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被OpenAI“踢出局”,從相識、相戀到分道揚鑣皆因AI
馬斯克對AI始終心存芥蒂。
22日22點17分,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 2顆互聯網衛星送入太空,這預示著期待已久的全球互聯網距離現實更近了一步,也表明馬斯克在通信網絡上的布局已然開始。
然而就在火箭發射的幾小時前,知名非盈利組織OpenAI發布消息稱,由于特斯拉越來越關注AI,考慮到潛在的“利益沖突”,聯合創始人馬斯克將離開董事會,身份轉變為贊助者和顧問。
這已經是馬斯克這個月以來第N次刷爆科技圈的頭條。緣起緣滅,馬斯克和OpenAI又有怎樣的羈絆和糾葛?
OpenAI----AI技術堪比谷歌的組織,緣起于情懷
2015年12月,非盈利人工智能項目OpenAI正式啟動,而這項堪稱AI大牛云集,實力足以比肩谷歌的OpenAI項目其實起源于一頓飯。
就在項目啟動不久之前的一個晚上,在硅谷Rosewood酒店的一間私人包間里,馬斯克與當時供職于Google Brain部門的Ilya Sutskever共進晚餐,當時一起的還有幾名AI研究人員,以及硅谷知名電子支付創業公司Stripe的首席技術官Greg Brockman。
談及AI的未來,當時在坐的幾位雖來自不同的公司,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景:希望能夠建設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并且這個實驗室能夠不受任何營利機構的控制和任何他人的控制。
而成立這樣一個組織最大的問題在于:很大一部分AI工程師都加入了微軟、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頭中,因此,在當天的會議中,雖然大家的愿望很迫切,但是拒絕高薪,為了信念而加入一個全新的創業公司對于他們仍然是一項艱難的選擇。
不過,Ilya Sutskever表示:“這件事有風險,但很有趣,值得一試。”于是,Brockman也備受鼓舞,為了建造一家理想的實驗室,他拜訪和請教了蒙特利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家、深度學習技術的先驅之一Yoshua Bengio。對此,Bengio表示了大力的支持,并將這個領域中學術界優秀的工程師名單開給了Brockman。
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Brockman盡可能地拜訪名單中的每一個人,說服他們加入自己的實驗室。
慶幸的是,雖然大家十分謹慎,但都非常喜歡這個新穎的構想。最終,Brockman挑選了當中最中意的10名研究人員,邀請他們一起吃飯商談。談話結束三周后,9人決定加入這家創業公司,為此他們甚至拒絕了科技巨頭開出的高薪。
2015 年 12 月 12 日,馬斯克就在Twitter上宣布正式啟動非盈利人工智能項目 OpenAI。
OpenAI與特斯拉的沖突:也是AI
“沒人喜歡被管制,但對于諸如汽車、飛機、食物、藥物等會對公眾造成威脅的一切,都應該被管制,AI也是一樣的。”
因而,在當下的環境中,馬斯克也通過OpenAI正式入局人工智能領域。
事實上,OpenAI成立之初,就有猜測指出馬斯克既能直接為OpenAI挖來AI研究人員,他還可以創建一個更為強大的數據池,協助研究人員開展工作。同時,Brockman旗下創業孵化器公司Y Combinator將會與OpenAI共享數據,如果再加上Tesla多年以來的數據積累,OpenAI現在絕對有實力與谷歌一戰。
“眾所周知,我一直對人工智能心存芥蒂。”馬斯克在一次采訪中也坦言道。
雖然成立以來,OpenAI始終堅守著非盈利性這一底線: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放,避免未來只有一兩家大公司控制著AI的未來。但是隨著自動駕駛逐漸演變為未來核心交通方式,Tesla不可避免的要從人工智能的發展中汲取養料。像谷歌一樣,Tesla也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而這類產品仰仗的就是AI中的深度學習技術。
現如今,隨著Tesla更多地關注人工智能,彼此之間的利益沖突也必然會更加突出,比如馬斯克通過Open AI為特斯拉招攬人才、或者使用相關的數據來優化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等等。
這樣看來,馬斯克離開OpenAI董事會是形勢所逼。不過,離開這個組織對于馬斯克來說或許影響并不大,畢竟他從來沒有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SpaceX的成功足以讓他笑傲整個科技圈。
上天入地,狂人馬斯克布局未來
在接受采訪時,馬斯克曾表示:“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想了五件事情:可持續能源、互聯網、移民外星球、AI、和基因改造。”
一路走來,狂人馬斯克更像是實現青年時自己的夢想,其創辦的公司和進入的行業,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重大行業和全球性問題,并深刻得改變著各個行業:
能源&汽車:特斯拉
提及Tesla,這家市值已經超過擁有百年歷史的福特的新興公司,雖然汽車是其核心業務,但它所做的不僅僅是汽車。
2017年,Tesla在澳大利亞打造的全世界最大的鋰電池儲能系統正式上線不到一個月,就顯示出了它的巨大價值:當南澳維多利亞省內一座燃煤發電廠跳閘瞬間,這個系統在140毫秒內向國家電網輸送了100兆瓦電力。
當然,在汽車行業,Tesla早已掀起軒然大波,并改變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進程,其新推出的半自動卡車Semi已經獲得來自沃爾瑪、百事、敦豪快運等公司的總數近300輛的訂單。
馬斯克表示,他希望Tesla不只是為消費者提供買得起的汽車,而是能夠更進一步:為車主賺錢。他將會通過下一代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
基礎設施:超級高鐵
為了解決世界性的城市交通擁堵難題,馬斯克創建了名為Boring的隧道工程公司。
他希望通過隧道掘進機、新的支護策略、小型隧道等方面技術的升級來有效提高隧道挖掘效率,并降低成本。
雖然他的考慮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但這也掩不住他改變基礎設施行業,以及未來進入城市建設領域的野心。
航空航天&互聯網:SpaceX
SpaceX是馬斯克最為重要的公司之一,短短16年,其技術已然超越了人類現有的航天技術水平,不久前,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成功也預示著火星移民計劃的正式開始。
至于為何進入火箭發射與太空探索行業,馬斯克曾有過這樣的解答: “鑒于這是45億年來,人類第一次有可能將生命延伸到地球之外,我們最好還是把握住這個機會窗口,而不要寄望于這個窗口會打開很長一段時間。”
而更讓人贊嘆的是馬斯克對互聯網(通信網絡)的布局,據SpaceX計劃,公司將先后發射4425顆衛星,圍繞地球形成密集的“太空互聯網”,為今天無法上網的四十億人提供快速、便捷且經濟、實惠的互聯網服務。
22日,SpaceX的重型火箭“獵鷹9號”將兩顆互聯網實驗衛星送入軌道的成功,也正式打開了馬斯克的互聯網布局之路。
未來醫療:人機接口
在未來人機合作上,馬斯克認為其主要技術障礙將是人機通信“帶寬”。為此,他創建的新公司Neuralink致力于在人腦和機器之間建立一種直接的“高帶寬”連接——一種微創腦機接口。
馬斯克表示,這家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人類跟上人工智能的進步,并計劃將在四年內生產出一種產品,用于幫助受到嚴重腦損傷的人。
除了上述六大布局,現在最為火熱的AI卻是馬斯克最后入局的行業。
OpenAI是馬斯克在AI上的夢想
對于人工智能,馬斯克表示他“始終心存芥蒂”,同時他確信人工智能是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可能的原因”。
為此,他聯合硅谷大佬共同創建了非盈利組織公司Open AI,旨在力圖掀起一場人工智能保衛戰。
現如今,雖然馬斯克離開了董事會,不過,慶幸的是,他還將會繼續為該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和建議。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