市場價值也會逐步顯現,進一步激勵社區成員去參與到其中。

燎原鏈Keith Yau:革命傳統云計算,用區塊鏈“玩轉”閑置算力資源的共享

想要閑置資源對標云計算中心,還需與個人用戶同行

在采訪Keith的過程中,能明顯感到燎原鏈這個項目就像襁褓里的嬰兒,成長速度飛快,只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風風雨雨和一些計劃之外的狀況。

就像Keith一開始只是想做算力的收集和釋放,但是現在不得不把一些精力放在應用上。

“如果不看應用本身,我們確實在開辟一個行業:閑置資源對標云計算中心。” Keith表示。

理想很豐滿,但是想要達到理想的節點還有很多需要優化的地方:比如如何從B端轉換到C端,將更多的個人用戶電腦接入到他們的共享生態,因為這才最符合區塊鏈去中心化的調性,同時考慮是不是可以把算力購買者這一角色作為開放生態系的一部分。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用區塊鏈開辟出一個能夠對標傳統云計算中心的行業,燎原鏈正在進行時,至于會進行到哪個階段,回答可能還是一個省略號。

不過,Keith也在思考,“如何在區塊鏈過熱和泡沫中找到平衡,去把技術、產品設計做到更好。”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