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部分人口臭是因為基因突變,可以被遺傳且無法治愈
研究人員猜測因為基因突變,口臭和癌癥可能有關聯。
口臭是非常惱人的,究其產生原因,有90%是由于吃的大蒜、洋蔥等食物導致的,通常刷牙或者用漱口水就可以去除氣味;還有10%是由于鼻竇、扁桃體、食道和血液等身體原因導致的,想要根治的話,需要花心思調節身體。而最近,《Natur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關于口臭產生原因的研究:口臭有可能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并且這是可以遺傳的,且是永久性的。
據格羅寧根大學的Edwin Winkel所述,這項研究起源于25年前,一位荷蘭女子來到Winkel牙科診所,該女子告訴醫生她哥哥也有同樣的口臭問題。于是 Winkel從患者身上獲取體液樣本,并將其送到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醫學中心進行分析。
該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樣品中發現含有4種含硫代謝物的異常高濃度,其中四種的兩種是揮發性化合物二甲基硫醚和甲硫醇,這兩種物質源自于食物,并可以在腸中大量生產。所以研究人員就指出,應該就是這兩種物質之一導致患者口中的氣味不好。
對此,合作研究者Huub Op den Camp解釋道:“甲硫醇這種物質的氣味就是一種腐臭氣味,而二甲硫的味道就像煮卷心菜時釋放的氣味。”
于是研究人員就開始以這一物質為線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Op den Camp知道有一種細菌可以專門分解甲硫醇,這種細菌叫做菌根菌,這種細菌主要以污水為食,包含如甲硫醇一樣的含硫化物。有了這一先驗知識,研究人員就能基于該細菌的基因組數據準確找到編輯甲硫醇氧化酶的基因片段。隨后,在人類的基因組數據中,研究人員找到了相同的基因。這也就意味著,口臭的產生是和體內的基因相關的。
基于這一驚人的發現,研究團隊在世界各地找尋慢性口臭患者,并從患者身上抽取呼出的空氣、血液和尿液樣本以用于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患者用于編輯甲硫醇氧化酶的基因都產生了突變,因此攜帶突變基因的人們不能正確地分解甲硫醇,從而導致口臭。
此前,有研究表明控制甲硫醇氧化酶的基因與癌癥(如乳腺癌、腎臟類和結腸類的癌癥)有關,現在,口臭和癌癥是否相關還沒有得到驗證,但是研究人員正在對此進行檢測和研究。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