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伽機器人黃瑜清:有需求沒供給,協作機器人市場存在“兩極現象”

韓璐 8年前 (2017-12-26)

在黃瑜清看來,當前的協作機器人還處于一個發展早期,成本與智能是兩大突破口。

因為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智能化技術的推進,諸如富士康等公司都在極力推進“用機器人取代人類”的進程。在這一過程途中,作為智能制造代表之一的工業機器人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而在近幾年內,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以往以大型工業機器人為主的工業機器人領域正在發生變革,一種體型相對“嬌小”,動作也更為靈活的工業機器人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之中。

鎂伽機器人黃瑜清:有需求沒供給,協作機器人市場存在“兩極現象”

人力成本上升、經驗型工人流失……他從就業經驗中發現了商機

在創立鎂伽機器人之前,創始人兼CEO黃瑜清與幾個伙伴在一個較為典型的中型電子制造企業工作,就是這段工作經驗,讓其看到了一個市場機遇。“我們公司當時碰到了與中國整體制造業環境相類似的情況,就是人力成本上漲的非???,再加上經驗型工人的流失,導致產品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波動性,”黃瑜清表示。

也因此,他們產生了孵化“機器人換人”項目的念頭。而經過市場調研,他們發現市場上存在一種“兩極分化”現象。簡單來講,就是“我們買得起的工業機器人,性能指標達不到要求,能滿足要求的機器人價格貴,買不起”,黃瑜清解釋道。比如單條機械臂,本體加上系統集成需要花費30多萬,而一個工人的年薪可能也就只有7、8萬,換算下來并沒有那么的劃算。

在他們看來,這是協作機器人市場的一個巨大的空擋,有需求但是沒供給。

事實上,在創立之初,對于自己要做的產品,黃瑜清他們也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在他們的定義中,產品需要具備幾個特點:首先是性價比要高,且投資回收期應當在一年之內;其次,體積要足夠小,能夠直接嵌入現有生產線之中,更好地融合進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后,要具備安全性,比如防碰撞保護、主動監測障礙等等。

“我們當時剛出來創業的時候并不知道它叫做協作機器人,只是根據設想的應用場景找出客戶對機器人的需求。后來,我們在CES上看到了丹麥UR的機器人產品,再經過調研才知道,原來它們叫‘協作機器人’。”黃瑜清表示。

鎂伽機器人黃瑜清:有需求沒供給,協作機器人市場存在“兩極現象”

基于三條產品線,實現公司從“純硬件”到“硬件+大數據”的模式轉變

目前,鎂伽機器人的產品線有三條,分別是運動控制部件、協作機器人以及機器人平臺。

在一家公司的運營上,除了投資方的資金支持,如何保證本身現金流的穩定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在這個方面,運動控制部件這一條產品線就是他們維持現金流的武器。

我們是從控制器開始一步一步做機器人的,電機是機器人的核心控制部件之一,而機器人只是電機應用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黃瑜清稱。比如每年出貨量在15億只以上的直流電機,相比于占比可能只有千分之一的機器人應用端,其更大的應用市場集中在醫療設備、工業自動化設備等領域。

對此,黃瑜清表示:“我們從整個戰略上來講是兩條腿走路,當前很多客戶對協作機器人還處于‘觀望期’,距離協作機器人真正起量預計還有兩年左右的時間,而在這兩年之內,我們可以通過零部件的業務來創造現金流,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

其中,這些控制部件也將被定義為自動化的互聯網終端,從而進行數據的采集等,而基于這些數據,鎂伽機器人即可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實現一個純硬件企業到硬件+大數據企業的模式轉變。

至于協作機器人,當前鎂伽機器人還是集中在單臂協作機器人,主要面向兩類市場,分別是以消費電子制造為代表的輕工制造業、以生物、化學、醫療為代表的生命科學行業。

鎂伽機器人黃瑜清:有需求沒供給,協作機器人市場存在“兩極現象”

在操作上,用戶可以通過可視化圖形界面、手動拖動或是通過手勢操作等途徑來控制鎂伽協作機器人,不需要人們去編寫大量的代碼或是經過大量的培訓,所以很快就可以上手。當然,如果對精確度有極高要求的話,人們也可以寫一些腳本來精確定義、規劃動作。

目前,鎂伽協作機器人只是小批量供貨,不過,黃瑜清表示,他們已經與全球著名的電子專業制造服務供應商偉創力達成了合作,預計在2018年能夠實現一個大規模的量產。

值得注意的是,在性價比上,一臺鎂伽四軸協作機器人的售價為4萬元左右,僅相當于一個工人半年的工資。“我們是一個技術驅動的團隊,在產品定義的一開始就將性價比放在了最優先的地位。從技術上來講,我們很多核心零部件是選擇相對便宜的解決方案,達到對成本進行控制的目的,而在很多性能指標上,則是依靠我們整體團隊在運控控制上的十多年的技術積累來解決的。”黃瑜清稱。

鎂伽機器人黃瑜清:有需求沒供給,協作機器人市場存在“兩極現象”

協作機器人還處于一個發展早期,成本與智能是兩大突破口

在黃瑜清看來,協作機器人出現的使命就是讓機器人走入更多的企業、更多的應用場景,走入人們的生活。

從2007、2008年到現在,協作機器人也已經發展了將近10年的時間。“我們覺得當前協作機器人還處于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距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可能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而在這之前,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黃瑜清稱。

以國內為例,一方面是核心零部件主要還是依賴于國外進口,受到國外的制約,從而導致整體成本增加。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于產品的成本價格是非常敏感的,而性價比的提高是協作機器人能夠進入更多應用場景的先決條件。

另一方面則是智能程度的不夠。當前,協作機器人還只是完成一些相對標準化的、簡單重復的動作。不過,隨著行業內專家的推動、政策的引導以及資本的支持,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協作機器人的“智能”程度將會大大提升。

談及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想必就是各種工業應用場景,不過,我們也可以在網上看到一些視頻,其中的場景或廚房或客廳,而體積不一的協作機器人則是在幫助人們或炒菜做飯,或是收拾家務。

通過視頻,我們看到的是協作機器人在C端場景的應用,對此,黃瑜清稱,現在這些更多的只是一種商業demo,距離真正進入家庭還有一段距離。至于原因,無非就是高成本與低智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進入C端的消費級市場還有一段距離,但在B端,其應用場景也不再僅限于工業,也開始逐漸變得多樣化,比如無人零售等等。“在未來3到5年,協作機器人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于它可以從制造業走進更多的商業化領域,但這種商業應用也并不是個人或者C端的應用場景,更像是一個過渡期應用,而我們也很欣喜地看到這種變化進程。”黃瑜清表示。

結語

根據巴克萊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協作機器人的銷售額將從2015年的1.16億美金,增長到114億美金,增幅超過100倍,這幾乎相當于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整機市場的銷售額。

與此同時,像RethinkRobotics、ABB、Festo等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在協作機器人上的商業運作可以說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模式。既如此,如何在其中占得一塊市場?除了易用性與高性價比這兩個顯著優勢,黃瑜清稱,他們的另一個競爭優勢在于他們做的是整套解決方案。

他表示:“協作機器人不是單獨的存在,它還需要跟其他自動化工具進行配合,而后者的電機是可以用我們的控制模塊來驅動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賦予底層控制部件一個‘物聯網’屬性,繼而采集、分析數據,實現安全監控、設備預警等功能。所以,我們給客戶的最大價值在于整個一體化的控制解決方案。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