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團隊改進現有磁共振成像技術,融入算法分析以避免病人進行活檢

Lynn 8年前 (2018-01-03)

該技術的出現為腫瘤病人提供了一項選擇,而不是必須進行活檢。

腎臟等器官上長有腫瘤(尤其是長在不易察覺的肝臟等部位)的病人,他們的檢查過程一般是這樣:CT--->核磁共振--->活檢。因為CT作為醫院的初步檢查措施,它只能幫助醫生粗略判斷出是否有腫瘤的存在;而核磁共振可以進一步判斷大??;根據大小,醫生很多時候不能確定其是良性還是惡性的,所以需要通過切取、鉗取或者穿刺來取出病變組織,以用于病理學檢查。

醫學研究團隊改進現有磁共振成像技術,融入算法分析以避免病人進行活檢

但是活檢會給患者帶來非常痛苦的檢查體驗,并且因其是侵入性的,存在一定的風險性。針對這一問題,西南醫療中心腎臟癌癥項目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多參數核磁共振成像(MPMRI)技術,該技術可以為醫生提供關于癌癥的性質和侵襲性等信息,而免去病人進行進行活檢的痛苦。

醫學研究團隊改進現有磁共振成像技術,融入算法分析以避免病人進行活檢

據了解,該技術主要采用了標準化診斷算法,該算法基于T2加權圖像(即靜脈注射后藥物使腫瘤顯影后的圖像)的信號強度和脂肪顯影分析,以幫助醫生判斷出腫瘤的存在。實驗中,通過該技術,醫生可以判斷出透明細胞癌(ccRCC),一種最常見和最具有攻擊性的腎癌。值得指出的是,實驗中對透明細胞癌的判斷準確率高達80%。

醫學研究團隊改進現有磁共振成像技術,融入算法分析以避免病人進行活檢

對此,德克薩斯大學放射學教授兼核磁共振成像主任Ivan Pedrosa說道:“使用MPMRI技術,我們可以獲得腎臟的多種類型圖像,基于多種圖像我們就可以獲得關于組織細胞的很多信息。”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繼續推進這項技術的發展,他們希望不久之后該技術可以預測出癌癥的類型和其侵襲性(即癌細胞的擴散能力),以完全取代活檢,為病人減少痛苦。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