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認為占了便宜,水滴互助可能賺到了個人信息

鎂客 8年前 (2017-12-26)

免費,甚至由平臺出錢來邀請用戶加入互助,一直是水滴互助標志性的獲客手段。

不久前,水滴互助定下了元旦前后讓會員數沖刺1000萬人的目標,作為具體行動的新一輪優惠活動也隨即展開。

用戶認為占了便宜,水滴互助可能賺到了個人信息

根據本輪活動的宣傳,用戶可以獲得“0元加入”和“3元補貼”的照顧,水滴互助的優惠尺度也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但或許因為此前便有業內人士對水滴互助免費獲客的路線進行過批評,本輪活動剛剛開啟,便引來了一陣懷疑之聲。

用戶自認“反正不會損失什么”的時候,賠的可能是個人信息

很快便有人發現,由于水滴互助對每個新用戶存在180天的觀察期,所以宣傳中提到的3元補貼實際上仍舊掌握在平臺手中,并不是想象中加入的瞬間便可賺得3元那么簡單。這意味著當用戶懷揣著占便宜的想法加入時,水滴互助其實也并沒有賠上任何東西,用一句俗語形容,便是“空手套白狼”。

從營銷手段手段上講,水滴互助此舉不可謂不聰明。對于另一部分參與者而言,水滴互助的這種“智慧”是他們早有預料的,活動的真正誘惑力在于“反正與不會損失什么”。

但事實上,在這場看似誰都沒輸的“雙贏”交易中,自認可以隨時退出的參與者們在不知不覺間很可能已貢獻出了海量的個人信息。

質疑者搞不懂水滴互助“哪里來的那么多錢”,是否倒賣個人信息成謎團

自水滴互助誕生起,便有聲音指出其定價可能過于粗糙和樂觀。雖然水滴互助不是保險,但其與保險具有的相似之處,決定了其在定價時仍然需要傳統保險公司那樣的精算來作為依據,但實際上,水滴互助的定價可能缺乏這個步驟。曾有相關人士通過分析水滴官方公眾號自上線以來陸續公布的信息,發現雖然水滴互助得到的互助金總額在不斷攀升,計算下來卻遠遠不足以應對賠付期到來后飛快增長的賠付金額。此前水滴互助以低價吸引用戶之后又不斷直接或間接引導二次充值的舉動和將承諾的單次事件30萬賠付變為分批賠付,很可能都印證了這一問題。

除此之外,目前水滴還要拿出優惠活動所需的補貼,提供300余名員工的開銷,以及維持線上傳播、線下地推。有相關人士認為,如此大的開銷對任何一家平臺而言都意味著巨大的壓力,但如果此前水滴互助被同行指責的“砸錢做黑公關”、“購買慈善基金會搜索關鍵詞”確有其事的話,實際開銷的數目無疑還會更加驚人。面對這種令人費解的“對不上賬”,有人甚至懷疑水滴互助存在著暗箱操作或倒賣個人信息的嫌疑。

倒賣個人信息并非最可怕結果,即便水滴虛構用戶自領互助金,也無人能夠監管

在被保監會約談后,水滴互助一份“不是保險,是公益事業”的聲明,將自己置于了暫時不受監管的空白地帶。在另一方面,從創立之初就被指責的不透明問題,也從來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實際上,這兩個問題哪怕有一個能夠得到解決,水滴互助今天所遭遇的信任危機便可解決大半,但遺憾的是,在規避監管風險的戰術被采用之后,水滴互助在透明度方面至今還是做得不盡人意。

或許正因如此,社交平臺上的諸多探討中才會出現這樣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假設:如果放言“五年不盈利”、“不從資金池抽成”的水滴互助利用手中的個人信息虛構身份,去領取自家互助計劃的互助金來實現變相抽成,那么又有誰能夠監督和阻止呢?

用戶認為占了便宜,水滴互助可能賺到了個人信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