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瑞不計成本苛求品質?將研發進行到底

鎂客 8年前 (2018-01-19)

時代周報記者 吳綿強 發自深圳、廣州長達數公里的深南大道南山段是深圳的一張科技名片,騰訊、聯想、TCL和創維等巨頭的總部大樓便矗立于...

時代周報記者 吳綿強 發自深圳、廣州

長達數公里的深南大道南山段是深圳的一張“科技名片”,騰訊、聯想、TCL和創維等巨頭的總部大樓便矗立于大道兩側。

位于深南大道上的深圳地鐵高新園站D出口,高達35層的建筑墻體上的紅色logo“mindray”字樣顯示,這里是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瑞”)的所在地。

從偏居鵬城一隅到研發和銷售走向全球,從印度的基層診所到歐美頂尖的皇家醫院,歷經27年,邁瑞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本土可以將醫療器械產品持續銷往全球的主要的民族企業。

將研發進行到底,是促使這一切成為現實的“密匙”。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邁瑞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約占其年銷售額的10%,是國內同行的數倍。在對研發的持續投入下,其旗下器械產品和公司的業績規模均讓其他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這也在無形中讓邁瑞成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里的“異類”。

“邁瑞為什么能闖出一條路徑?那是因為邁瑞不理這一套,你打你的價格戰,我做我的研發生產,最后看誰是贏家。”邁瑞創始人李西廷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道。

對李西廷的采訪被安排在2017年的歲末。此時正是這位醫療器械大佬一年中最忙碌的階段。作為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的掌舵人,李西廷無疑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深耕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的這30余年里,對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等全流程環節,他早已了如指掌,爛熟于心。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邁瑞在產品研發創新上再有新亮點。而要進一步提升基層器械的可操作性、便捷性、高端器械的智能化以及整體解決方案,則讓邁瑞對產品有了越來越嚴苛的追求。

而要讓邁瑞持續煥發生機,對于沖勁十足的李西廷來說,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邁瑞要走的路,就是在所涉足的領域做精做強。要成為全球前三位,還有很多的技術、制造工藝、市場推廣、品牌提高等方面需要突破。”李西廷表示。

研發制勝

走進邁瑞總部大廈一樓的展廳,仿佛進入了一間間手術室。生化免疫流水線,呼吸機、監護儀、超聲系統等醫療設備,以及各設備組成的中高端實驗室、圍術期解決方案等,在此一一呈現。

1991年,李西廷、徐航跟成明和三人一起下海經商,創辦了如今的邁瑞,并在2006年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發展至今,邁瑞在中國已擁有超過1800家經銷商,30多個省市自治區均設有分公司;并且在30多個國家設立子公司,同時擁有2200余家經銷商,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及地區。公司已成為美、英、德、法等國頂尖醫療機構的長期合作伙伴。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集中度低,生產企業上萬家,規模普遍較小。“光在深圳的醫療企業就有好幾百家,但大多都是在無序競爭。”李西廷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看這個產業賺錢都往這里面擠,中國人自己內部競爭,打價格戰,最后沒辦法了,只有犧牲質量、犧牲原材料,犧牲中間管理環節。”

邁瑞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早年深圳一下子冒出來十幾家做CT的企業。另外,比如近年來體外診斷產業持續火熱,許多企業和資本巨頭對此亦趨之若鶩。

要與本土同類企業拉開差距,繼而對標國際巨頭,邁瑞的關鍵詞是“研發制勝”。

根據Wind數據庫統計,“Wind 醫療保健設備”行業分類下國內24家上市公司2016年共投入研發費用16.44 億元,平均研發費用為6849.66萬元,24家上市公司總體研發費用占總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25%,研發資金整體投入規模較小。

而據邁瑞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研發費用分別達9.44億元、9.88億元和9.90億元。自公司創立以來,堅持每年將約10%的年銷售額投入研發,每年推出10余款新產品,總計逾3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款新產品至少運用10項專利技術,不斷領先定義醫療質量和效率的新標準。

李西廷是邁瑞持續對研發進行投入的最堅定支持者。這位畢業于中國科大物理系低溫物理專業的理工男深刻地明白,醫療器械行業是多學科交叉、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對技術人才需求量較大。

邁瑞目前建立了基于全球資源配置的研發創新平臺,八大研發中心,共1600余名研發工程師(占公司總人數的兩成),分布在深圳、南京、北京、西安、成都,以及美國硅谷、新澤西和西雅圖。

而在邁瑞的研發費用中,職工的薪酬費用是最大的開支。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研發費用中的職工薪酬費用分別達6.56億元、6.49億元和7.77億元,分別占當期研發費用的69.49%、65.69%和78.48%。

2017年是邁瑞自主創新“井噴”的一年。據李西廷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這一年,邁瑞推出了比較多的智能化產品。在高端醫療方面,重點推出了手術室整體解決方案。而在應用于基層的產品方面,注重產品操作的簡便性、可靠性以及親和感,同時彌補醫生使用儀器經驗不足等方面的不足。

堅守“三大領域”

《中國制造2025》指出,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

在研發上的舍得,讓邁瑞擁有了較高的產出,而良好的業績則可以進一步反哺研發創新。早在多年以前,邁瑞的經營業績就已在行業遙遙領先。

據邁瑞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邁瑞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36億元、80.13億元和90.3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95億元、9.41億元和17.46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2016年國內醫療器械上市公司業績排名發現,邁瑞以超過90億元人民幣的營收,排名第一位;新華醫療(600587.SH)以83.64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三的為樂普醫療(300003.SZ),營收為34.68億元。這家心臟支架巨頭在2017年初花費7.4億元在深圳拿地,年末又豪擲3億元跨界保險業。

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廣闊,國內一家普通的三甲或者二甲醫院所涉及的醫療耗材至少有2萬種,包括普通病房、ICU病房(重癥監護病房)和手術床等。

不過,邁瑞并不想成為雜家。據李西廷介紹,像技術含量(不高)的棉簽、棉球以及一次性針頭,邁瑞絕對不做,“要做就做有技術含量的”。

邁瑞長期布局三大核心領域,即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以及醫學影像。李西廷在采訪中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未來仍將堅持這三大核心領域。“至少未來三五年,我們在這三大領域的布局,已經排得滿滿當當。”

過去幾年,邁瑞通過一系列并購擴大了產品線,包括骨科、內窺鏡等高值耗材領域。外界頗為關注的是,未來有實力之后,邁瑞是否會進行多元化。

對此,李西廷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三大領域的空間還很大,要把所熟悉的領域做好,“特別是體外診斷領域,市場增長速度非???,如果能把這些做到國際上前三的位置,或者像監護儀做到世界前三的水平,那么我們的體量至少是上千億元的銷售額”。

目前,邁瑞的產品主要是在醫院方面進行布局。“如果你不把現在所涉足的產品做好做精,就盲目地往產品線外圍擴大,就拿我們收購的經驗來說,還是不合適。”李西廷指出,“任何一種收購和擴張,必須有3-5年的技術準備,至少要有人才,要有這方面的研究,要有這方面的技術積累,才敢去擴大(業務線),否則的話,沒有任何(優勢)。”

在李西廷看來,研發一款醫療器械產品并落地銷售,這一過程比農民種地的周期還長,“我們一個中型的產品,從研發生產到上市銷售,周期都要5年的時間,一般的小公司哪里受得了?一個個元器件堆積,一行行的軟件代碼書寫,都是邁瑞員工做的。同時,很多不協調的東西,還要調整好,再放到儀器中,然后再與硬件聯調。調通以后還要保證生產能夠重復性以及穩定性,然后再安裝好很漂亮的外形包裝,以保證其便于使用和運輸。再通過國家的各項法規,用戶使用之后,覺得滿意再返回銷售額。”

劍指國際第一梯隊

堅持既定的三大核心領域,保持創業時期的初心,這是因為李西廷深知,目前邁瑞以及中國的醫療器械企業與歐美跨國醫療巨頭之間,還存在著較大差距。

中國醫療器械產業起步較晚,多數企業規模較小,導致研發投入不足,設備落后。這一尷尬的局面嚴重制約了這一行業整體的自主創新,導致企業在市場上競爭力較弱,上市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

“就像一個個小船,一出海后經不起浪打,全部打翻了。”李西廷對此感慨萬千,“A股帶有技術含量的醫療器械公司產品的出口量,加起來都不及邁瑞一家,這本身就不正常。”

實際上,從很多年前開始,“國際化”這一命題便被邁瑞擺上臺面。招股書顯示,邁瑞在報告期內(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境外銷售收入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54.91%、53.72%和50.00%。

“邁瑞每年都要接受美國FDA的嚴格審核,否則進不了美國市場。最后所有的質量管理系統都要加進去。”李西廷表示。

根據標普旗下數據庫列出的2015年全球醫療器械百強排行中,邁瑞位列世界醫療器械第43名,是前50名中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因此,在參與全球競爭上,邁瑞正與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分庭抗禮。

李西廷坦言,邁瑞還有很多新技術要突破,有很多新的系統要開發,有很多新的模式要創立。但他同時強調,“邁瑞也有做得好的領域,比如手術室一體化解決方案,邁瑞就走在國際前列,目前只有邁瑞能夠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

以監護儀為例。監護儀市場集中度較高,飛利浦、通用電氣和邁瑞占據主要份額。邁瑞在監護設備領域深耕多年,提供包括床旁監護儀、遙測監護儀到中央監護系統的全套設備與解決方案,其主要競爭對手為飛利浦、通用電氣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監護儀是我們最早涉足的領域,目前來說也是掌握技術最全面最好的領域。”據李西廷介紹,在中國的監護儀市場,邁瑞和飛利浦兩家企業各占4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余20%左右的市場,則由其他的廠家占據。

面對歐美國際巨頭的競爭,李西廷表示,邁瑞要奔著國際第一梯隊前進,“就像打球一樣,如果打籃球不去美國NBA,就說明這個球員恐怕真的不行”。

邁瑞希望,未來公司的器械產品,其市場占有率能夠更大一些,將國際巨頭的市場份額盡量減少。“你說把人家滅掉,那不可能,這是說實在的。有志向有情懷有雄心,這都是好的,但飯要一口一口吃。我們真正才干了30年,人家干了100多年,你憑什么就說已經超過人家了?”李西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一組數據可以佐證。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美敦力,其2016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20億美元(約合130億元人民幣),遠遠超過同期中國A股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的總和。

另外,在國內市場端,盡管以邁瑞為代表的部分醫療器械產品已在技術層面與跨國公司無顯著差異,并在性價比上較為領先,但由于醫療行業對可靠性要求高、對價格相對不敏感的國內公立醫院更信賴傳統國際巨頭產品,國產醫療器械在公立醫院關鍵科室的市場份額仍然較小。

中國對醫療器械產品研發創新的愈發重視,正改寫著這一局面。

2016年10月,《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出臺。這份綱領性文件指出,當前,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創新創業方興未艾,“鼓勵醫療器械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新產品研發和已上市產品的繼續研究,持續完善生產工藝。”而《中國制造2025》更是指出要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隨著健康中國政策的推行,據李西廷估計,到2025年,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的產值將達到8000億-1萬億元。

“我們盡量掌握前端的技術,埋頭苦干,彎道超車。”李西廷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